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技法010.pdf
6页如何借用肌理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借用肌理作画,以求得视觉的满足是古典写实绘画常用的技法现代派画家更注重肌理,甚至将布片、草根、树叶等实物直接贴于画面之上这里介绍几种借用 肌理表现物象质感的油画技巧:毛绒感:用小笔触有规律地点成一片或在铺好颜色的地方使用小笔杆、硬木棍等点出绒毛状传统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体作法:将胶液涂于所需部位,胶面上撒上筛选后干净的木屑,待胶与木屑粘合后,清除多余木屑(竖起画框,在 背面轻拍),干透之后为防止木屑吸油,要在表面喷一层胶液董希文先生在画《开国大典》中的地毯时,使用了小米做肌理草丛的肌理:可以用小笔勾画大面积的草地常采用干拖法,即用大笔蘸浓厚的颜色拖刷,颜色干后再拖,反复进行直到产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画刀、扇形笔等辅助工具 传统表现方法是用白颜料加快干油在底层上搓出草的肌理,干后罩色,为使色层丰富可再用小笔勾画使用丙烯材料做肌理需要在表面喷胶后再着色美国画家怀斯利用稍挤干的蘸满水彩色的粗糙画笔画枯草或毛皮的底层用乳胶调和大白粉或立德粉做成的粉膏可做多种肌理,但不能太厚,否则有脱落的可能,表现木纹等纹理时可借用刀具着色时可以首先反向铺色如画面效果是冷色调,那么先用暖灰色薄涂一遍(棕色加少量的黑色)。
然后用干净的布擦一遍,颜色便会渗到肌理的缝隙中,这一层颜料可用丙烯,因它干得快且坚固,并对后面的多次表现起作用,松节油也不易洗掉接下来采用刮、罩的反复制作就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怎样给油画起素描稿?一般人看来,素描稿只是粗略的草稿,用几根随意性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大体外形而已, 而决定画面最终效果的是色彩塑造对于采用直接作画法的艺术家来说, 素描稿可能如此而对于古典写实绘画的艺艺术家来说,素描稿则相当重要,它是艺术家造型语言的全部因为素描是最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是艺术家与自然交流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们研究一下青年画家朝戈起素描稿的过程,如图251)先勾出一个设想性的草稿,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大构图和人物大体表情,然后对照模特进行写生画家在写生时多以感性因素为主,人物的外形和神态尽可能接近对象2)在写生过程中充分体味模特的内在气质,紧紧地抓住这一开启性灵的契机 加以强化然后,画家根据写生稿进行加工、概括、提炼3)在前两张素描稿连续嬗变和语言净化的基础上进行第三张素描稿的创作这一步强调轮廓线处理,使外形更加丰满,人物在光影的作用下产生一种浮雕感同时对局部的内容加以充实,画得更加肯定素描稿敲定之后,画家以极其严格的 方法(方格放大法)将素描稿拷贝到画布上。
由此看来,起素描稿是一个灵活的造型过程,它允许甚至鼓励不断修改和调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定一个明确满意的视觉形象在任何油画的起步阶段,都有理由也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起素描稿起素描稿并不一定上调子,可直接用线在画布上修改、调整,也可以用简单色来确定画面的主体色调与色彩关系下面介绍几种起稿用的工具 1)炭条 炭精棒与木炭条都适于在画布或木板上画素描木炭条的性能更好,因为它的印痕较轻,更容易擦掉,用起来较为灵活炭精棒能留下很重的线条,使轮廓线较为明确2)炭笔线条较细,更适于画细部有人不主张用铅笔,认为铅印会从油画色层底下泛上来3)色粉笔与蜡笔在画布上使用不易过多,要避免使用白色或浅色在这种素描中过多使用色粉笔或蜡笔会使底子不稳定 ( 4)水彩与丙烯色极薄的水彩不会对油画色的覆盖产生任何影响若要厚涂,就用丙烯色5)水墨使用中国书画用水墨,是很有趣的事墨线既可以用油画色覆盖, 也可以保留,它不会轻易被松节油洗掉6)复写纸可将纸上的素描稿复印到画布上在起素描稿阶段,发胶、胶液等固定液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易脱落或泛色的材料有必要喷上一层固定液另外,各种橡皮、抹布等也是必备品什么叫 “ 扑粉法 ” ?扑粉法又称刺红扑粉法,它是最古老的转印方法,即将所要绘制的作品图形(素描稿)转印到画面上的拷贝手段。
