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勤县荒漠化现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89408668
  • 上传时间:2022-05-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勤县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主讲人 民勤四中 祁庆寿教学目标:1. 通过民勤县历史上及现在大量移民、气候地貌生态变化的事实说明荒漠化加速发展的现状;2. 认识、理解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3. 探讨民勤县当前及末来防治荒漠化的对策.教学重点:民勤县荒漠化现状、防治对策教学难点:民勤县荒漠化成因、防治难点教学过程一.民勤县荒漠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⒈荒漠化的历史演变过程 民勤绿洲处于石羊河流域下游,南连武威,西邻金昌,北枕阿拉善右旗,东接阿拉善左旗;西、北、东三面环沙,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的半包围中全县面积约1600万hm2,其中沙漠和盐碱滩地面积比例超过90%,绿洲面积只有约9%左右民勤绿洲由古代的水草丰美演变到今天的三面环沙,历经沧海桑田,生态环境也演变成为现在的荒漠化生境⑴汉初以前时期春秋战国以前,民勤一带是古谷水(今石羊河)与金川河(云川,水磨川)流潴形成的湖泊和草原据记载,民勤历史上最大的湖泊——潴野泽在西汉早期仍是“水势浩淼,波光粼粼”,范围大致在今莱菔山、独青山以南,狼刨泉山、枪杆岭山以北,南北宽40多km、东西长100多km这个时期,这一带是以湖泊草原为主的优良生态环境。

      ⑵汉朝-元末明初时期西汉到晋的400多年间,特别是西汉时期人口的向西迁徙,绿洲区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原河道的漫滩区被开垦出了大量农田,农耕农牧的生态环境逐渐取代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牧业发展和人类频繁活动也不断改变绿洲的生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初始诱因之一自西汉以来,向河西大量移民,导致古谷水(石羊河)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大幅增加,古谷水上中游各支流被拦截利用,使得流入民勤的水量逐年减少;气候变迁、古谷水来水量减少、湖泊萎缩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汉晋时期,绿洲区主要是农牧复合经济方式,生态环境在缓慢恶变,主要原因是水源补给条件的恶化和人类频繁活动,境内植被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在晋至元末1000多年中,民勤范围内民族纷争频发,归属更迭,战乱不断,耕地兴废不定,民不聊生由于土地使用的无序性,植被破坏容易恢复难,荒漠化速度加快⑶荒漠化时期①2,光绪末年已经极度扩张,绿洲的荒漠化已不可逆转②22.民勤绿洲的生态系统此时已极度脆弱,民国26年至民国31年大旱5年,绿洲内外已经“田园萧条,与沙漠无异”,民勤荒漠化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从某种角度看,解放初期民勤的生态系统已经接近崩溃民勤农民背井离乡、逃荒出走者无计其数,故有“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之说。

      ⒉民勤县荒漠化现状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夹缝地带,属温带荒漠气候区,是典型的荒漠生态类型区⑴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民勤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各类荒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52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1%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如果民勤绿洲不固,近则危及武威、金昌,并使河西走廊拦腰截断,远则危及到整个华北区乃至半个中国所以说民勤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⑵生态极其脆弱民勤地处沙漠腹地,“十地九沙,非灌不植”,降水稀少,风大沙多,光热充沛,水源不足,冷热剧变,蒸发强烈,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植被稀疏,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生物能量少,生态系统脆弱⑶治理任务极为艰巨3/a,但是,这与民勤实际需水量相比,是杯水车薪,稳定的年供水量在6亿m3以上才能基本满足需要因此,非外流域调水不能解决民勤缺水的问题荒漠化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农牧、林业、环保、土地、气象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只有采取统一协调,综合治理的办法才能见效民勤三面环沙,沙源深广,治理量大面广据调查,民勤绿洲外围尚有亟待治理的流沙面积4万hm2,在408km2天然沙生植被需要强化抚育,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⑷生态治理极其紧迫国家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观察显示,民勤沙区荒漠化蔓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已经对兰州、甘肃中部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不加紧治理,民勤将在几十年内消失民勤荒漠化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年国庆期间,温家宝总理就在民勤青土湖故址视察,商讨民勤沙漠化治理大计加快防治民勤荒漠化,改善民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⒈水资源减少,是绿洲荒漠化的决定因素33/a而水资源的减少则是导致绿洲荒漠化的主要因素,近百年以来,由于水路的变迁及境内水量的急剧减少而造成绿洲荒漠化的实例举不胜举,地处湖区北沙窝的青土湖的出现、消失及被风沙掩埋的事实便是水资源减少造成荒漠化的有力证据之一青土湖本为野马湖与东平湖的湖滩洼地,是19世纪末大西河一次特大洪水在湖滩洼地汇集而形成的,是民勤绿洲边缘最晚出现的最大湖泊,据载:昔日的青土湖是“碧水粼粼,水草丛生,野鸭成群,游鱼可数”2草地的沙化,70年代国家出版的1:50000地图上已无青土湖一名现在的青土湖已经被北沙窝的流沙全面覆盖,沙层厚达1-3m,附近农区沿线形成了长达13km的裸露风沙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⒉风沙肆虐,是绿洲荒漠化的主要因素由于民勤地处沙漠腹地,沙源广,绿洲外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大举向绿洲逼近,形成无数的小沙丘和大面积的沙地,古河道中干涸沉积的细沙,形成为害绿洲的“沙库”流沙危害以风为动力,沙为物质,沙仗风势,肆虐为害民勤绿洲的沙源主要有东、西、中三大沙区:①西沙窝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流沙在西北风作用下,经雅布赖山南端与独青山之间谷口,穿过梭梭门子,直逼民勤绿洲由于草原的载牧过重和长期干旱,使原来的林草植被变为不毛之地荒漠草场上的严重风蚀,常常就地起沙,与西来的风沙合成大沙流,遇到草木障碍减速沉积,长期堆积成为沙丘风力回流作用使沙丘越积越高,成为沙丘链、沙垄和复合沙山,形成了绿洲西部长达210km、宽2-5km,面积约6万hm2的流沙区②2,占全县总面积的36%,是绿洲东部主要沙源每年在主风作用下前移,特别是夏季由沙漠吹来的干热风,造成农田气候干旱,作物水分补排失调,农作物青秕减产,造成农业的严重损失中沙窝沙源主要处于绿洲内古河道地带,主要移动力是西北风和东风,由于沙漠边沿设置农田防护林,使流沙遇障碍沉积,形成沙垄、小灌木疙瘩(小沙丘),封育而成柴湾;其西缘是流动沙垄和沙丘,农田防护林等风沙屏障稍一破坏,一场暴风便可使良田变为沙漠。

