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10页国家宝藏——我们的传统节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一:我是国宝守护人之“以前我们这样过节”——《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式读懂诗句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 能结合诗句内容,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节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等读懂诗句 教学难点:描述诗中节日的情景情境任务:1. 各位守护人们,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古人过节的一些习俗,相信对你们收集资料会有很大的帮助哦! 2. 出示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古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教学过程:活动一:初读古诗,感知节日千年前的古人会过什么节?他们怎么过节的呢?从本课三位诗人的笔下,我们可以一探究竟1. 出示诗人介绍,了解诗人资料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常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自己的伟大抱负写进诗里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
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人在外漂泊2. 出示三首古诗,学生齐读题目,借助注释,说一说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板书:春节 清明 重阳节3.读准古诗,诵出音韵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三首古诗自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诗句读流畅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3)出示词语:屠苏 瞳瞳 断魂 酒家 牧童 兄弟 加倍 茱萸① 指导读准“苏、兄”的平舌音和后鼻音② 引导学生为“屠、苏、魂”组词如:屠刀、屠杀;苏醒、复苏;灵魂、鬼魂等③ 识记“牧”,引导学生结合偏旁“牜”,了解“牧童”就是放牛的孩子指导书写“牜”时,第二横要变成提4)读出节奏①划分诗歌停顿②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声断气连④ 小组赛读;男女生比赛读活动二:学习“元日”,引领方法步骤一:理解诗句,了解习俗1.借助注释,理解“屠苏、瞳瞳、新桃换旧符”等意思2.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习俗这首诗介绍了节日的哪些信息呢?结合诗句内容,填一填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古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元日》思考:宋朝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3.交流诗句。
1)交流:“爆竹声中一岁除,”① 预设:从这句诗中我知道,人们过这个节日时会放鞭炮② 了解“除”的几个解释,结合诗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意思明白诗句中的“除”意为“过去”的意思③ 出示诗句意思:在一片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2)交流:“春风送暖入屠苏① 预设:从这句诗中我知道人们还会喝屠苏酒② 资料袋:屠苏酒是用多种中药泡制而成的酒,人们在正月初一饮屠苏以避瘟疫③ 出示诗句意思:畅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板书:放爆竹 饮屠苏(3)交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① 预设:我从这一句知道,人们在这个节日时会换桃符② 资料袋:出示桃符图片,这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③出示诗句意思: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板书:换桃符④ 相机指导书写“符”,注意上短下长,下方“付”的左下竖写得稍短一些 4.完善表格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古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步骤二: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氛围1. 结合古诗内容,说说:如果你正和诗中宋朝人在一起过春节,你会看到哪些情景?交流提示:我看到……我听到……我尝到……2.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节?板书:喜悦步骤三:诵读古诗,记忆积累配乐,带着喜悦的心情朗诵、背诵古诗。
活动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一、梳理学习方法理解诗句,了解习俗——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氛围——诵读古诗,记忆积累二、运用方法,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古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元日》春节正月初一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2.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清明》1)交流提示:《 》介绍的传统节日是( ),过节的时间是__________,我从___________(诗句)知道,人们过这个节日时会_________(做些什么)点拨:清明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2) 交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① 引导:“雨纷纷”写出了节日时的天气;“欲”表示“将要、快要”;“断魂”表示失魂落魄的样子② 出示诗句意思: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都是失魂落魄的样子③ 诗中没有直接写出习俗,但从“欲断魂”可以看出路上的行人应该是要去祭祖扫墓 板书:祭祖扫墓(3)交流:“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① 思考:谁在问谁?得到了什么答复?② 出示诗句意思:断魂的行人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③ 思考:行人为什么要找酒馆预设:行人可能跟想歇歇脚,避避雨,小酌几杯,暖暖身子预设: 也许他么过于哀愁,打算借酒消愁,消除心中的烦忧 (3)想象情景,感受氛围① 清明节这天,杜牧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人们的心情如何?板书:悲伤② 角色扮演一人扮演行人,一人扮演牧童,演一演诗中情景,其他同学有感情地为他们诵读4)诵读古诗,记忆积累观看动画视频,联想背诵《清明》3.交流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交流提示:《 》介绍的传统节日是( ),过节的时间是__________,我从___________(诗句)知道,人们过这个节日时会_________(做些什么)2)交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① 异乡是哪里?异客是谁?点拨:“异乡”是他乡,“异客”是王维的自称说明此时诗人王维正独自在在外漂泊② 引导:“倍思亲”是谁在思念谁?③ 出示诗句意思: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我就加倍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3)交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① 没法与家人团聚的王维想到了什么?(远方家人们过节的情景)② 出示诗句意思: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心生遗憾吧。
③ 引导:诗人王维不仅想象了远方亲人过节的情景,还想象到了远方亲人们此时的感受④ 资料袋:出示图片,登高、插戴茱萸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习俗4) 想象情景,感受氛围① 想象王维远方的家人会怎样过重阳节?② 你感受到了王维的什么心情?板书:思念(5) 出示图片,有感情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小结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古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元日》春节正月初一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清明》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祭祖扫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戴茱萸活动四:拓展阅读,感知诗中节日1.拓展阅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林杰《乞巧》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其一)2.全班交流 要点:“家家乞巧望秋月”看出古人在七夕有乞巧、赏月的习俗;“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古人在元宵节时有看花灯的习俗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中描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竞船的习俗,“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还可以看出当地过端午还有喝云安酒的习俗。
3.小结:古诗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记忆,同学们课下可以收集更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感知古诗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五:书写生字1.练习书写本课其他生字2要点:书写“魂、借、酒、何、独、佳”这些左右结构的 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而“欲”则要左右等宽布置作业: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春节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喜悦清明节 祭祖扫墓 悲伤重阳节 登高、插戴茱萸 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