具体方法是:(1)用较薄的透明纸(现代用硫酸纸)将所要描绘的图形(素描稿)以白描的形式描一遍2)用针尖沿线条刺成紧密相连的小孔(间隔约1 厘米左右) (3)将刺过小孔的稿纸覆盖于底板上,用碳粉或铁红粉沿小孔铺洒一层古代画家通用装着粉子的小布包,在画稿上沿孔线拍打,使粉末透过针孔落在底板上4)将稿纸轻轻拿起,底板上便留下粉点组成的虚线最后,画家再根据这些虚线描出图形的轮廓古代也有一些画家直接将铁红粉在稿纸的背面涂一下,再将画稿覆盖于底板上,用硬笔沿稿线描画一遍,完成后拿开画稿,底板上就会留下淡淡的红色线稿现代画家更多地使用复印、投影等方法进行拷贝扑粉法这一古老的拷贝术,留给后人的是对古代画家聪明智慧的遐想什么是热画法与冷画法?热画法与冷画法是欧洲最古老的蜡彩画技法,它们以使用蜡媒介的手段来区分适合于绘画的蜡主要是蜂蜡商店里出售的蜂蜡呈乳白色饼状或块状,柔润细腻,加热至 60 ℃时能融于松节油、高级汽油和水中蜡彩画适合画在木板等硬支承材料 上,也能附着在画布上画布底子一般采用胶质底子,也可以不做底子,但不能画在油质底子上1)热画法选取优质蜂蜡8 份,切成小块,加1 份卡尔努巴蜡(进口蜡,呈蛋黄色碎片状,光滑坚硬,可以不用)混合装入金属容器中,用火加温使之溶化。
再取等量的(1∶2)达玛树脂光油调和在一起,并分盛于若干个小金属盒里,然后将各种颜色粉每色一盒分别搅拌在热蜡溶液中,即可做成不同颜色的蜡质色膏作画时将所用色膏盒排列在可加热的平滑金属板上,使蜡色保持溶化状态,即可用画笔蘸取色液作画,并能够在金属板上调色,必要时用松节油稀释蜡色涂到画面上会迅速凝固,可多层覆盖,亦可趁热用刮刀修改和润饰现代画家常使用热吹风器、特制电烙铁、可加热刮刀等辅助工具完成后的蜡彩画呈亚光状态,可用绒布在画面上抛光2)冷画法 冷画法又分乳化蜡和皂化蜡两种媒介调色法乳化蜡:亦称蜡乳膏,标准的配制方法是:取30 克优质蜂蜡,放入250 毫升沸水中溶化,加15~ 20 克碳酸铵(可先用少许温水溶解),沸腾冒泡后不停搅拌,直到 冒泡消失,即可制成豆腐脑状的蜡乳膏绘画时用蜡乳膏4 份+ 1 份乳胶(或动物胶、干酪素胶等)调和颜色粉使用皂化蜡:将1 份蜂蜡、 3 份松节油置于广口瓶中,封口,用水加热使蜂蜡溶化于松节油中,再兑入(1∶2)达玛上光油即可调和颜料粉使用冷画法比热画法更适于画布和纸,但冷画法蜡彩画若要抛光最好画在石膏底子的木板上什么是 “ 坦培拉 ” 绘画?坦培拉是英语Tempera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 调和 ”“搅拌 ” ,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
中国有“ 蛋培拉 ”“丹培拉 ” 等多种译音也有根据使用媒介译作“ 蛋清胶 粉画 ”“蛋清画 ”“蛋白画 ”“蛋彩画 ” 等坦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其它材料做媒介,所以音译较为恰当通常人们以画家使用的颜料来鉴别各类画种,以颜料中所含的粘合剂(媒介)来为颜料命名,即色粉与油结合是油画颜料;色粉与阿拉伯胶结合是水彩颜料;色粉与植物胶或骨胶结合是中国画颜料;色粉与蜡结合是蜡笔或彩色铅笔;色粉与鸡蛋等乳液结合就是坦培拉颜料坦培拉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多使用蛋黄或全蛋为乳化剂,然后打入适量的亚麻仁油和树脂油在乳液中,油分子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两者结合可以得到一种强有力的乳浊液,将这种乳浊液调和色粉加水稀释描绘于画面,数秒钟后就能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变硬,坚韧牢固不再为水所溶欧洲古代画家发现并运用了乳液的亲油亲水性,发明了坦培拉绘画除鸡蛋坦培拉外,还有水胶坦培垃、干酪素坦培拉等坦培拉颜料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适于精细描绘坦培拉绘画有绸缎般的悦目光泽,自然、柔和是其特色由于颜料能速干,画家们在绘 制过程中无须等待,可连续作画,缺点是不能像水彩那样晕染产生“ 水味和湿气” 。
