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睡眠期判定简化法则.doc
3页1成人睡眠期判定简化法则成人睡眠期判定简化法则一、简介一、简介 本法则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但也可能有部分人群由于特殊的 EEG 形态而不符合本法则本法则也不 适合于婴儿睡眠期的判定 睡眠期判定主要基于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 、眼动图(EOG) 、肌电图(EMG) ,而其 中脑电图占主要地位 为表明特定脑电图(EEG)现象,脑电电极位置应采用国际标准的 10-20 脑电电极安放系统 (请参考 附件《常规睡眠监测中的 EEG 电极安放位置》 ,由于标准的 10 - 20 系统实施比较困难,临床上往往采用 简化的电极安放方法 ) 眼动图(EOG)电极位置一般采用如下标准: 眼动图电极置于双眼外眦部位: 右眼(ROC):往眼角外上方 1cm,参考电极 A1 左眼(LOC):往眼角外下方 1cm,参考电极 A2 肌电图(EMG)电极位置一般位于下颌 (见右图)二、各种脑电图特征波形二、各种脑电图特征波形 α(Alpha)波:频率范围为 8 - 13Hz,当清醒闭眼时最明显往往长时间连续出现见下图(图中 横坐标每小格为 1 秒时间)δ(Delta)波:频率范围为 0 - 4Hz,幅度很高,往往高于 75μV。
当人处于深睡眠时出现往往 长时间连续出现见下图(图中横坐标每小格为 1 秒时间)纺锤波:形似纺锤,为一族快速波形,为时 0.5 秒左右,频率在 12 - 14Hz 左右不连续出现见于 2 期睡眠见下图(图中横坐标每小格为 1 秒时间)2K综合波:尖锐负向波,伴随较缓慢的正向波,形似大写K字母也有先为正向波,后为负向波的 见于2期睡眠见下图(图中横坐标每小格为1秒时间)三、睡眠期判定标准三、睡眠期判定标准 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将整夜睡眠的脑电图、眼动图和肌电图记录完后,将记录到的波形信号按每 30 秒划分为一段(称为“屏” ) ,对每一屏的数据单独进行睡眠期判定 成人睡眠期分为两大睡眠期:非快动眼期(NREM,Non Rapid Eye Movement) 、快动眼期 (REM,Rapid Eye Movement) 非快动眼期又包含四个次级睡眠期:1、2、3、4 期另外还有一种睡眠 期为运动期(MVT,Movement Time),往往是由于测试对象的身体运动导致波形紊乱(由于运动期没有显 著的临床意义,人们往往倾向于忽略运动期) 与睡眠期相对应的为觉醒期(Wake) 各睡眠期的组织结 构图如下:各睡眠期主要特征如下: 觉醒期(Wake,清醒闭眼):脑电图包含 α 波和(或)低波幅的混合频率波(即无规则的低幅波) 。
运动期(MVT 期):由于对象的运动使得脑电图特征不明显或波形紊乱 NREM 期:包括 1、2、3、4 期 1 期:EEG 波形 α 波消失,表现为低波幅混合频率波,无快眼动现象出现 2 期:EEG 波形在低波幅混合频率波基础上,出现纺锤波和 (或)K 综合波在一屏中只要发现有纺锤波或 K 综合波出现即 可判定为 2 期睡眠 3 期:EEG 波形部分出现 δ 波 (δ 波时间占整屏的 20% - 50%)4 期:EEG 波形大量出现 δ 波 (δ 波时间占整屏的 50%以上)其中 3、4 期睡眠由于睡眠程度很深,往往合称为深睡眠 REM 期:类似觉醒期脑电波:低波幅混合频率波,伴随阵发快 动眼、肌电水平极度降低1234非快动眼期 (NREM)快动眼期 (REM)运动期 (MVT)觉醒期 (Wake)Ë ¯ Ã ß ÆÚ (Sleep Stage)眼动图的快动眼现象 横坐标每小格为 1 秒3正常成年人入睡时睡眠期变化为: 觉醒期 1 期 2 期 3 期 4 期 3 期 2 期 1 期 REM 期 1 期 2 期 3 期 4 期 3 期 2 期 1 期 REM 期 … 成人睡眠期变化情况见下图。
一般成人在整夜睡眠过程中有 5 次左右的睡眠期循环,而呼吸暂停患者 往往不能进入 3、4 期睡眠四、微觉醒定义四、微觉醒定义 微觉醒为 EEG 频率的一种特定变化,可以包含 θ 波、α 波和/或频率高于 16Hz 的波,但不包含纺锤 波微觉醒判定标准如下:(需满足以下 10 个条件) 1.受试对象应处于睡眠状态,在微觉醒之前应有连续 10 秒以上的睡眠状态 2.两次微觉醒之间应最少间隔 10 秒 3.微觉醒维持时间最少为 3 秒 4.在 NREM 期,微觉醒与 EMG 幅度变高之间并无必然的伴随关系 5.在 REM 期,微觉醒一定伴随 EMG 幅度变高 6.单纯的 EMG 幅度变化并不能判定为微觉醒 7.伪差、K 综合波或 δ 波不被判定为微觉醒,除非其后紧接着 EEG 频率的“特定变化” (EEG 频率特定 变化定义见本段首行) ,此时尽管这些波被认为是微觉醒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包含在微觉醒的时间 标准内,即除了这些波之外,微觉醒剩余部分时间应大于 3 秒如果这些波发生在微觉醒的中间, 则只需要这些波的时间和 EEG 频率“变化”时间之和大于 3 秒 8.在 NREM 期如果有紧接着的 EEG 频率变化和 EMG 幅度变化,如果它们各自持续时间不超过 3 秒,但其 和超过 3 秒,也不能判定为微觉醒。
9.如果在 NREM 期有频率大于每 10 秒 1 次的周期性 α 波活动,不被判定为微觉醒 10. 睡眠期的转换不被判定为微觉醒,除非满足上面的标准下面为微觉醒的实际例子:正常人睡眠过程 呼吸暂停患者睡眠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