      ⒊干旱及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加速了绿洲荒漠化进程民勤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荒漠气候区,年降水量110mm左右,而蒸发量高达2644mm,为降水量的24倍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加剧,大气下垫面的基质由湿生垫面向沙质垫面转变,导致典型的冷热剧变现象,使石砾,土壤分化速度加快,又助长了沙荒的形成;绿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樵采导致林草植被在某一区域遭到毁灭性破坏,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大面积的植被枯萎死忘,耕地荒芜,成为新的沙荒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降水量和地表水的不足,大量超采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了大气与地面双重干旱,形成了水资源“越旱越采,越采越旱”的恶性循环,将民勤绿洲推向荒漠化的绝境就现状而言,民勤的湖区和泉山区已逐渐变为不适宜于人类生存居住区三. 遏制民勤沙漠化趋势的对策⒈ 在上游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采取生态修复工程,有计划地恢复自然生态植被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要采取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建设和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逐步扩大其保护范围要坚决贯彻“以管护为主,积极营造,封山育林,因地制宜地进行抚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毁林毁草、滥垦滥伐的人为破坏。

      在浅山干旱半干旱区,按照2002年武威市政府批准的梯田建设规划,首先对大于25°的陡坡农田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草),在2010年前全部退耕还林(草);其次对小于25°的坡耕地在2010年前实施坡改梯,不能建设梯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在还林(草)过程中,结合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种植适应山区条件的经济林,做到畜牧业舍饲圈养,逐步减轻放牧强度,减少人为活动干扰,提高林草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山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另外积极争取建设和维护山区水库,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2. 在中游绿洲地区应用径流调控理论实行综合治理在中游绿洲区要维持绿洲的稳定,逐步扩大绿洲面积通过退耕、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实施常规水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等,减少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通过修建专用输水渠道,保障下游地区一定数量的入境水量强化资源的有效管理,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水资源管理新秩序,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通过价格约束机制,建立节水型社会总之要保留一定的水资源,不能竭泽而渔,更重要的是要给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分配一定的水量,以尽快遏制沙漠南侵实践证明,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于水在干旱少雨的风沙区,“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有水才有树,无树则无粮”。

      在植树造林、种草过程中,如果不把水的因素先考虑进去,势必造成“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种草不见草”的苦果,甚至已成的林区还会重新荒漠化⒊ 下游地区(民勤)要科学治理,有效遏制沙漠化发展趋势⑴ 合理分配水资源,禁止超采地下水,从源头上治理民勤沙漠化水资源是民勤生态问题的本质,因此解决民勤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应该明确水权,制定落实流域分水方案,尽快减少地下水超采量,抑制地下水位下降,有计划地减少机井数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并逐步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⑵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和圈养型畜牧业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会使灌溉农业的简单大规模发展以失败告终民勤的最终出路和前途是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改善灌溉技术,发挥规模效益,如种植1hm2春小麦一般要6 000 m3水,如果采用滴灌,那么只需1 350m3水受沙漠化威胁严重的土地则应封闭起来种草,等草恢复起来后,发展圈养型畜牧业还要适度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变以农为主的经济结构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要坚持退耕还草,开发风能、太阳能,恢复草地、灌丛带通过退耕还草,农民有了国家给的粮食和钱,就减少了为生计所迫而开垦土地的现象;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使农民有了可用的能源,就减少了砍伐、烧草的可能性,保护了生态环境。

      退耕还草至少要坚持10年不变才能走上良性循环道路要采用科学的手段防治风沙,加速防护林体系建设,改造盐渍化土壤,改善地下水质要加速民勤盆地防护林体系建设,阻止流沙侵入盆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网状结构结合的方法要利用盐生植物改造盐渍化土壤,使土壤盐分得到转化和转移要改善地下水质,使地下水中的盐分转移,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与盐碱地改造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⑶ 加强生态移民工作,减轻沙漠沿线的人口负荷,为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创造条件要把生态移民作为解决民勤问题的关键措施来抓,在20年内争取移出10万到15万人口要坚决实施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内耕地的“退耕还荒”,实施民勤湖区部分居民的移民,把劳务输出作为民勤加快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要做到压井、减少播种面积,必须从现在开始,想方设法开辟新的生产门路,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同时,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人口净增率逐年减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