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复习溶液与胶体.doc
8页1《《 溶液、胶体、分散系溶液、胶体、分散系》》复习复习【【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熟悉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能正确计算物质的溶解度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来源:学科网]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两种不同的溶液浓度表示,并能进行换算[来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理解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熟悉胶体的性质,并能正确鉴别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往往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工生产中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也每年高考必考的原因所在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熟悉相关计算是掌握本讲知识的关键[来源:|X【【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梳理】】一、胶体的特征及性质 1、常见分散质 (1)分散系:(2)常见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 nm1 nm~100 nm>100 nm分散系微粒单个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能否通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 不能不能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实例NaCl、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2.胶体的分类:胶体分散剂为固体,如合金、烟水晶、有色玻璃按分散质分按分散剂分分散剂为液体,如 Fe(OH)3、AgI 胶体分散剂为气体,如烟、雾、云等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体粒子胶体,如 Fe(OH)3胶体、AgI 胶体2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1)物理方法:研磨(如制豆浆、研墨) ,搅拌(如制蛋白胶体) 。
2)水解法:如向 20ml 沸蒸馏水中加入 1~2 毫升的 FeCl3溶液,搅拌,继续煮沸,可以水解得到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3)复分解法:向 10 毫升的 0.01mol/L 的 KI 溶液中,滴入 8~10 滴 0.01mol/L 的 AgNO3溶液,振荡,可得 AgI 胶体:Ag++I-=AgI (胶体)在一只大试管里加入 5~10 毫升的 1mol/L 的 HCl,加入 1ml 水玻璃(Na2SiO3溶液) ,可得硅酸(H4SiO4)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4)胶体的精制:把混有分子或离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里,并把整个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面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渗析可以精制胶体,但胶体仍为混合物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平行强光通过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溶液,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的结果2)布朗运动——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不断地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阳两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电泳的原因:胶粒带有电荷(胶粒的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很强,能选择性的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电荷,但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胶粒微粒带电规律: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 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 H2SiO3、As2S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5.胶体的凝聚——使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而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凝聚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6.胶体的应用(1)用丁达尔现象区别胶体与溶液但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因为浊液中往往有胶体存在3(2)胶体凝聚的应用:制豆腐;墨水不能混用;利用明矾净水;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工业制皂的盐析;解释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土壤的保肥作用3)胶体电泳现象的应用:在冶金厂、水泥厂、硫酸厂常用高压电对气体作用,除去烟尘进行血清纸上电泳实验4)渗析应用:可以进行精制胶体、进行血液透析。
考点解读考点解读】】考点一考点一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熔剂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如食盐水中的 NaCl;氨水中的 NH3;碘酒中的 I2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3.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变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如: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4.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的状态叫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未溶解的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例 1、向 200C 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 200C 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 200C 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 200C 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 200C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解析: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向 200C 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 CaO 会与水反应生成 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4陡升型(KNO3)缓升型(NaCl)下降型(Ca(OH)2)S/gT/℃所以当溶液的温度等于 200C 时,肯定会有溶质 Ca(OH)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B考点二考点二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1.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①一定温度 ②100g 溶剂 ③达到溶解平衡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是克(g)(2)有关关系式:S(溶解度)= )(100 gmm溶剂溶质 100100Smm Sm溶液溶剂溶质(3)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可表示: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不同溶解度;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④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2.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 1.01×105Pa 时,1 体积溶剂里达到溶解平衡时溶解的气体体积数(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 。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溶质质量分数(a%)溶质质量分数=%100//gg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例 2、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 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解析:由题给中的溶解度曲线易看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10g;30℃时,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大致相等,当温度高于 30℃,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当温度低于 3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所以加热蒸发浓缩有利于氯化钠晶体的析出,降温冷却则有利于碳酸钠晶体的析出5答案:(1)10g (2)小于 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考点三考点三 胶体及其性质胶体及其性质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nm~100nm 之间2.胶体的分类气溶胶——雾、云、烟按分散剂状态分 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胶体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按分散质分 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 Fe(OH)3胶体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3.胶体的重要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所产生的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此法区别溶液和溶胶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所作的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③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工业生产中可利用电泳现象来分离提纯物质胶体微粒吸附的离子胶粒带的电荷在电场中胶粒移动方向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阳离子正电荷阴极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阴离子负电荷阳极例如:在电泳实验中,Fe(OH)3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红褐色;而 As2S3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金黄色④胶体的聚沉: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加入电解质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如:制皂工业生产中的盐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等⑤渗析:依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分子与胶粒分离开来的方法利用渗析可提纯胶体例 3、Fe(OH)3胶体中常混有 FeCl3和 HCl试回答有关问题:6(1) 实验室制取 Fe(OH)3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胶体已经制成。
2) 鉴别溶液中存在 Fe3+和 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除去胶体中混有的 FeCl3和 HCl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胶体和 Cl-两者已经分离?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分离考点四考点四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例 4、右图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 两点分别表示 A 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 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 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 N→M:先向 N 中加入适量固体 A 再降温B.从 N→M:先将 N 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 AC.从 M→N:先将 M 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 M→N:先将 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解析:有题给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易知,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中 M 点为饱和溶液,N 点为不饱和溶液。
故通过加入溶质 A、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可使 N→M;通过加入溶剂、升高温度,可使 M→N答案:D 【感悟提高】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溶液的颜色无关溶液的浓度大小与该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同种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是不一样的,溶质的溶解度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变式探究】1、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