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触网 第七章教材.ppt
19页LOGO 《接触网》 你好!欢迎学习! 崔乐梅 编著 7-1 软横跨 在站场中,接触网不能采用单线路腕臂的架设方式,这 样站场中支柱过多会影响行车及车站工作人员信号瞭望加 上股道间距较小难以满足设立支柱要求,所以多采用软横跨 或硬横跨形式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路两 侧的支柱上,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接触悬挂通过金属 桁架架设路两侧支柱顶上,这种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v 一、概述 软横跨是由软横跨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 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软横跨直吊弦及支持和连接它们 的零件组成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 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荷,一般采用一根GJ-70镀锌钢 绞线,即单横承力索在股道数较多(大于5股道)或负载 较大时,采用两根GJ-70镀锌钢绞线,即双横承力索 在横向承力索下方布置有上、下部固定绳,用以在水平方向 固定线索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 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荷传递给支柱下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定 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水平负荷传递 给支柱由于上、下部固定绳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故多用 GJ-50镀锌钢绞线。
软横跨按照其横向承力索和支柱间是否绝缘分为绝缘软横跨 和非绝缘软横跨两种,绝缘软横跨的横向承力索与上、下部固定 绳均对地绝缘,是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形式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 的直吊弦连接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φ4.0镀锌铁 线拧成的斜吊弦将鞍子或悬吊滑轮与定位环线夹连接起来 v 二、软横跨结构 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设地点的线路情况而定,其结构 形式可用节点的组合方式来表示软横跨的节点形式很多,特别 是在股道较多而线路比较复杂的站场上,同一组软横跨上会出现 很多不同形式的节点,而软横跨也正是用很多的节点组成的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如图7-1所示 图7-1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v 节点1、2为软横跨在钢柱上的安装,其中节点2适用于基本站台 或非电气化股道的连接 v 节点3、4为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安装,其中节点4适用 于基本站台或非电气化股道的连接 v 节点5在软横跨中用得最多,为软横跨的主要结构形式,相当于 站场中间柱的作用 v 节点6、7相当于道岔定位柱的定位装配,它所定位的两组悬挂 均为工作支。
节点 6 相当于L型道岔定位柱安装,节点7相当于 LY型道岔定位柱安装 v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不同供电分区间的电分 段绝缘 v 节点9的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 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将两端 用绝缘子串隔开,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无电,形成一 个无电区,即中性区 v 节点10装配形式与锚段关节中绝缘柱的装配相似它悬挂的两 组悬挂,一组为工作支,一组为非工作支在悬挂点处按非非工 作支锚段关节转换柱的要求,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抬高 200~500mm当其为绝缘转换节点时,将非工作支接触线最 低绝缘子裙边抬高距工作支接触线200mm 在这个节点或节点6、7等有两支悬挂的节点处,往往存在 两支悬挂的承力索相摩擦的现象,可在两支承力索的悬挂点处把 下部承力索的悬吊滑轮采用长悬吊滑轮等措施消除 v 节点11(12)表示非工作支定位,采用φ4.0镀锌铁线与夹环 对接触线进行定位,这样不妨碍接触线的伸缩,视其位置高低可 分别采用节点11或12 v 节点13和节点9结构基本一样,只是节点13在横向承力索以及 上部固定绳上也用绝缘子串隔开。
