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docx
5页浅析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摘要: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对四种不同的婚姻描述,反映了奥 斯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物质或情欲为基础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幸福理想的 婚姻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并考虑经济因素启发我们现代人如何正确对待爱情 和婚姻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婚姻观一、引言《傲慢与偏见》原名《最初的印象》,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 义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她一生共创作了六部以婚姻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其 中《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一部在这部小说中,婚姻问题始终贯于 各种社会与经济关系中,中产阶级贝纳特夫妇共育有五个女儿,依据英国当时的 财产限嗣继承法,贝纳特先生的财产由其远房亲戚柯斯林继承这样五个女儿没 有了经济来源,失去了原有的优越生活,贝纳特夫人迫不及待地想让五个女儿都 有机会嫁给有钱人,进入上流社会,从而产生了四桩婚姻作品以男主人公达西 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贵族青年达西喜欢上了班纳特家 的二小姐伊丽莎白,他的朋友彬格莱则钟情于大女儿吉英这两对青年的婚姻经 过多重波折,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说还涉及了另外两对青年男女的婚姻, 伊丽莎白的女友夏绿蒂嫁给了有钱人柯斯林;放荡的莉迪亚与奸诈下流的韦翰私 奔后在达西的帮助下促成的婚姻。
小说通过描绘〃乡镇上的三四户人家”日常生 活,用细腻的手法描述了婚姻现象和本质,并深刻地分析了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们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她对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婚姻 的赞同下面试对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进行具体分析,阐述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二《傲慢与偏见》中四桩不同的婚姻(一)夏绿蒂与柯林斯夏绿蒂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头脑聪明,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其家底并不丰 厚,也没有精致漂亮的外貌,作为一名27岁的大龄未婚女性,婚姻一直是她的 目标,”大凡家挺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果当作仅有的一条 体面的退路尽管婚姻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储藏室, 日后可以不挨饿受饥为了过上舒坦的日子,远离挨饿受冻,找到自己的"储 藏室”,虽然她知道柯林斯举止粗俗、愚昧无知,并对他毫无感情,她还是非常 现实地接受了柯林斯的求婚,”只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整个房子似乎非常舒适 宜人除丈夫外,一切都感到满意柯林斯是班纳特先生的远房亲戚,是一个 心胸狭窄、娇纵自负而又趋炎附势的人,他认为”每个生活富裕的牧师,理当给 教区的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有幸奉为恩主的 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
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绝后立即转向夏绿蒂, 从这可以看出,柯林斯不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伊丽莎白或夏绿蒂,对他来说,只 要能找到一位妻子,结婚对象是谁并不重要,而夏绿蒂就是他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树立了婚姻榜样,又完成了贵妇人德布尔夫人(达西姑妈)布置的任务夏绿蒂 嫁给柯林斯不仅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获得了固定财产,生活有了保障 他俩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他们的婚姻毫无感情基础,只是在经济利益下满足了 双方的需求,夏绿蒂考虑的是柯林斯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财富,对她而言幸福婚姻 仅仅是一个舒适的家,柯林斯需要的是一个能管家的女人,还能示范美满婚姻的 妻子,他们都不需要爱情奥斯汀通过这桩婚姻告诉我们,一味追求社会地位和 金钱的物质婚姻注定不会幸福二) 莉迪亚与韦翰莉迪亚是班纳特先生的三女儿,自恃姿色过人,深受班纳特夫人的宠爱,从 小就进入社交圈她生性好动,在与男人的交往中有些不知分寸,一直过着放浪 的生活“在莉迪亚的想象中,只要到白利屯去一次人间天上的幸福都会获得”, 〃她还幻想着一幅最美满的情景,幻想着自己坐在一个帐篷里面,同时跟好多个 军官柔情蜜意地卖弄风情”,才15岁却整天幻想男女情欲之事,得到男人的爱 和赞赏一直是她的梦想。
