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美术教材简要.doc
14页民间美术文化讲稿(康卫东 )慨 述人们将民俗文化所诉诸的造型载体,称之为民间美术使用“民间美术”一说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和相对意义的概念这是拿它审美造型与文人美术、宫庭美术和宗教美术相对而言实际上民间美术的内涵和覆盖面宽泛很多,常常与实用美术或者日常生产器具、生活物品难解难分在许多民间美术作品中物质性与精神性、审美性与实用性达到完美的统一,如家具、民居、陶瓷、服饰等民间美术可以说是历史的形成民间习俗的一种物化形式,又因为它产生在简陋的条件下,所用材料、制作手法和造型特点表现了特有的工艺性,成为一种工艺的造物活动民间美术根植于人民群众,是“生产者的艺术”,他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与发展变化着的社会自然、风俗、人文环境相适应、相依存,并始终存在、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所以民间美术并且不是纯粹的造型艺术,而是标明一个“美术”的层次,研究它要通过多元化的视角第一章 民间美术的特征民间美术是阶级出现、文化差异存在以后相对于宫庭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从原始艺术中分离出来后提出的概念,他是不同阶层的美术一个最基础的层次,他更多地保存着人类文化的最初形态要确定民间美术的特征,就必须明晰民间美术与宫庭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新民艺等非民间美术各种关系,这种关系有着最为切近点和可比性,他们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从这些不同性质、层次的艺术比较中,使我们更清楚地把握理解、确定划分民间美术的特征、性质、内涵和范畴。
一、民间美术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和民间各种民俗活动中,具有物用与“精神实用”的功能,即主要满足劳动者生产、生活需要,进而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这种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二、民间美术保持着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它的主流多带有本源文化的特点,与原始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地方 三、民间美术是观念的艺术,描述的是内心的真实而非视觉的真实,造型体系是多元的、开放的以意象造型方式为主:融幻想、寓意、象征、装饰性于一体四、民间美术门类众多、品种丰富,手法多样、工艺性强体现民间美术的丰富性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各阶层美术的特征创作主体的文化阶层、性质造物目的选择的题材与内容审美旨趣形态风格特点与民间艺术相互关系宫廷美术他们是上层文化占有者和创造者,在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以精神性为第一艺术品成为他们明贵贱,辩等级的象征重视艺术题材社会性和精神性唯美、唯繁、唯精选材贵重,加工精细,显得富丽堂皇,豪华高贵两者不断对流、交融和整合、互补、共生文人美术士大夫阶层这些知识阶层一方面向往功名利禄;另一方面又追求修身养性与道的完善以审美性为第一。
着重于个人情感抒发,体现一种学识、文化、修养和生活的闲情逸致关注个体价值体现,极力排斥世俗的东西讲究“文”与“质”的统一,文质彬彬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与特点,技巧高超两者是专业艺术家与非专业作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从对方吸收了营养或长处宗教美术宗教美术多半由宫廷和官方主持以教化性为第一借助于艺术形式宣传宗教不脱离宗教的范畴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等为题材追求精神上虚幻飘涉神秘的物象境界风格特征呈象征化、程式化和规范化宗教借助于民间美术的形式、技巧、创作观念加以宣传、传播宗教现代新民艺是现代专业艺术家吸取民间美术诸多元素,追求民间美术精神的物化产物以学习性为第一展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以及对民间美术的一种体验借用民间美术的题材与内容,同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些方面以传统民间美术为基础,融入个性化的意趣与风格体现高质量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质朴、纯真、简洁,醒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民间美术是新民间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民间美术以农民、手工业者以及渔民、牧民、市民为主体的艺术创作以实用性为第一直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有极强的功利性多选择趋利、避害、求吉、纳祥、多福、增寿,从善的一些题材追求实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情与美、善与用、用与美的统一。
不事雕琢、修饰,具有质朴和真率之美,形态单纯、概括相关艺术从民间基础上汲取养份发展起来,反过来,又滋润着、影响着民间美术五、民间美术所表现的是一种公众的意识,群体精神,集体表象与互渗律是其思维方式的重要方面,个人创造受制于集体意识和社会需要六、民间美术的创造者也是民间美术的欣赏者、消费者,他们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了欢乐劳动者在创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以及创造成功后的喜悦,在创造美的环境中直接或间接的得到社会文化的认知、启蒙与教化综上所述:民间美术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性;使用的广泛性、节令性;发生发展的原发性、传承变异性;造型体系的多元性、自由性;品种题材的多样性;风格特征的集体性、地域性、民族性以及创作过程的自娱性等特征民间美术既然在民间社会生存,繁殖,也势必会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就可看到民间美术在社会变革中这种发展变化的轨迹蓝印花布最初为实用的床单、包袱布等,经过设计成为现代服饰,进而开拓成蓝印花布系列旅游产品,而今发展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装饰纹样它适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由实用上升为审美,再由审美复归到实用,实用与审美紧密相连,并充分体现江海文化特点,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满足人们衣、住、赏玩、旅游多方位的审美需求。
