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凉山公园课外实践报告.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224838
  • 上传时间:2017-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1M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凉山公园课外实践报告3 月 23 号,08 古典文献全体同学来到南京市清凉山公园进行书画鉴赏课的课外学习南京清凉山公园位于南京城西清凉山,有“七朝胜迹” 之称,系一座历史文化名园,因其山林郁郁葱葱又地处市区,被誉为“城市山林” 南唐时曾建避暑宫于山上清凉山山高100 多米,方圆约 4 公里,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我们此行是沿着【清凉寺——扫叶楼——奇石市场——驻马坡——魏紫熙美术馆】的路线参观的清凉山公园内花木葱茏,规划井然,各景点建筑点缀其中,一路走来,令人心旷神怡,是一段十分愉快的学习之旅公园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中门上“清凉山”三字为扫叶楼主龚贤所书清凉寺在清凉山南麓山坳处,现仅存五开间平房一座,红墙黑瓦,四周植桂花与翠竹,门上书“古清凉寺”四字它为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面积 287.1 平方米,占地 400 平方米,始建于921 年,南唐李后主常来此打坐念佛,故又称“避暑宫” “清凉问佛”明清时被列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寺周围依山堆置假山,并植有树、竹和花草,构成红墙青瓦、绿树红花、清净幽雅的宗教胜地寺内有一尊盘坐鎏金大菩萨 ,两旁分列 18 罗汉,菩萨与罗汉的造型优美,香火兴盛。

      扫叶楼是末清初画家、诗人龚贤的故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峰扫叶楼始建于 1664 年,明清式样,砖木结构,覆小瓦,二层,建筑面积约 400 平方米,占地面积约 270 平方米,楼前翠竹婆娑,绿树掩映,平台远望,楼后庭院内假山层叠,与善庆寺前石阶结合一体善庆寺亦明清式样,建筑面积 929.7 平方米,占地面积 1430 平方米1979 年重新修复扫叶楼时将楼后庭院与善庆寺连成一体,成为一组结构完整、景致优雅的古建筑群扫叶楼系明未清初“ 金陵八家 ”之首龚贤晚年居所,因其自写扫叶僧状小像故名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龚贤这位人物龚贤(1619-1689) ,字半千,号半亩居人,清凉山下人等清军攻占南京后,龚贤悲愤出走,漂泊海安 、 扬州等地十余载晚年回归南京购清凉山荒地半亩,建屋四椽,号“半亩园”,栽花种竹,深居简出,不事权贵,以卖字画教学为生,悠闲自得,著有诗集《草香堂集》和《课徒画稿》 清咸丰年间,楼毁于兵火,光绪十五年(1889)奉敕重建,1901 年与 1914 年两度重修扫叶楼在“ 文化大革命 ”中遭破坏,1979 年 10 月修复,并将楼后善庆寺与楼侧茶社以花墙围之,构成一组古建筑群。

      2000 年初在“ 龚贤故居 ”的基础上设置 龚贤纪念馆 纪念馆的门楣上有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 徐邦达题写的馆名,一楼为展示厅,集中展示当代著名书画家林散之、 萧娴 、 陈大羽 、费新我等书写的与清凉山有关的诗篇以及龚贤的诗句楼上为陈列室,陈列柜中展示的是龚贤书画精品及诗文研究成果楼后两个展厅不定期举办当代名家的书画艺术展览扫叶楼 1957 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山公园被命名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清凉山文化受到人们的关注深掘清凉山文化资源,成为关注的焦点围绕文化,衍生出不少相关产业,位于半山腰上的奇石市场就是一大亮点,经营范围锁定在奇石、 古玩和 书画 ,颇具声色鉴于此,清凉山公园被命名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一处文化圣地,清凉山周边的很多被湮没遗存和景点正加大修葺和完善清凉山后坡,为诸葛武侯驻马坡相传诸葛亮为联吴抗曹,曾亲赴京口与孙权会谈,途经秣陵时,曾作短暂逗留,骑马观察了秣陵的山川形势,并留下“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名言 魏紫熙亦为金陵画派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数十年刻苦研习中国山水画艺术,用笔苍劲浑厚、独具特色其美术馆为一座花木掩映中的造型独特的白色双层建筑。

      内展魏先生的多幅代表作及其他同派画家的作品清凉山魏紫熙纪念馆是由魏老在北京的女儿魏巍设计的,儿女们经过商量,根据父亲一生以画为伴的情形,把纪念馆的外形设计成了一卷画轴,卷着一位中国画大师灿烂的灵魂龚贤与魏紫熙两位生活在二三百年时空间距里的丹青妙手,祖籍都不是南京,龚贤生于江南水乡江苏的昆山,魏紫熙生于中原厚土的河南遂平,他们终生客居南京,都创出了绘画的大业龚贤的苍黑与魏紫熙的浑厚似乎有相通的脉络更有意思的是后人把清凉山的扫叶楼认定为龚贤故居,有考证认为此处楼宇乃龚贤好友“扫叶”翁寓所,只是龚半千常客隐于此而已尽管如此,当代草圣林散之还是为明末清初的这位大画家书写了“龚贤故居”的匾额,镌刻于扫叶楼的门楣前于是,城内城外大大小小的画家们都把清凉山当成了朝拜先贤的圣地,想从这里探究笔墨的奥妙,汲取金陵画派的营养近代以来,黄宾虹、傅抱石、刘海粟、林散之、陆俨少等,都曾把目光静静地停留在龚贤这座高峰上同样,两年前分别离我们而去的亚明、宋文治、魏紫熙,更是把心思沉溺于清凉山这块圣土中,这些已被历史证明为中国书画精英的智慧者们,从不同的侧面解开了龚贤系于诗画中的文化锦囊,取走了自己所需的营养真的要感谢南京园林的建设者们,他们策划成功了把新金陵画派最后一位核心人物魏紫熙先生的纪念馆搬进了清凉山,两位古今山水画大师的建筑,一东一南相映成趣,把明末至今的金陵胜地上的中国画实践活动,浓缩在一座山上,让人们在咫尺间看到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看到不同时代烙在大师们作品中不同的精神面貌,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绝妙呢?站在魏老的纪念馆向四周眺望,南面是龚贤故居和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艺术馆,北面是傅抱石纪念馆和隔江而望的林散之、高二适、萧娴、胡小石等纪念馆,这些生活在金陵的文化巨匠,把中国书画的光芒涂抹在石头城的肩坎上,让所有的后学者们陶醉在夕阳的余辉中。

      同时,也随时敦促着有民族情愫的真正学者,以自己不倦的奋斗和努力,守望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黎明画轴造型的魏紫熙纪念馆卷起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打开的却是新金陵画派的雄风在龚贤与魏紫熙两馆之间徘徊,由不得你不想起傅抱石、钱松、亚明、宋文治,如果再引进几位大师的纪念馆,清凉山岂不更加苍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