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与人的命运——论双雪涛、班宇、郑执的铁西叙事 - 当代文学.docx
6页历史变迁与人的命运——论双雪涛、班宇、郑执的铁西叙事 -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论文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论文,笔者认为无论是对地域经验的过渡汲取,或者对地域经验的完全抛弃,他们的创作依然是存在问题与局限的实际上,一方面任何一种经验长期地出现都会引来审美的厌倦,同质化的东北经验也不会例外;另一方面当书写者的经验日渐耗尽,写作的兴奋点日渐稀薄,必然要逐渐的拓展书写的经验和对象第一章 溃败的“东方鲁尔〞第一节 集中暴发的“铁西三剑客〞来自沈阳铁西区的“80 后〞小说家双雪涛、班宇、郑执凭借着青春成长记忆,几乎毫不费劲地在创作实践中找到了联结“历史〞与“当下〞的“妙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相对“陌生〞的老工业城市经验可以说,他们甫一出场就以浓厚的历史感开启了当下青年创作的新格局立足这一现象级的文学事件,我们有必要对“铁西三剑客〞的暴发过程作以梳理三人中,双雪涛的创作是最先引起批评界关注的出生于 1983 年的双雪涛,成长于沈阳的一个双职工家庭因父亲爱看书,其受影响颇深,在小学六年级时,读完了金庸、古龙和一些外国小说尽管他自称走上写作之路是“命运奇诡〞,但是不容置否的是成名前的双雪涛就已经有着极大的阅读量,尤其受到余华、村上春树、王小波等作家的影响巨大。
24 岁的双雪涛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后进入银行工作这个在 2022 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银行职员,凭借?翅鬼》一举夺得台湾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倍受鼓舞后双雪涛辞掉工作,走上了职业小说家的创作之路自 2022 年开始,双雪涛陆续在出名文学刊物〔?文学界》、?芳草》、?芙蓉》、?西湖》等〕上发表短篇小说2022年是双雪涛成名之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于该年发表的?聋哑时代》和?平原上的摩西》这两部作品奠定了双雪涛在当下青年作家写作中的地位,这位“天才小说家〞因冷硬的叙事格调,奇异的“北方故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后双雪涛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发明性写作研究生班在读期间,他的多篇创作成果均收录在小说集?飞行家》之中80 后〞新人双雪涛凭借极为精湛的叙事技巧和创作能力,将自己的成名之路就此延展开去在当下文坛相比于那些早已在文坛寻找到一席之地的“80 后〞书写者来说,生于1986 年的班宇在小说创作领域可谓是“后起之秀〞同样成长在沈阳双职工家庭的班宇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目前从事出版行业通过他自己介绍的相关阅读史来看,不仅 80 年代先锋文学对他的影响较大,而且世界文学对他的影响也颇深最初他主要以乐评人的身份在各类音乐期刊杂志上发表作品。
2022 年起以笔名“坦克手贝吉塔〞在豆瓣阅读进行小说创作,连载的“东北疯食录〞“工人村故事集〞,引起了青年读者的关注其小说?打你总在下雨天——工人村蓝调故事》在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夺得首奖后班宇逐渐向出名文学期刊投稿,开始了纯文学创作2022 年在?鸭绿江》发表?洪水之年》,〔后更名?梯形斜阳》〕,在豆瓣阅读上发表了?盘锦豹子》尽管网络上的班宇已经小有名气,但此阶段作品的数量较少,在纯文学领域受到的关注也并不多第二节 承载创伤的铁西叙事双雪涛在小说?无赖》的结尾这样写道:“就在这时,好似有谁拉动了总开关,我听见厂房里所有的机器忽然一起轰鸣起来,铁碰着钢,钢碰着铁,好似巨人被什么事情所冲动,疯狂地跳起了舞〞[1]这段精彩的描写可以视作作者通过文本在某一写作时刻与历史产生了极为浪漫而深刻的互动实际上,距离上一次历史的“总开关被拉动〞已经过去了近 20 年1999 年—2022 年,王兵历时三年拍摄了纪录片?铁西区》,以细微察看,客观呈现的方式为经济转轨时期的东北沈阳铁西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而王兵不仅凭借这部史诗级记录影片声名大噪,斩获了诸多奖项,更是博得国际上相关行业的极大关注继纪录片?铁西区》之后,“铁西三剑客〞的书写,再次将一个失落的、严肃的、甚至是悲情的铁西展现在群众面前。