第二章 民间美术的生长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内自然界通过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种种精神、意识观念与心理背景人在艺术创作中,社会的经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审美心理、哲学观等因素都对作品的形成、功能、形式、内容、风格、品味、流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自然环境自然界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生态条件构成了自然环境从艺术创造角度看,山川河流,电闪雷鸣,并没有直接与作品发生联系但是,一旦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把自然赋于他的一切灵感、观念诉诸作品或撷取自然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时候,自然界就将自身与艺术的关系通过人的思维、审美过程在作品中表现出来1、环境气候的作用2、物质材料的影响3、地形地貌制约作用自然界的外在环境毕竟只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前提条件,它们自身不能直接与艺术发生联系,对艺术过程的参与是通过人这一创造主体来完成,通过制约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观念思维模式、塑造人的社会心理,再由审美主体人,在艺术实践中把自然赋予人的情感、意识以形象或意象表现出来二、社会环境结合自然的、人的因素分析一些社会因素主要是经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民间宗教、审美趣味与哲学观是如何对民间美术的创作发挥规定和辅助作用的。
1、经济因素在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中,很难看到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这主要是民艺以手工操作为主,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科技发展与经济繁荣不能直接表现于作品中在民艺中,经济的制约作用较之其它因素更大、更隐含,它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人的观念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中国是农业大国,自然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传统经济的主导地位传统民艺正是在这样社会条件下,根植于这样的经济模式稳定的沿袭下来2、伦理道德艺术一大功能是美育,以美陶冶感化人民艺的传播正是寓教于物的手段,它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内容,不仅表现在天神地祗各地庙宇、祖宗先贤的宗祠、历史人物岳飞、张飞、关公等题材中,也表现在风俗画、戏曲画、娱乐性强的民俗品中,使民艺呈现强烈的伦理型审美趋向,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即道德伦理具有涵盖一切意识形态的功能这一特殊的作用3、传统文化儒道释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一直是官方文化关注的内容,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就本质而言,相融的东西仍然占主导地位,民间文化最大量地吸收了官方文化的“儒道释”内容,并与传承下来的巫术、民俗、民间的信仰相结合,形成了自由的文化内涵与外延鉴于其中蕴含大量的“儒道释”有关神灵、教义、准则和仪礼、观念内容,有必要阐释传统文化这一范畴“儒道释”。
①儒教的支柱作用儒家文化并不是一种正统的宗教,虽它享有国教的声誉,但在中国,没有高于政治的一统宗教儒家文化入世致用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为统治者所利用其完备的思想超过国度,影响了日本,朝鲜,东南亚,乃整个亚洲的文化面貌在民众多人格构成中,讲究:中庸,父子、尊卑、君臣、夫妻关系成为纲常,使家和国成为同质同构的社会因素五常”孝守,温、良、恭、谦、让成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规范在中国民艺中,大量情节、形式、内容都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如“孔融让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团和气”、“牧童读书”②道教的支配作用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对民间文化和民艺的影响远比官方文化影响大它是继儒家之后对民间宗教,民俗,民间美术创作产生影响的第二大宗教阴阳观被认为是道教的核心阴阳结合产生万物,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蕴道教在中国文化两个走向一是知识分子接受老庄出世思想,进则为儒,退则为道不适意时隐入竹林修炼,尚清虚,玄谈,使道家观念转变为中国文人的艺术精神二是下层民众接受的是现世务实的内容,长寿成仙,得福得道,祥瑞吉庆是追求的目标③佛教到释教佛教宣扬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的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若干主张相适应。
尤其适应了贫困的下层,他们寄希望来世统治者也求治于现世的心理相吻合佛教世纪初入我国,得到传播,但是佛教的出世思想并没有左右中国儒教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入世特色倒是外来的东西依附中原文化,不断改造,融合,成为中国式的佛教,即所谓“释教”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化、民间习俗和艺术都产生了影响4.民间巫术与宗教巫术信仰产生于人类野蛮时期,也是原始民俗一种表现它一方面是远古初民处于生产力低下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从肯定人类自身力量出发,利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表现一种对付外界力量的自信力人们相信用巫术的力量可以控制外界与自然力巫术的源起是从实用出发,它伴以行动当巫术在发展中,渐渐与神联系起来时,便出现了专门从事巫术的特殊人物——巫师巫沟通了人与神之间关系,从人们祈神、娱神、敬神都要通过巫,于是巫也就成为了神的代表,而带上了崇敬的色彩,巫术也随之失去了本身的自信力①巫术与艺术在巫术活动中,歌舞、歌词、咒语、造型艺术,音乐常常是人神之间的媒介)—巫术(萨满)用来操作法术的载体如跳大神巫术的原则是“相似律”和“接触律”即“同类相生”律和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原理基本这两种原理而施行的法术,分别是顺势巫术(或称拟摸巫术)和接触巫术。
巫术原则原理法术表现相似律同类相生摸拟巫术扎库人物,动物接触律接触中断后仍远距离互相作用接触巫术乞子泥泥狗、鱼、娃、画符、烧香(2)民间宗教及特点民间宗教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准宗教,原始宗教的成份很多,既保留了万物有灵论,也有种种巫术,占卜,禁忌内容 有动物、植物、无生物等图腾崇拜,也有鬼神、祖先信仰融合了“儒、释、道”,内容广泛天上、神界、阴间、地下、人世一切与人的生活相关的神祗都受到人的祭祀供奉 a 泛神论这是原始宗教的特点之一,民间宗教中大量原始宗教内容必然导致泛神论的结果民间信奉的神祗中,多是日常生活有关的神灵 b兼容并包性 民间宗教对各路神明广收并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