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1节 捐书活动教案 北师大版.doc
5页第1节 捐书活动(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难点:运用连加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有很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却买不起书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呢?生:想!师:大家真有爱心!阳光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们就和大家一样,他们举办了一场捐书活动来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们,由于捐的书太多,他们也不知道捐了多少本,同学们愿意帮他们算一算吗?生:愿意!师:真棒!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次捐书活动的难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作为捐书活动的目的,易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美好的品格出示主题图1.收集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从表格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预设:三年级有三个班捐了图书。
三(1)班捐的最多,共有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四年级有三个班捐书其中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2.提出数学问题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生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解决问题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汇报: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地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生2: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还剩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还剩10,所以三年级多2)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分别算出每个年级捐的本数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吗?首先求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学生独立列式,交流后汇报三年级:118+104+954.探索新知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生:三位数连加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三位数连加)(1)计算118+104+95a.估算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预设1:凑成整百数100+100+100=300(本)预设2:凑成整十数120+100+100=320(本)师:这两种估算的结果不一样,与正确结果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呢?哪种估计得更接近呢?下面我们来精确地算一算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b.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想想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c.四人小组交流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d.全班汇报可能出现四种算法方法一:脱式计算 118+104+95=222+95=317(本)方法二:简算把118分成100+18,104分成100+4,95分成100-5,先算100+100+100=300,再算18+4-5=17,最后算300+17=317,用脱式写出结果 118+104+95=(100+100+100)+(18+4-5)=300+17=317(本)方法三:用两个竖式计算 方法四:用一个竖式计算118+1 0 14222222+19 5317 118104+19 15 317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重点讨论方法三和方法四)师:我们看看第三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他是怎样计算的?生:2个竖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师:他很巧妙地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第四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生:三个加数写在一起,直接把三个数相加师:虽然是三个数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在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位细心的同学可以提醒大家?生:计算细心,注意进位问题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总结: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三个数连加,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之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5.小组交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用今天学习的算法算一算吧!别忘了算前估一估。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1)估算:预设1:100+100+100=300(本)预计2:100+110+100=310(本)(2)精确计算(同样有四种可能的算法,重点讨论方法三和方法四)a.103+1 0 19212212+19 18 310b.103109+ 9 28310答:四年级一共捐书310本6.验证估算结果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联系前面估算的结果,相互验证,突出估算的重要性将两次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三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设计意图:巩固三位数连加运算,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估算结果作比较,体现估算的重要性,也让学生逐步养成了估算的好习惯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比比谁是神算手,算得又快又准确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4题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三位数连加可以怎么算?需要注意什么?捐书活动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95 103+109+98=222+95 =310(本)=317(本)118+1 0 14222 222+19 53 17 118104+9 15317 103109+ 9 28310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答:四年级一共捐书310本1.本节课选取为希望工程捐书这一真实的活动素材,让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贴近生活,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的目的2.突出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机会和交流估算方法的时间,同时在问题解决后,用计算的结果对估算进行检验,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时,我不仅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