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预习《背影》语文版知识精讲.doc
8页初二语文预习《背影》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预习《背影》二. 教学重难点: 1、预习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2、了解作家作品,体会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预习《背影》一、作家作品简介:1、朱自清 (1898年—1948年)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因贫病辞世,年仅50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以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品味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
文章美点很多1)修辞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有生动的拟人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出了叶子的密,也写出了叶子诱人的风致有深邃的通感通感是感觉之间互相沟通、移用的修辞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有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很不连贯2)语言美①动词的锤炼美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机②数量词的点缀美数量词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③叠词的音韵美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3)映衬美①远近映衬②正反映衬③动静映衬④人景映衬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节选)二、写作背景: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课前热身: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xiè sāng chóu chú yū jí fù chāi 交 卸 奔丧 踌 躇 迂腐 狼 藉 赋闲 差使suǒ xiè tuǒ tuí jú zhà shì pán shān琐 屑 妥帖 颓唐 橘子 栅栏 拭泪 蹒 跚sù sù zhù diàn yù chān guà pǔ簌 簌 箸 惦记 情郁于中 搀扶 马褂 浦口2、需要掌握的多音字:① 差:chāi( )、chā( )、chà( )、cī( )② 混:hùn( )、hún( ) ③ 帖:tiē( )、tiě( )、tiè( )④ 奔:bēn( )、bèn( ) ⑤ 禁:jìn( )、jīn( ) ⑥ 丧: sāng( )、sàng( ) 3、需要掌握的词语:①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典,当质,抵押②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③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④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⑤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⑥ 拭泪:擦⑦ 颓唐:衰颓败落⑧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⑨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⑩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四、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一)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1层(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2层(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3层(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三部分:(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照应开头,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赏析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开篇点题,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设置悬念五、小结:这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这种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7分) 差使( ) 奔丧( ) 栅栏( )妥贴( ) 颓唐( ) 簌簌( ) 浦口( ) 拭泪( ) 琐屑( ) 狼jí( ) chóu chú( ) ( ) pán 跚( ) 马guà (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悲哀 衰弱 妥帖 诸多 B. 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 晶萤 交御 奔丧 狼籍 D. 亏空 赋闲 谋事 颓唐3、选出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 变卖典质(抵押); 拭泪(擦) B. 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 C.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簌簌地流下眼泪(形容肢体发抖的样子) D.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触目伤怀(心)4、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句意。
4分) 1)感情积聚在心里 ( )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 3)(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 ) 4)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来临 )5、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2分) A.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 《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 《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删去 D. 《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6、请参加下面的语文实践活动 (2分)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足球比赛将在沈阳“奥体中心”举行为展示沈阳的美好形象,请你就市民素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要求:科学合理,简明得体建议: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 近日,朝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荣明耻,文明出行”主题文化活动。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C. 有人说:“你就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一场大病,转眼之间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捉襟见肘D. 听说老李被调走的消息后,人们议论纷纷,办公室里一时空穴来风、谣言四起8、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以赞誉丛飞的义举4分)材料: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深圳著名歌手他在10年里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四处筹措扶助资金,无暇照顾女儿他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孩子们称他“丛飞爸爸”他身患绝症时,负担不起医药费他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 ;他 ;他和他的歌声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获得了全国人民永久的敬意二、课外迁移阅读:(18分)爱处无声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场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来记得小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