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docx
5页唐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单独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解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惦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妙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讨论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特别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特别朴实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状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剧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气这种力气,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剧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剧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生疏而孤独诗人平淡地表达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假如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剧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乐,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聚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妙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行整理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很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实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消失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缺乏这首诗的后两句,假如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长,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实行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消失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安静,实则更加肤浅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欢乐假如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快,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终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快,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庆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觉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确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好像更不着力 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诞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慧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马上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答复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真分毫不差(依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当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全部,那是一座很宽敞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闲适拘束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战乱平静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恳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稳离世 王维早年有过乐观的政治理想,盼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连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爽,犹如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