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三思想文化解读.doc
9页第一部分 高中思想文化史教学主旨古代中国——■透过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教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传统,如何正确 对待中国的传统,并在正确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近现代中国——■如何冲破IH思想制度的束缚、走出封闭、学习西方;■对西方的文化生吞活剥全盘西化是救不了中国的,结合西方的先进思想,冇所取舍、根据中国的 国情,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才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世界思想文化史——■正确看待异质文化,“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 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充分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理解与交流,冲突与排斥正是这样的发展历程,造就 了不同色彩而同样生机勃勃的文化第二部分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一、 精彩纷呈的古代中国思想1、 孔子思想注重道德学说的建构做到“仁”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徳修养的人做到“仁”就是要遵守道徳规范2、 墨家思想注更实用主义哲学的建构墨家主张兼相爱,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墨家主张交相利,反对儒家的罕言利; 墨家主张非命论,反对儒家的天命论;墨家主张事鬼神,反对儒家的不事鬼神; 墨家主张节葬,反对儒家的厚葬;墨家主张非乐,反对儒家的礼乐。
3、 老了思想注重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思想中富含深层生态智慧,老子思想中没冇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相反,他们主张人与万物是连 续一体的,口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口然、关注口然,少口然和谐相处4、 法家思想注重依法治国思想的建构法家的主导思想涉及宇宙问题、人性问题、社会流变问题、规律方法问题等等,为以法治国捉供了理 论根据5、 佛教思想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史I:的一件大事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在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6、 中国古代思想总体特点第一,重伦理政治思想,少口然哲学;第二,重辩证思、维少实证研究;第三,重“天人合一S第四,重托圣人而立言,少独立见解笫五,相互批判、借鉴、继承、交融,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木方式二、 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主流思想1、 主流思想是指政治思想2、 儒家思想居于古代中国思想的主流地位的原因(1) 儒家思想的内核适应了统治的需要;(2) 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3、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 仁和仁政“仁”是一种道徳概括,一•种世界观,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二孟子认为,対一个国家來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耍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是“性善论”2) 礼和礼治儒家认为人的行为是需要约束的,要用内在的道徳力量来约束口己礼”实质上是先秦儒家的“法雹“礼治”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 务,从而规范社会秩序礼治就是人治即是仁治3) 仁和礼的关系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仁是内心自觉,礼是外在控制礼”是表,“仁”是里,他 们互为因果、相伴相生即以内化的“仁”的道徳修养和外化的“礼”的规范协调人们的行为,以达成内 仁外礼”的社会和谐状态4) 民本意识孔了的民木主要体现在利益层次上的体恤,而孟了的民木则继承、发扬光人孔了的民木思想,具有尊 重民众意识的要求5) 和谐理念儒家的和谐社会其实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细而言之,就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三、占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1、 发展的历程(1) 春秋时期创立:孔子(2) 战国时期发展:孟了、荀了(3) 西汉时期改造:董仲舒(4) 两宋时期哲学化:朱熹(5) 明淸时個化衰落(6) 清末以来的嫗变2、 演变的轨迹(1) 从学术思想到政治思想“百家争鸣”是各种思想学说的一次优胜劣汰,也是对优秀思想的淬炼;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小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是小国丿力 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吋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从政治思想到统治思想独尊的只是确立儒家经学的学术和政治地位,并不禁止其它学派在民间的流传;“罢黜百家”也并不 意味着其他学说都被废除,而是“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3) 从政治理念到哲学命题理学在吸收佛、道的基础上,更强调伦理道徳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儒学的思辨性4) 从官方哲学入衰落孃变明清时期,儒学走向极端,思想日渐僵化,与世界进步潮流格格不入,FI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在 —•片批判和声讨中逐渐丧失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在姻变中发展3、 对中国古代主流演变的认识(1) 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积极作用(2) 思想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3) 思想发展耍致力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历程近代:被动学 习西方文化国现思解的程 中近代想放历现代:主动运用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近现代思 想解放历程的认识|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革命民主科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一、近代:被动学习西方文化1 •西学东渐与新思想的萌发作为封建士人夫,他们看不到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 亡的根本H1路在于改变这种制度社会原因: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止面碰撞,对东西方差距的认识不可能深入;个人原因: 林、魏同属于地主阶级“补犬派”,思想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封建“犬朝"休制。
新思想的历史影响:推进思想解放 启导洋务思潮2. 洋务思、想与体用Z争中体西用并不是对待西学的科学态度,仍遭到顽固派的诘难和反对,说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Z难体用之争”冲击了旧观念,为传播西学创造了条件在此过程中,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提出了“君民共治” 等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我国社会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的趋势3.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背景相同为什么主张各异?维新派是为封建阶级还保持着难解难分关系的资产阶级上层寻找拯救中国出路的表现,他们在斗争中妥协 性更大一些革命派是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与封建旧势力联系少,他们的斗争性更坚决根源:经济地位不同决定政治态度的差异维新与革命思想的时代特征:①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了对西方文化冇了实质性的止面接触出现了近代实质上的思想解放潮流,推动着中 国传统文化发生了重人转折②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救亡图存和结合,革命学说替代维新改良,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突出特点4. 五四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出现的背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皇族内阁复辟帝制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 的对立(2)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历史作用是承前启后 中国近代前期政治思想发展简表时代 特征开始加深 形成深化转折现象“新思 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思想师夷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社会主义制夷(自强求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H的维护封 建统治H救、应对救亡图存救亡图存(反清)破封建束缚实践 特点无回响推行30多年昙花一现功败垂r启辿新方向思想发展特为救亡相伴;为发展相依;以吸收为主;其更新最快。
思想发展规 律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彼及此二、现代: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1. 毛泽东思想(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① 新文化运动吋期: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② 20世纪20〜40年代:探索形成毛泽东思想③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 毛泽东思想解决的基木问题① 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争取民族独立② 中国革命的力屋:无产阶级领导,农民为主体,资产阶级是盟军③ 中国革命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④ 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2. 邓小平理论(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① 1982年“十二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 1987年“十三人S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 1992年 南巡讲话和“十四大S社会主义本质和建社会主义的理论④ 1997年“十五大I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①发展道路:走口己的路②发展阶段:初级阶段③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④发展动力:改革⑤外部条件: 对外开放⑥政治保证:四项原则⑦战略步骤:三步走⑧祖国统一:一国两制⑨依靠力量:爱国统一战线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 “三个代表”重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來,国内外形势发牛了重大的变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笫三代领导集体 经过十儿年的探索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 史课题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① 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历史的合法性②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一道义的合法性③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人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的合法性4.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1) 主题: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2) 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 前提条件:立足国情,联系实际(4) 鲜明特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5) 政治本色:代表绝大多数群众利益三、对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历程的审视1. 向酋方学习是历史的必然必然性主题规律2. 学习西方与发扬传统是永恒的问题3. 思想论战是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第四部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文艺复兴: 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 人文 精神 发展 历程宗教改革:理性精神的孕育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认识科学对待西 方人文精神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的辉煌人文楮神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古希腊先哲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近千年,人文主义儿近湮没■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想,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侣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复兴)■宗教改革:提出了因信称义和先定论,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以人文主 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促使人类不断的认识白己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対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 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成熟)觉醒.■■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发现…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人口] 解放一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智慧…第14课理性之光芒量…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完成四个解放——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范: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來科学革命:把人从H然的束缚中解放出來 西方人文精神的四人目标:希腊先哲的精神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帯礙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革命文艺复兴 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