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06972731
  • 上传时间:2023-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5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船舶产业调整和振兴的规划目标1.船舶生产稳定增长今后三年船舶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力争2011 年造船产量达到 5000 万吨,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达到 1200 万马力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11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 35%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占有率达到 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 10%3.配套能力明显增强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用配套设备的平均装船率 达到 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的国内市场 满足率达到 80%以上4.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在高端船舶市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 力,若干个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一批船用配套设备生产企业 发展壮大,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5.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三大主流船型研发设计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形成一 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取得突 破6.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骨干船舶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三大主流船型 平均建造周期缩短到10 个月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年累计降低 15%,钢 材利用率显著提高二 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目标。

      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 增长,产业发展对 GDP 增长的贡献不低于 0.7 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 过 150 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 100 万人保持外贸出口稳定新型电 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 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市 场影响力大幅提高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 12%提高到 15%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促 进国内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产业创新 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 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带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取得明显 进展三 纺织工业规划目标2009〜2011年,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 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 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1. 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到2011 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2000 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2400 亿美元,年均增长8%2.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明显控制 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调整至49:32:19;中 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培育100 家左右具有较 强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3. 科技支撑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显著 进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 50%左右,新产 品产值率不断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 10%4.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 5%、水耗年均降低 7%、废水排放量年均降低 7%5. 淘汰落后取得实质性进展到 2011 年,淘汰 75 亿米高能耗、 高水耗、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 万吨化纤落后产能,加速 淘汰棉纺、毛纺落后产能四 钢铁产业规划目标力争在 2009 年遏制钢铁产业下滑势头,保持总体 稳定到2011 年,钢铁产业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 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 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 总量恢复到合理水平2009 年我国粗钢产量 4.6 亿吨,同比下降8%;表观消费量维持在4.3 亿吨左右,同比 下降 5%到 2011 年,粗钢产量 5 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 4.5 亿吨左右,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维持在 4%的水平2. 淘汰落后产能有新突破按期淘汰 300 立方米 及以下高炉产能和 20 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提高淘汰 落后产能的标准,力争三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 7200 万 吨、炼钢能力 2500 万吨3. 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 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国内排名前5位 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 45%以上,沿海沿江 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 40%以上,产业布局明 显优化,重点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污染明显减少4. 技术进步得到较大提升加强技术改造,加快 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 万千 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产品生产实现 自主化,关键钢材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400MPa及以上 热轧带肋钢筋使用比例达到 60%以上。

      5.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 和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装备基本实现本地化、自 主化,大型装备本地化率 92%以上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 取得新突破6.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 综合能耗不超过 620 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 5 吨, 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 1.0 千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 1.8 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 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 100% 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一)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二)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三)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五)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六)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七)保持进口铁矿石资源稳定,整顿市场秩序八)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五 石化产业规划目标2009—2011年,石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 年力争实现平 稳运行,经过三年调整和振兴,到 2011 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 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1.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到 2011 年,原油加工量达到 40500 万吨, 成品油、乙烯产量分别达到 24750 万吨、1550 万吨2.农资保障能力增强到 2011年,化肥产量达到6250 万吨(折 纯),钾肥产量达到400 万吨(折纯),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 在原料产地生产的化肥比重提高到 60%,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化肥储 备基本满足市场调控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重显著提高,县乡 农用柴油供应网络不断完善3.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成品油“北油南运”的状况得到改善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建成3-4 个 2000 万吨级炼油、200 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盲目发展的势头 得到遏制4. 产品结构显著改善2009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III标准,2010 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III标准,2011年轻质油品收率达到75%高 端石化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5. 技术进步明显加快丁基橡胶等产业化技术取得突破,千万 吨级以上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实 现本地化,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成投产6. 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到2011 年,石化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 耗下降 12%以上,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 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综合能耗普遍降低,大型炼油装 置吨原油加工耗标准油低于63 千克,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耗标准油 低于640千克,大型煤制合成氨装置吨氨综合能耗低于1.8吨标准煤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一)保持产业平稳运行二)提高农资保障能力三)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四)抓紧实施重大项目五)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六)大力推动技术改造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九)支持企业联合重组十)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十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六 物流业规划目标力争在 2009 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 展到 2011 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 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 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 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 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物流 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比目前的 水平有所下降七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目标力争有色金属产业 2009 年保持稳定运行,到 2011 年步入良性发 展轨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技术创新能力显 著提高,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生产恢复正常水平2009 年,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市场需求和 生产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主要财务指标明显改善2.按期淘汰落后产能2009 年,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 30 万吨、 铅冶炼产能 60 万吨、锌冶炼产能 40 万吨到 2010 年底,淘汰落后 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 80 万吨3.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重点骨干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下降 到 12500 千瓦时以下,粗铅冶炼综合能耗低于每吨 380 千克标准煤、 硫利用率达到 97%以上,余热基本 100%回收利用,废渣 100%无害 化处置每年节能约 170 万吨标准煤,节电约 60 亿千瓦时,减少二 氧化硫排放约 85 万吨4.企业重组取得进展形成 3—5 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 集团,到 2011 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 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 90%、70%、60%、60%5.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 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产业技术进 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采用富氧底吹等先进技术的铅冶 炼能力达 70%,框架材料、无氧铜材、中厚板等高档铜、铝深加工产 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6.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1 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 力分别提高到 40%、56%、38%;加强煤铝共生矿资源开发利用,形成 100 万吨氧化铝生产规模;再生铜、再生铝占铜、铝产量的比例分别提高到35%、25%,比 2008年分别提高6 个和4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一)稳定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改善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满 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下游行业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 适应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需要,大力开发新产品 和新材料,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在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实施适度灵活的 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对符合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大型铜冶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试点加快转变 出口方式,鼓励出口机械装备、运输工具、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等终 端产品,带动有色金属间接出口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二)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 电解铝项目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格控制铜、铅、锌、钛、 镁新增产能。

      按期完成淘汰反射炉及鼓风炉炼铜产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