v 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防串中心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 v 现在又增加了一种节点15,为中锚绳穿过软横跨的形式,在图 中没有标出 v 承力索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正上方,在曲线区段应位于接 触线正上方接触线拉出值a,在直线及曲线区段均属相对于受 电弓的距离 v 随着铁路电气化的发展,装配软横跨用的零部件变化也很大 比如采用弹簧补偿器代替了上、下部固定绳上的调节螺栓 (弹簧补偿器结构见图7-2) ,具体装配方式要根据设备的实际 状况进行 v 三、软横跨故障 现场因软横跨故障而影响供电事故的例子并不多见,但是, 一旦软横跨发生故障,其影响范围很大,波及到站场上、下行很 多条股道,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对软横跨易发生故障的处所应 经常检查 软横跨的故障大致分以下几方面: 1)软横跨接地侧绝缘子串因污染严重闪络击穿或损坏,造成接 触网接地故障 v 2)分段供电用的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或损坏,当一部分接触 网设备停电检修时,带电部分接触网设备因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 重闪络或损坏而造成接触网的接地故障 v 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铅垂距离太小,受电弓抬升接触网, 造成受电弓刮坏下部固定绳故障。
v 4)接地侧或分段的绝缘子串中,杵头连接部分弹簧销脱落,线 索松弛或上人作业时绝缘子串下垂,杵头从绝缘子串中脱落,造 成软横跨线索抽脱故障 v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受电弓刮断下部固定绳故障 v 四.软横跨检修标准 v 1)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v 2)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横向承 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绳索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m,即最短直 吊弦长度不应小于400mm直吊弦应处于铅垂状态,偏斜不超 过100mm v 3)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 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v 4)直吊弦用两股φ4.0mm镀锌铁线扭合制成,上端通过横向 承力索线夹固定在横向承力索上,下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夹或U 形线夹(定位环线夹)与上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应在承力索的 正上方 v 5)与支柱连接的各部螺栓应紧固,底座安装应水平 v 6)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涂油防腐,无锈蚀,基础帽无 脏污和杂草,双横承力索受力均衡 v 7)下部固定绳与接触线间距一般为300-400mm,最小不得 不小于250mm。
v 8)分段绝缘子串应对齐不得下垂,钢柱上、下部固定绳杵头 杆外露20-100mm,开式螺旋扣必须露扣螺纹最大旋进长度 150mm v 9)分段绝缘子串应位于两股道中间且上、下对齐在同一铅垂面 ,允许误差50mm站台上方上、下部固定绳绝缘子串靠站 台侧第一片绝缘子瓷裙边应与站台边沿同一垂直面,允许误差 50mm上、下部固定绳两端接地侧绝缘子串瓷裙边至支柱 内缘的最小距离为700-800mm v 五、软横跨检调 软横跨检测调整有如下内容: 1)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间距,若最小间距小于400mm 2)双横承力索的受力状态,若受力不均匀,需要新做承力索回头 3)上、下部固定绳与横向承力索相对位置,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否则需调整 4)测量调整上、下部固定绳的弛度 5)下部固定绳与接触线间距应在300-400mm范围内,最小不 得小于250mm,若小于250mm,则应调整 6)直吊弦垂直误差 其垂直度(左右偏移允许误差100mm) 超过误差,则需调整 7)绝缘子串是否对齐有无下垂现象,若有则可调整两边杵头杆长 度和开式螺旋扣(混凝土柱),当杵头杆长度、开式螺旋扣已无 法再调整时,可通过重新做回头的方法调整。
8)软横跨各部分零件及受力杆状况,要求零件齐全完好且各部受 力杆件受力状态良好 9)各部分线索状态,有无松散股,回头绑扎是否良好 10)软横跨整体状况,若因烧伤或有接头时应更换 v 一、硬横跨结构 硬横跨从结构上分为吊柱硬横跨和定位索硬横跨,吊柱硬横 跨主要由硬横梁和吊柱组成,接触悬挂通过腕臂装置固定在吊柱 上定位索硬横跨主要由硬横梁和上下部定位绳组成硬横梁是 由若干个梁段组接而成横梁分段组接时,应保证各段横梁中心 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对接处和受荷处视受力情况增设横杆、斜撑 ,如图7-3所示 硬横梁一般使用格构式结构,主要有角钢制成的矩形格构式 硬横梁和钢管制成的三角形格构式硬横梁我国吊柱一般为“Y” 形,吊柱的两柱脚间距一般为1300mm,采用大柱脚间距可以 减少吊柱对硬横梁产生的次应力,吊柱通过固定杆连接在硬横跨 的下弦杆上 7-2 硬横跨 图7-3 硬横跨 1-硬横梁 2-支柱 3-下部固定绳 4-承力索 5-定位器 v 二、硬横跨特点 在站场中使用硬横梁的主要优点为:1)采用硬横跨可以提高 接触网的稳定性,减少列车高速通过时接触网振动对相邻线路的 接触悬挂的干扰,明显改善了弓网的受流质量。
2)硬横跨便于 工厂化预制,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调整工作量3)硬横跨 结构可以降低对支柱的高度、弯矩和基础承载能力的要求4) 在大型客站采用硬横跨结构比软横跨整齐、美观其主要缺点为 投资较大、结构较笨重、钢结构防锈成本高,横向跨距不宜过大 硬横跨安装要求与支柱竖直,横梁和左右支柱中心连线与线 路中心线垂直,硬横跨承受的安装检修荷载不得超过规定 硬横跨的悬挂部分距接地部分(硬横梁)较近,不利于带电 作业 LOG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