韦翰是一个表面彬彬有礼、英俊非凡的驻军军官,但实 际上却是个品行不端,卑鄙下流的人莉迪亚被韦翰的表象迷住,一心想要嫁个 他,受他的花言巧语诱骗,就跟着他私奔了伊丽莎白知道后,坚定地认为他们 的爱是错误的,莉迪亚的私奔差点让班纳特家蒙羞韦翰带着莉迪亚离开白利屯, 并不是他真的爱上了莉迪亚想和她共度一生,他只是为了躲避债务,正好乐得美 女相伴后来幸亏在达西的帮助下替韦翰还清欠债,给了他一些钱并帮他谋了一 个官职,才促成了二人的婚姻,保住了班纳特一家的脸面两人的结合终究是感 情一时冲动和情欲享乐而不负责任的婚姻,既没有经济基础,更谈不上爱情,对 这种婚姻奥斯汀持否定态度三) 吉英与彬格莱吉英是班纳特家的大女儿,她美丽娴淑,温柔善良,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彬格莱是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富家公子,他除了十万英镑的遗产,每年还有 四五千英镑的收入当吉英和彬格莱第一次在庄园的舞会上见面时两人就一见钟 情了在舞会上,彬格莱的种种举动深深打动了吉英,认为他是一个英俊潇洒有 教养的绅士,但由于吉英性格腼腆内向,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对彬格莱的爱 深深藏在心里,却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彬格莱尽管喜欢吉英,在爱情上却缺 乏主见,误信了好友达西的话,达西认为吉英没有爱上彬格莱,吉英的家庭不够 体面,再加上彬格莱的妹妹从中破坏,让彬格莱开始怀疑吉英没有爱上他,在他 们感情进展顺利时彬格莱突然离开了。
最后在伊丽莎白的帮助下,误会最终消除, 吉英和彬格莱都知道了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克服重重阻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奥斯汀认为他们的婚姻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并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他们的婚 姻是幸福的四)伊丽莎白与达西伊丽莎白和达西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一段迂回曲折的理想婚姻,是贯穿整个小 说的主线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达西则是傲慢的化身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的 二女儿,幼年自学和父亲的教导使得她聪慧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达西则 出身名门贵族,一表人才又家财万贯,除了一座巨大的庄园,每年还有一万多英 镑的收入,这样的家庭出身以及经济状况使得他自视过高,待人接物相当傲慢 二人相识于一次舞会,在舞会上达西拒绝与伊丽莎白跳舞,伊丽莎白受到了达西 的怠慢,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加之韦翰编造谎言从中恶 意挑拨,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逐日加深后来的接触中,达西渐渐被伊丽莎白 的聪明伶俐吸引,觉得她举止优雅,谈吐不俗,随之产生感情达西在第一次向 伊丽莎白求婚时对伊丽莎白直言她家非贵族出身,母亲和妹妹言行粗俗缺乏教养, 认为家庭地位和身份上的差别让自己降格了,达西的傲慢让伊丽莎白相当恼火,“我从不期望博得你的青睐,再说你这种青睐也表现得非常勉强”,“你为什么 要这样露骨地冒犯我,侮辱我,非要告诉我你是违背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人格 而喜欢我”。
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达西的这次求婚,我们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并不 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女孩,她独立有主见求婚失败后,达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 足,他反思了自己的过去,改正了自己的傲慢态度随着韦翰的谎言被拆穿以及 达西尽力去帮助莉迪亚,伊丽莎白也认识到自己对达西的偏见,知道了达西的真 实品行,偏见随之消除,对达西产生爱意她爱的不是富有的达西,而是有教养 的达西当达西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欣然同意,他们婚后过着甜蜜美满的 生活这是奥斯汀认为的最理想的婚姻,完美幸福的婚姻是以爱和理解为基础, 彼此尊重、相互平等三筒•奥斯汀的婚姻观奥斯汀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 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改变,崇尚金钱是万能的,女性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在家依靠父母和兄弟,出嫁后依靠夫家,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 经济保障进入上流社会的有效途径奥斯汀对这四桩婚姻的描绘:夏绿蒂和柯林 斯的婚姻纯粹建立在物质需求上,夏绿蒂只为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婚后有没 有爱情无关紧要莉迪亚和韦翰的婚姻基础是美貌和情欲一时冲动之下的结合, 显然不会幸福长久;吉英和彬格莱,伊丽莎白和达西这两对以爱情为基础,同时 兼顾经济需求,是幸福理想的婚姻,反映了当时社会新旧爱情观念的冲突,即只 注重社会地位和金钱的的传统婚姻与注重男女爱情的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奥斯 汀认为理想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欣赏的基础上,同时也 需兼顾经济因素。
爱情婚姻、金钱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单纯为地位、财富、美 貌而选择的婚姻是错误的,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要考虑经济,二者缺一不可结语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虽然奥斯汀所处的时代已经远去,《傲慢与 偏见》中的婚姻观并没有与现代社会脱节,对当代女性的爱情和婚姻方面有着重 要的借鉴意义,启发我们现代人如何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