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
58页备考2025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2、通过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化学原理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D.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答案】 D3、在讲解“电化学”内容之前.教师通过测试,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所做的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4、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A.讲授—听记B.指导—实习C.组织—参观D.实验—讨论【答案】 D5、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B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⑦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 C7、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答案】 D8、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⑥>①>⑤>②C.③>④>⑥>①>②>⑤D.③>④>①>⑥>⑤>②【答案】 B9、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答案】 D10、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 D1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答案】 B12、“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 D13、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14、某学生根据“K2O、CaO、Na2O、Mg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 A15、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A1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17、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Na+、SO42-、Br-、OH-、Ba2+B.在c(H+)=10-14 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一定含:K+、Na+、H+、SO42-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K+、Na+、Ca2+、HCO3-【答案】 B18、不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B.强调教学的探究性C.强调学生的主体性D.强调掌握实验理论【答案】 D19、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答案】 B20、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 B21、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 )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答案】 B22、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 A23、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答案】 B24、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 B2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 )。
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答案】 A2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NAB.0.3 mo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6NAC.10 g H2和10g O2所含分子数同为5NAD.标准状况下,44 gCO2的体积与18 g H2O的体积相同【答案】 B27、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 D2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 B29、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答案】 B30、《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遵循下列哪项原则?( )A.照搬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B.重点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C.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D.以中考化学试题为依据【答案】 C31、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B.C5H110HC.C5HloD.C4H802【答案】 A32、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 B33、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 D34、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单宁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8:26:23【答案】 A35、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