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材解析.pdf
111页1第第一一单元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备注备注:第 1 课“人类文明的产生”一目、第 2 课“古代文明的扩展”一目可以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单元导语】【单元导语】1.1.产生产生: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2.2.早期发展早期发展: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3.3.扩展扩展: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经济和文化联系学习要点学习要点学习目标(水平学习目标(水平 1-21-2)早期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产生1.能够知道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和标志2.读图,能够说出世界上早期人类文明的时空分布古代文明的多元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特点能够运用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和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古代各大帝国的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期联系1.能够知道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2.读图,能够说出古代世界帝国的时空分布3.能够描述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衰及其区域性影响4.能够知道古代文明交流的基本内容2第第 1 1 课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时间轴】【课时间轴】【文本梳理】【文本梳理】一、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人类文明的产生学习聚焦学习聚焦: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一)前提(一)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1.概况概况(1 1)农)农业业:西亚西亚: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南亚:芋头中国中国:水稻、粟中南美洲中南美洲:玉米和南瓜2 2)畜牧业畜牧业:驯养羊、猪、牛等2.2.影响影响(1 1)农业革命)农业革命: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2 2)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3 3)早期城市)早期城市: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二)标志(二)标志:阶级、国家和文字的产生阶级、国家和文字的产生1.1.阶级阶级:社会分工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2.2.国家国家: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作用下,逐渐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3.3.文字文字:出于记事和管理需要,文字产生图片说明图片说明1.1.阿尔及利亚塔西利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恩阿耶洞穴壁画(教材阿耶洞穴壁画(教材 P2P2)本图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反映男性放牧(上图)和女性收割(下图)壁画。
表明最初的农业可能与女性有关因为女性长期从事采集,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比较熟悉壁画说明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同时起源于一个地区,只是在后来才逐步走向分离,一些不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走向畜牧业发展2.2.恰塔尔恰塔尔休于遗址(教材休于遗址(教材 P2P2)3本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人口可能有 5000-10000 人除房屋外,还有神庙之类的建筑一些建筑的墙上有描绘狩猎的壁画城内居民主要是农民,饲养牛、绵羊和山羊等动物,种植大麦、小麦以及蔬菜等农作物遗址反映农业产生后社会的日益复杂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精要归纳精要归纳二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学习聚焦学习聚焦: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为明显的多元特征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为明显的多元特征一)原因:(一)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限制二)概况(二)概况1.1.西亚文明西亚文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水源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公元前 3500 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最初文明2.约公元前 2900 年,两河下游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约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政治统治政治统治1.1.中央中央: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2.2.地方地方: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3.3.法律法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地位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内容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方面目的目的: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文化成就文化成就1.1.文字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2.2.文学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3.3.科技科技:苏美尔人发明 60 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概念解释概念解释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发明,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随着希腊人、罗马人相继入侵西亚,楔形文字逐渐被希腊文和拉丁文取代。
4图片说明图片说明苏美尔人的战车(教材苏美尔人的战车(教材 P3P3)本图是乌尔王室陵墓的壁画“乌尔军旗”乌尔是苏美尔地区重要的国家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他们最早使用战车作战,是重要的技术突破历史纵横历史纵横1.1.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教材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教材 P4P4)西亚向文明的过渡始于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止于国家的产生,从考古上说明文明在西亚地区产生的过程2.2.洪水传说(教材洪水传说(教材 P4P4)一方面说明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传说在传播过程中会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相应地改造二)(二)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东北非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公元前 3500 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2.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政治统治政治统治1.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2.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文化成就文化成就1.1.文学文学:神话、文学故事丰富多彩2.2.文字文字: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3.3.科技科技:历法历法: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建筑和数学建筑和数学: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证明在建筑、数学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造纸术造纸术:莎草纸,是主要书写材料和重要出口物资概念解释概念解释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约形成于公元前 4 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 4 世纪,期间经历了多种变化。
随着罗马人入侵埃及后,象形文字逐渐为科普特文字替代阿拉伯征服埃及后,科普特文字被阿拉伯文取代5(三)印度文明(三)印度文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印度河流域地处大平原上,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公元前 3 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2.随着铁器时代来临,恒河流域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3.公元前 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出现种姓制度政治统治政治统治等级等级地位及职责地位及职责特点特点理论和宗教基础理论和宗教基础影响影响婆罗门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1.贵贱分明2.职业世袭3.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教的说教对印度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刹帝利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吠舍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商人首陀罗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贱贱民民处在社会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文化成就文化成就1.1.思想思想:佛教,是重要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冲击2.2.文学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3.3.科技科技: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重要成就,创造从 1 到 9 的数字,发明“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概念解释概念解释铁器时代铁器时代考古学名词,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
古代文明最初产生于青铜时代公元前 2 千纪末,冶铁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青铜时代,青铜比较贵重,主要用作武器和礼器只有到铁器时代,金属工具才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农民才逐步摆脱对共同体的依赖获得独立,人类文明才能向更广大的地区进军四)希腊文明(四)希腊文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古代希腊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公元前 2 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2.公元前 8前 6 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政治统治政治统治1.1.特征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2.2.类型类型(1 1)斯巴达)斯巴达:寡头政治(2 2)雅)雅典典:民主政治方式方式: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权利,直接决定城邦大政方针范围范围: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文化成就文化成就1.1.文学文学:古希腊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瑰宝,启迪西方文学创作和思想2.2.史学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3.哲学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的基础概念解释概念解释城邦城邦又称“城市国家”。
公元前 8 世纪开始,希腊人先后在各地建立了数百个城邦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在城邦制下,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6图片说明图片说明苏格拉底(公元前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399469-399)(教材)(教材 P6P6)本图是苏格拉底的雕像,出自罗马时代的复制品,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他通过谈话教授哲学,对当时许多流行观念提出挑战苏格拉底 70 岁的时候被处死,罪名是不信雅典城邦的神和腐蚀青年他的死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史料阅读史料阅读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节选(教材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节选(教材 P6P6)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共同的特点,都是把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排除在外,施政时都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所以亚里士多德把它们都贬为变态或堕落政体在希腊城邦中,还有一种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因为统治者独裁且只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它被认为是最恶劣的政体读图明史读图明史7【教材问答】【教材问答】1.1.教材教材 P5P5 学思之窗学思之窗: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答案提示答案提示:法老被视为神和真理的代表,因此至高无上。
2.2.教材教材 P5P5 思考点思考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答案提示答案提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3.3.教材教材 P5P5 学思之窗学思之窗: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答案提示答案提示:古代印度人认为,种姓制度从人类产生之初就出现了,强调其神圣不可变动的特性4.4.教材教材。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