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诗赏析.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154214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2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想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 ,多的是“使字句” ,一连串的“理想是 ,, ”,一连串“理想使 ,, ”,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二、问题研究1.第 1 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 “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第 2 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 理想有时代性, 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 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3.第 3 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 2 节有什么联系 ? 第 2 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 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 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4.第 4 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 给船舶导引方向” ,与第 1 节第三句 “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 ,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1 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 节说了另一种情况: “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5.第 5 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 理想使人乐观 例如, 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6.第 6 节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

      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8.第 8 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 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

      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 “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 ,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9.第 9 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 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 “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是说, 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10.第 10 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 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 ,要把理想视为生命11.第 11 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 “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为什么说 “可厌” ?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 ,这一节说“失去” ,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 8 节又构成正反对照,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12.第 12 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1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 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练习说明一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 ,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化石吟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诗共 7 节,可分 3 层 1、2 节是第 1 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 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第5 节的前两句写“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写人,还是在写化石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第 6 节,作者转入现实。

      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 叹服大自然 ” ,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感到,诗的第1 节中接连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呢 ?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最后一节回应1、2 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 你” 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练习说明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照应 “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照应“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 第 7 节是对第2 节的回答雪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这一情感逻辑在文章中得到了细密的展开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 “许多蜜蜂们忙碌” ,又让人不禁联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