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框架理论视角看汉语歇后语.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83758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7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框架理论视角看汉语歇后语    王倩Summary: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从框架理论视角看汉语歇后语,认为汉语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提供了框架背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歇后语Keys:认知;框架理论;汉语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短小、幽默、形象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描述,后半部分是歇后语所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因此,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提供背景信息,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歇后语的理解与框架理论密切相关因为框架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歇后语的意思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举例分析歇后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歇后语一、框架理论语言学中“框架”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1975年,马文.明斯基首次提出了框架的概念并将其引入人工智能领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查尔斯.费尔默首次将框架引入语言学领域1985年他说过“框架是关于知识或者连贯的经验图式化的框架结构”(1985:223)温格瑞尔和施密得(2001)提到框架是一种表征关于某些情景的知识和观念的认知模型认知框架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当我们用语言去展示一个情景时,如果认知的视角不同,语言表达也就不同。

      第二,认知框架有着稳定的角色第三,框架网络中的角色都是密切关联的一旦这个框架网里的一个角色被提及,它就刺激整个认知框架很大程度上说,唤醒整个认知框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语言的意义二、从框架理论角度分析汉语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描述一个事件,后半部分描述这个事件的结果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为后面提供了一个框架,当人们看到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就会激活这个框架,然后通过思考能得出后半部分“一场空”人们首先会想竹篮是由竹子编制的,竹篮上有很多缝隙,而水又是液体,用竹篮打水,水几乎都会从那些缝隙里漏出去,所以,竹篮是没办法用来打水的,用竹篮打水的结果就是竹篮里最后没有水人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就会得出这个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一场空”这个歇后语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人们不要干这种徒劳的事情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这个歇后语描述的是一道家常菜,前半部分描述这道菜怎么做的,后半部分描述这道菜的颜色,最后呈现的结果当人们看到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就会在脑海中激活做这道菜的框架,然后通过仔细的思考就能得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一青二白”首先人们会想到“小葱”“豆腐”这两个事物框架,小葱是绿色的,豆腐是白色的,做菜的时候把小葱和豆腐拌在一起,抛开味觉感受,这道菜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青白相间,由此,人们可以推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一青二白”,这则歇后语的深意在于“青”和“清”,这两个字由相同的发音,但是意思完全不同,一个是青色、绿色,一个是清白的意思。

      这个歇后语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就是清清白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白酒混在冷水里------谁也搞不清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描述的是一个事件,后半部分是关于其结果的描述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提供一个框架,帮助人们理解这个歇后语的深层次意思当人们看到这个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白酒混在冷水里”,就会激活人们脑海中关于这个事件的框架,人们就会想到“白酒”和“冷水”这两个事物框架:“白酒”是无色的,透明的,凉的液体;“冷水”是无色的,透明的,冰冷的液体将白酒混在冷水里[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人们真的是无法分清哪儿是白酒哪儿是冷水,这两种事物已经混成一体了通过这些思考,人们就能推出这个歇后语的后半部分“谁也搞不清”现在通常使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事物难以分辨三、结语本文使用了认知里面的框架理论来剖析3个汉语歇后语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汉语歇后语来形容人或者事物,所以,我们就要能够很清楚的掌握这些歇后语的意义其实歇后语的意义也不难理解,通过框架理论,我们激活了大脑中关于一个歇后语前半部分的框架,加以思考就可以很容易的推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总而言之,认知语言学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本文就是从认知的角度去看汉语歇后语的意义生成,通过框架理论,其实就会发现理解汉语歇后语并不是难事。

      Reference:[1]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65-76.[2]Fillmore,C,J.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 [J].Qeudemidi Semantics,1985(6):222-254.[3]F.Ungerer and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