暂且不管“铁西三剑客〞的作品能否取得王兵一样的成绩,在文学史上成为经典,但其因作品呈现衰落的铁西被关注,进而声名鹊起的经历倒与王兵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可见有关“衰落的东北〞这一地域话题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关注度和阐释空间双雪涛、班宇、郑执三人的文学叙事呈现出地方性的特质,他们既带有“工人子弟〞的身份自觉,站在“文化持有者〞的立场,又是从内部视界出发,将自身的成长经验赋形,使一段被遮蔽的历史被重新启用在当下的相关讨论中,不少研究者认为“东北〞这一地域概念既是这三位青年创作者绕不开的母题,也是文学之外最重要的集体性表征实际上,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没有哪个地域像东北三省一样关联密切,他们无论来自哪个省,都自称自己的家乡是“东北〞,自称自己是“东北人〞因而将来自辽宁沈阳铁西区的三位作家称为“东北作家〞,也是建立在这样认知下的一种理解而值得注意的是,“铁西三剑客〞作品并非将东北三省的景观全部囊括在作品之中,其所展现出的“地域符号〞——艳粉街、工人村、卫工明渠、变压器厂、机床三厂、阀门厂、鼓风机厂、铁西鬼楼、荷兰村等,一系列地理标识将表达空间具体指向的是辽宁沈阳的铁西区与此同时,故事的时间点或者时间跨度集中在 1990 年至今。
铁西叙事的时空背景集中在国企改制、下岗潮来临的创伤时刻,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不仅不计其数的下岗者茫然失措,整个东北地域也自此走向边缘而要想真正理解以铁西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的失落,我们必须向前追溯得更远第二章 铭写个人的历史记忆第一节 个人故事背后的历史隐痛“铁西三剑客〞的作品中多以“少年〞或“青年〞这一“工二代〞视角来回望有关某个人物的故事比方双雪涛的?大师》、?无赖》、?光明堂》、?飞行家》、?聋哑时代》、?跛人》、?心脏》;班宇的?盘锦豹子》、?空中道路》、?肃杀》、?枪墓》、?逍遥游》;郑执的?我只在乎你》、?仙症》、?蒙地卡罗食人记》、?他心通》在这些作品中,往往是以一种追忆的形式,以“少年/青年〞的视角察看与感知,以成年后成熟的眼光重新审视,故事波及青年成长、父子关系,也牵连出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在他们的故事里,根本不波及工厂如何衰落的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少年的眼光和情绪,通过个人故事背后中夹杂的历史隐痛,去暗示和感知时代的变化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工业题材小说中,来自辽宁锦州的作家李铁就曾下列岗工人的生存状况为书写对象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李铁曾在火力发电厂工作二十年,与其生活的经历相关,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多以工厂为背景,聚焦的是工厂范围之内的工人群体,写下岗时刻到来时工人们的状态:在?乔师傅的手艺》中,八级工匠在自动化的流水线的面前成为了无价值存在;在?杜一民的复辟阴谋》中,以工厂内部变化窥视到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摇摇欲坠。
