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
8页《天平天国运动》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2)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因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3)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因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措施通过度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结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措施,学会积极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结识结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毕民主革命的任务结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重点与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的塑像及洪秀全的《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这首诗体现了洪秀全要领导农民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决心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曾经和千千万万个学子同样,她的抱负是但愿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然而,我们并没有在清朝的官员中见到她的身影,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她走上反清的道路,是什么因素使她可以一呼百应,又是什么因素使她可以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呢?新课学习一、金田起义展示材料: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长了四倍多究其因素,其货品美价廉也!材料二 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银价继续上涨,1838年,白银一两可换铜钱1600文,1849年已涨到2350文材料三 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万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000万元的军费开支,竭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材料四 广西地瘠民穷,水、旱、蝗灾不断,灾害严重设问: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I归纳:1.直接因素:自然灾害;2.间接因素:外国侵略;3.主线因素:阶级矛盾激化;过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洪秀全用什么来发动群众呢?4.洪秀全的准备:创立“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具体而言重要表目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老式经济构造,导致了一部分手工业者的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影响;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与战事的省份,清政府的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进一步激化了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的矛盾;与此同步,水、旱、蝗灾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的对抗斗争此起彼伏,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本;广西地区地瘠民穷,灾害特别严重,多种矛盾特别突出,从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发源地;此外,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对抗清政府的斗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成熟,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既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又是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彼疆比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洪秀全《原道醒世训》设问: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运用成为革命理论?归纳:(1)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特点: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2)因素:①基督教思想中的平等理念适应了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②破产农民对原有的宗教信奉发生动摇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1851~1864年)1.表格整顿太平天国的重要事件:(结合地图)阶段重要事件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发展胜利进军,1853年定都天京高潮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军事全盛(北伐和西征)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领导集团的内讧)努力陈玉成、李秀成组织军事反击;洪仁歼提出《资政新篇》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1.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起义爆发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某些重要都市,并沿长江东下,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将其改名天京,定都于此2.太平天国的高潮(1)军事斗争:①北伐:太平天国于1853年开始进行北伐,横扫六省,进逼天津。
但由于北伐军孤军进一步,最后失败②西征:太平军挥师西征,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湖南大败湘军获得辉煌胜利③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到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2)政权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派土地;男女平等,解放妇女,废除买卖婚姻,严禁娼妓等;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抱负社会3)清政府的弹压: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下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成为天国的重要力量3.太平天国的失败(1)天京事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由盛转衰2)天京事变之后,为挽救危局,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太平军连挫清军,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3)《资政新篇》的问世:洪秀全还任用洪仁歼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①重要内容:提出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设鳏寡孤单院、育婴堂;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在平等基本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
②评价:它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规定,又缺少必要的条件,并未真正实行4)天京保卫战:1863年,在英、法军队增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5)历史意义: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本它体现了农民群众的抱负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谋求真理的智慧结晶2.太平天国重要文献: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问题: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归纳:革命性: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规定,就是要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大纲,彻底否认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在分派方面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主线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行,农民仍然要向地主交租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异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天平天国处在全盛时期通过天京事变,天平天国处在衰落时期有关经济的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本,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派原则,建立抱负的地上天国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本有广泛的群众基本缺少群众基本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不能反映农民需求,未能实现评价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具有空想性主线无法实现,阐明农民阶级没有先进思想做指引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堪称中国第一种近代化大纲2.通过《天朝田亩制度》结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土地制度、圣库制度为核心的反封建的革命大纲它作为改造封建社会的一种方案,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大纲她宣布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主义的公有制社会,因此,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它毕竟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平均分派的方案主线无法实行同步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抱负社会,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只是一种空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也许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少科学的理论武器,承当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因素、历史意义、新特点:合伙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因素展示材料: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在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予以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达到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她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国际评述(一)》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她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她们的所有使命,仿佛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干有此类魔鬼,此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中国纪事》设问:(1)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请结合史实阐明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因素在哪里呢?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因素:主线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狭隘性、自私性、保守性、分散性,不能单独完毕革命任务这一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也许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大纲,无法克服自身的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团结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就充足阐明了这一点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证明:农民阶级不也许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获得胜利合伙探究二:太平天国有何历史意义?归纳:参照课本最后一段合伙探究三:思考并讨论,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对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起义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性:(1)太平天国起反封反侵的双重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2)某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谋求真理,摸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3)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4)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种构成部分形成这种新特性的因素:(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2)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