坦培拉绘画稳定、牢固, 最能保持颜料的鲜艳度,寿命比其它画种(包括油画) 长用鸡蛋调色作画可追溯到古希腊和中世纪,属坦培拉的雏形据说 13 世纪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首创坦培拉技法,其弟子乔托加以完善,后来此技法盛行于意大利、尼德兰和法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油画的形成发展,使它一度受到冷落,当代艺术家在研究古典绘画作品时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价值,而且开始探索坦培拉绘画更广泛的表现空间坦培拉的乳液配制与绘画方法如何?坦培拉绘画的媒介剂—— 乳液分天然乳胶和人工合成乳液两大类欧洲传统坦培拉绘画使用鸡蛋坦培拉乳液,现代画家也使用干酪素乳液和甲基纤维素乳液其配制方法如下: (1)鸡蛋坦培拉乳液①水性蛋黄坦培拉乳液:一个蛋黄加入等量或二分之一的清水,再滴入几滴白醋,使其乳化并防腐②油性蛋黄坦培拉乳液;(1∶2)达玛上光油与亚麻仁油按2∶1 混合后,取两小勺混合剂加入一个蛋黄,再滴入几滴白醋③全蛋坦培拉乳液:即蛋清、蛋黄一起替代蛋黄使用,可以根据画家需要按上述两种方法配制水性或油性全蛋坦培拉乳液全蛋坦培拉乳液的另一配制方法:一个全蛋、半份(1∶2)达玛上光油、半份亚麻仁油和一份清水2)干酪素乳液取 50 克干酪素放入盛有125 毫升清水的电热锅中加热至沸腾,再加入15~20克碱式碳酸铵(先用温水溶化),不断搅拌,使干酪素充分溶解后,再兑入125 毫升清水制成胶液,加1%的铅白用以防腐。
该胶液作为水性乳液可以直接用来调色作画,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达玛上光油和亚麻仁油使用3)甲基纤维素乳液取甲基纤维素31 克,兑入 2.2 升清水, 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直接用于绘画时, 最好混入半份或等量乳胶一份甲基纤维素加半份达玛上光油、半份亚麻仁油和一份水即可配成油性甲基纤维素乳液坦培拉绘画的方法:(1)多采用木板等硬支承材料,在底板上贴一层纱布或其它布料2)白垩底子或石膏底子不使用油质底子3)用坦培拉乳液调和色粉作画4)在与画幅等大的素描纸上画出严谨、工整的素描搞,再拷贝到画底上,喷上稀薄的矾水后便可着色在作画过程中,坦培拉乳液最好随用随制,因为此乳液时间过长会变质或出现油水分离现象调色时根据着色需要蘸水稀释第一步,以水彩画方式用平头笔铺大体色,接着用小号毛笔以浑厚的小笔触逐步施色塑造由于坦培拉颜料的半透明性,大面积施色不易涂匀,故采用罩色与小线条排列的技法作细致描绘敷色原则是由浅及深、先薄后厚坦培拉的绘画特色:能精细描写物象,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色彩的鲜艳度,而且干得快(落笔后几秒钟即干),可反复多层绘制如图 27 为波堤切利的板上坦培拉绘画《圣母子与六位天使》什么是混合技法?古代欧洲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也渐渐发现并意识到了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颜色之间难于融合晕接以及使用小笔排线过于费力等。
于是有人尝试着用油脂调和颜料作画,并与坦培拉颜料交替使用后来,凡· 爱克兄弟创造了坦培拉与油画的混合技法混合技法是以坦培拉颜料作单色素描,然后涂上一层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进行油性树脂颜料的多层晕染在获得饱和的色彩之后,再用坦培拉颜料在油性颜料上面进行精细刻画这种混合技法既利用了坦培拉颜料干得快,坚固、又有一定油性、描绘精细的特性,又结合了油画颜料融合迅速、色彩饱和、再现颜色快、易于晕接的特点现代画家采用混合技法的方法是: (1)在底板上贴纱布,做石膏底子2)用坦培拉乳液调和黑色画出基本的明暗关系3)用达玛光油与松节油等量混合,再调上少许黄赭油画颜料涂在画面上作为 透明底色层要薄涂,只为获得略带油性的基底4)用坦培拉白色和少量黑色进一步描绘待素描画充分后,开始用油画颜料调和媒介剂(或三合油)进行层层透明罩染5)经油画色多层罩染,画面色彩基本确定再用坦培拉白色将亮部及细部进行描绘(提白) 6)反复进行提白与罩染直到满意为止完成的作品需放置一年左右再进行上光混合技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