李铁作品中更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女工系列〞,在体制转轨的变动时刻,李铁聚焦女工的身体遭遇,来暗示城市工人身份的激烈变动,在充斥竞争的市场化语境之中,下岗者们逐渐流散到边缘李铁的作品是以工人身份和视角来思考人在历史变动中的处境,勾勒出当代下岗工人群像而到了双雪涛、班宇、郑执这一代,在处理这段历史时,打破了对下岗工人群像式的描绘,并且时刻注意着与工业题材保持距离如果说工业题材的要素是工业、工厂和工人,则他们仅仅是对这一题材的延展或借用,而并非将这些要素全部纳入作为主体去书写,反而以子一辈的视角去窥探出历史的另一侧面他们的小说以工人后辈的身份,将眼光投射到这一历史时刻,来察看时代转向时的父辈命运在每一个独立的故事中,往往以个人遭遇为落脚点,写到他们家庭的破碎、少年的反叛与堕落、以及个人理想的消灭,以人的隐痛来暗示历史创伤第二节 悬疑叙事下的历史重建“铁西三剑客〞的创作,不同于以传统的宏大叙事的方式去构建历史,而多以波折离奇的悬念感去营造历史气氛,制造出历史感和冲击力其中以?平原上的摩西》、?跷跷板》、?北方化为乌有》、?枪墓》、?冬泳》、?于洪》、?生吞》、?森中有林》为代表,此类小说均以片段性的回顾加上悬疑要素构成一桩桩悬案,双雪涛、班宇、郑执借用悬案的方式对老工业区的历史进行想象和重建,而悬疑故事所指涉的不单是案件的真相本身,而是更为深层的“历史共时的剖面〞,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这一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魅影。
双雪涛、班宇、郑执的铁西故事里,多有对东北地区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案件进行某种程度的复原和化用通过对案件真相的追踪来营造悬疑的气氛感如?平原上的摩西》、?生吞》、?枪墓》、?于洪》等多部作品种都曾波及或提及曾经发生在沈阳的特大刑事案件如“二王案〞〔发生于 1983 年东北沈阳的特大案件——王宗坊、王宗玮兄弟案〕、“出租车司机劫杀案〞〔被称为“三八大案〞,发生于 1999 年东北沈阳的特大持枪杀人抢劫系列案件——嫌疑人孙德林、孙德松、汪家礼、汪家仁、王文绪〕;“刨锛案〞〔发生于2022 年东北沈阳,嫌疑人高宏伟用刨锛作为作案工具,致使 4 人死亡,20 余人重伤〕小说家将这些曾经震惊全国的大案融入进小说中,使得文本中的悬疑案件与现实中历史的错动时刻高度同构,通过激起读者的疑问,延迟给出答案,在文本叙事的迷宫中纠缠着读者的心思,借此来引发读者的情感与期待自九十年代末期,群众文化中对于刑侦案件的讲述成为了流行的故事模式近年来在文艺领域对于东北老工业空间的叙事也呈现出一种共性:即偏爱于以悬疑的方式来呈现这一地域空间,无论是?白日焰火》这类文艺影片,还是“铁西三剑客〞的文学书写,似乎在探寻这一神秘而破败的老工业空间的过程本身就充斥了悬疑色彩。
第三章 介入时代的文学力量..........................27第一节 地域形象的重新建构....................................2 12 当代文学论文 7第二节 超越地域的情感共鸣..........................................30第三节 回应时代的文学探索...................................33结语.......................................36第三章 介入时代的文学力量第一节 地域形象的重新建构对于他们成长的故土而言,“铁西三剑客〞的出现代表着一张崭新的地域名片作为书写故土的青年创作力量,“铁西三剑客〞不仅通过文学将铁西变为审美对象,将东北—沈阳—铁西区开拓为新的文学地理空间,更以文学的方式思考着故土的文化困境一直以来,东北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在东北之外的他者面前,东北三省往往作为一个整体被表述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北这一整体被简单地视为“有问题〞的地域。
而“铁西三剑客〞以小说的形式介入历史,以个人的经验去追溯创伤的历史起源,以铁西区,这一在辽宁沈阳、乃至东北地域中极为特别的区域作为进入历史的切口,有力地反映出东北诸多复杂面向之一种,并得到广泛认可随着这一文学事件在全国的发酵,我们可以说“铁西三剑客〞的书写提供了一种以文学介入东北这一公共议题的可能性尽管文学并不能全面地解答东北衰落的真正原因,但好的书写却足以打破我们对历史已有的认知,从人的角度为历史作以补充和修正,引领我们重新审视、重视有关一个地域和一个时代的历史与现实一方面,文学化的“铁西〞区别于现实的铁西,它成为新的叙事空间,新的审美对象,也是新的文学地理坐标从他们的作品来看,“铁西叙事〞所书写的是因工业衰败、国企改制、工人下岗受重创的铁西区及生活在其中的父辈与同辈双雪涛等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