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doc
6页19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 一、学情分析《古诗二首》由两首古诗《夜宿山寺》和《敕勒歌》组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属于基础层面,对于古诗背后的内涵还缺乏深入了解的兴趣和知识基础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习第一首古诗《夜宿山寺》,掌握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之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理解“宿、危楼”等词的意思,理解《夜宿山寺》的大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随古诗理解生字的意思,学习正确地书写教学难点】能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小组讨论:我们外出旅游时经常会爬山在爬山的时候,一般会有什么感受?(汗流浃背、浑身酸痛、困难重重)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的作者在爬山的时候遇见了什么?他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导语:有一个叫李白的古人,他登上一座高楼,有多高呢?据说不仅可以摘到星星,还能和天上的人说话!而这一切,都被他写进了一首诗里……3.读懂课题:“宿”是什么意思?(住宿) “寺”是什么建筑?一般建在什么地方?(寺庙;山上)4.我会观察:“宿”展示:现存最古老中国文字——甲骨文的“宿”。
解释:“宿”的意思是指人住在房子里,尤其是指人在房子里入住过夜 诗题的意思就是诗人在山上的寺庙里住宿二)初读课文 1.听读古诗:播放录音,圈出生字并单独展示,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2.朗读指导:学习“句读”再读一遍古诗,读出节奏来 3.互读正音:展示“宿”“寺”“危”“辰”“恐”“惊”1)“宿”和“寺”都是平舌音,注意跟翘舌音的“束”和“世”相区别 (2)“辰”是前鼻音城”是后鼻音 (3)“惊”是后鼻音今”是前鼻音 教师:大声读给同学和老师听,你的字音都读对了吗?4.辨析字形:(1)宿:宀+佰 组词:住宿 ______(2)寺:加偏旁有持、特、诗、等…… (3)危:危险 垂危 _____ (4)辰:与“晨”区分——时辰、生辰;加偏旁:——振、晨、震…… (5)恐惊:“恐”和“惊”的偏旁都是“心”,只是“心”在下就写作“心”,“心”在左则写作“忄”两者都和人的心情有关三)书写指导 我会写:(1)危:加偏旁组新字——跪、诡、桅……展示不同时期的字形:甲骨文、小篆、楷书(2)敢:同偏旁的字有敬、故、收……造句:我克服了恐惧,我真勇敢!(3)惊:同偏旁的字还有情、快、恨……造句:这道题原来可以这样解!这太让人惊讶了!(四)理解内容 1.古今异义:“危楼”是什么样的楼?跟现在说的“危楼”是一个意思吗?解释:在古汉语中,“危”有“高”的意思,因为站得太高所以感到危险。
所以在这里指高楼 点拨:现义:危险楼房、危险建筑物等 朗读指导:这里的“高”要读得响亮一些,体会在高楼上远眺的感觉 2.探究解析:“百尺”到底有多高?在古诗里,形容数量的“千、百”等经常不是说实际数量,而是虚指,是表达数量很大的意思 小知识:据考古研究发现,唐代“尺”的长度大约在28~31cm之间,“百尺”大约是280~310m3.探究发现:找找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楼之高圈出“手可摘星辰”星辰”就是星星和其它天体辰”是日、月、星的总称 要求: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 4.思考讨论:这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通过巧妙的“可”字,说明轻而易举伸手就能摘到,更加说明楼之高 思考:作者真的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吗? 5.字字究义:(1)你一定听过“惊恐”这个词,那么“恐惊”又是什么意思呢? 点拨:“恐”是“恐怕”,“惊”是“惊动、打扰”,“恐惊”是一个词组,意思是“恐怕惊动”释义:诗人不敢大声讲话,恐怕打扰到住在天上的人 朗读指导:“高声语”和“天上人”要读得轻缓一些6.回顾全文:复习释义小结:在这首诗里,李白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将山寺之高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诗人7.交流讨论:图文结合,发挥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怎样一幅画面?8.课外拓展:观察一个身边的事物,找出它的突出特点,想想你要如何表现它的这个特点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跟大家分享提示: (1)采取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渲染特点; (2)通过多感官角度进行描写; (3)……(五)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1.会认“宿”“寺”等6个生字,掌握“危”“惊”等3个生字的书写2.掌握《夜宿山寺》的诗意,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会有节奏、有重点地朗读《夜宿山寺》 4.我还收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随堂小测1.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2)海上日出不是伟大奇观吗?( 反问 )(3)他们一家就住在巴掌大的房屋里比喻、夸张)(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夸张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景物,写一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