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髙山仇似海”.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1461914
  • 上传时间:2021-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3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髙山仇似海”摘要:歌剧《白毛女》创作完成于1945年,是我国歌剧 创作的里程碑,其中喜儿经典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这部 作品类似西洋歌剧的咏叹调并结合中国传统戏曲及民族唱 法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个唱段的深刻内涵,我们应该去 倾听、去欣赏感受这个唱段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 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只是去了解它,其实通过演唱者的演唱更能了解当时的一种 忌境关键词:歌剧;听觉分析;艺术价值《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创作的里程碑,其中喜儿经典唱 段《恨似高山仇似海》类似西洋歌剧的咏叹调并结合中国传 统戏曲及民族唱法它还大量运用了女主人公的"润腔”唱 法,咬字吐字运用了 “快咬慢发,延长字尾”及“喷口”的 方法,加强了歌曲的力度,使听众感觉置身其中,在全剧中 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而这部歌剧唱段带给我们极其震 撼的听觉享受,使听者能感受到整个故事的一个阶段一个阶 段的变化一、歌剧《白毛女》简介 歌剧《白毛女》创作完成于1945年,并于同年四月首 演于延安这部歌剧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 又根据当时的斗争现实进行了提炼加工由延安鲁迅艺术学 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作曲包括马可、张鲁、瞿 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人。

      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 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 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旧社会农民阶级与地 主阶级的矛盾,它用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雄辩地证明了只 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打开并砸碎封建枷锁,使千 千万万个“喜儿”得到解放它的问世使中国歌剧走向辉 煌,是我国民族歌剧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新时代歌剧的里程 碑因此它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恨似高山仇似海的听觉分析通过音乐欣赏歌剧《白毛女》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 从它的唱腔特点、咬字吐字的特殊处理及力度上的艺术处理 上多角度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当时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表 现,这一情感表现正是体现了剧中的中心思想:“旧社会把 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所以说演唱好一 个歌曲,不能光认识五线谱,对着钢琴死记硬背,要想唱好 它必须去听,去借鉴一些歌唱家对作品的处理,这样再加上 自己深刻的了解,演唱起来才会让听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 时的一种意境一)听觉分析其戏曲的借鉴歌剧《白毛女》并不是郭兰英首唱,能有独到之处就是 来源于她深厚的戏曲功底在“恨似高山仇似海”这一唱段 中她就采用了秦腔这一独特的演唱风格。

      如“我是被你们糟 蹋的喜儿”这一句就吸收了秦腔中哭腔的唱法之后,‘喜 儿怎么变成这模样”到“问天问地都不应”采用了控诉的 说唱,慢条斯理、从轻转强、由高到低、层层深入、情感激 烈,将喜儿的悲痛、仇恨及其绝望的复仇情绪与心境推向高 潮恨似高山仇似海”中最后一句中的“好”字就借鉴了戏曲中的道白一个“好“字如此的铿锵有力、充满悲愤, 将喜儿的冤屈、仇恨—展现再如对戏曲中“喷口”的借 鉴在以下咬字、吐字的特殊处理中将会详细的介绍二)听觉分析其“润腔”的运用在吟唱的歌唱体系里,“润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艺 术处理手段前辈艺术家积累了大量的“润腔”技法,这些 技法在《恨似髙山仇似海》的演唱中便得到充分的体现1・滑音:如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响雷啊” 一句 的“雷”字就运用了上滑音,对这个字作了夸张而形象化的 刻画和处理,烘托出当时剧情的环境,充分表达了喜儿此刻 愤怒的情感再例如“浑身发了白” 一句中的“白”字运用 了下滑音,这个在音高和音量上幅度巨大的下滑音既丰富了 唱腔的美感,更把喜儿此刻无比愤怒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 致、入木三分2.颤音:这个技巧在《恨似高山仇似海》当中体现得相 当明显且具体。

      例如:“我是叫你们糟蹋的喜儿一句中, “喜儿”这两个字微微颤抖,即运用了 “微颤”这一技巧, 将悲愤至极的喜儿的情感推向高潮唱颤音时气流要减少, 气压要降低,这样才能适应声带的灵敏度,颤音要求唱得灵 巧而准确在我在欣赏歌唱家彭丽媛的演唱资料的时候深有 体会3•倚音:在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得第一个乐句里 的“恨”字、“仇”字和“海”字,都根据每个字的字调运 用了 “前倚音"前倚音”即在旋律音之前的“倚音”倚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声乐中“以字行腔” 的艺术规律4.嗽音:《恨似高山仇似海》中"冤魂不散我人不死” 一句中的“不”字、“撕开黑云头”的“开”字、“劈开天 河口” 一句中的“河”字、“山洞里苦熬三年整” 一句中的 “整”字、“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供献,苦撑苦熬天 天盼”这一大句中的“根”字和“撑”字,以及“老天爷睁 眼”中的“爷”字的处理,都运用了嗽音除此之外,在《恨 似高山仇似海》唱段当中还运用了 “哭腔”的技法,如第一 句中的“待”字哭腔"即声音造型润腔技发中的“哭 声”,其实是音位偏低、声音宽重的“嗽音”这种润腔方法可以使唱腔产生柔中有刚、圆中有方,个 性鲜明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嗽音的运用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 喜儿的冤屈及其在山洞苦熬三年的愤怒和仇恨的心理状态三、“恨似高山仇似海”的艺术价值综上所述,听觉是学习音乐的载体,音乐的听觉能力是 音乐欣赏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任何一种音乐素质都离不 开良好的听觉能力通过演唱者对喜儿咏叹调在全剧的作用 的分析论证了作品特有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对唱段演唱艺 术技巧的分析使人们在演唱此作品时有较深的了解,从而更 好地把握作品本质内涵,并能完整恰当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 感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对歌剧《白毛女》的认识 还不够深刻,希望在以后学习中更多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一些贡献参考文献:[1] 阿庚•风靡半个世纪的《白毛女》[J]文史精 华.1995(9):46-51.[2] 毛凯.浅谈郭兰英民族歌剧的演唱艺术[J]戏剧文学 2006年第11期.[3] 陈娜.“白毛女” 一中国歌剧的里程碑[J]科教文汇2006年下半月刊.[4]王畅.论歌剧《白毛女》的历史价值[J]文艺理论与 批评.1995 (5) 23-26.课题编码:SZ201191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