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必修一《谈读书》.ppt
20页谈读书,2018/10/26,2,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2018/10/26,3,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概括主要论点 3.赏析论证手法,2018/10/26,4,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作者简介,2018/10/26,5,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2018/10/26,6,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 、《谈文 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2018/10/26,7,重点字音,湮(yān)没 皓(hào)首 记载(zăi) 咀嚼(jué) 驰骋(chěng) 譬(pì)如 炫(xuàn)耀 畸(jī)形,2018/10/26,8,语语解释,1.湮没: 2.皓首: 3.口诵心惟: 4.不求甚解:5.涵泳优游:,埋没 白头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体会. 自得其乐,2018/10/26,9,语语解释,比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知识广博,明白事理这里指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形容整齐的样子,6.故步自封:7.息息相关:8.淹通:9.班位:10.井然:,2018/10/26,10,概括论点,(一)概括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是一篇谈关于读书的随笔,文中作者提出了不少关于读书的见解和看法,也就是说本文的论点很多。
那么作者到底提出了哪些论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尽自己最大所能,尽量找出文中所有的主要论点,并简要概括出来2018/10/26,11,提示、点拨,首先,要明确论点的概念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其次,要明白论点语句的性质从句式来看,它应该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它必须是议论句第三,要清楚论点的位置论点的位置一般在全文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1.怎样找出论点?,2018/10/26,12,2.怎样概括论点?,尽量用作者的原话来表述,原文内容太多,可以适当压缩,使之简明扼要,但不能更改原文的意思2018/10/26,13,讨论、明确,第一段: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段:书籍的两大流弊: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第三段: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2018/10/26,14,讨论、明确,第四、五段: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获得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
第六段:做学问读书不能全凭兴趣,要有预定计划与系统第 七、八、九段: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去系统组织 第十段:以笔记或卡片的形式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储藏起来2018/10/26,15,(二)归纳,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作者的七个论点,而这些论点还可以进一步地归纳为两个方面请将这些论点归纳为两类后,再加以概括一、第一段,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二、其它段落,阐明了读书方法2018/10/26,16,论证方法,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请分别找出一例加以简要赏析2018/10/26,17,比喻论证,例句:“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路一脚,就成了‘消耗战’赏析:作者以“作战”设喻,作战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一个主要目标,才能速战速决,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同样道理,做学问也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阅读“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上”,而不能放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否则的话,将劳而无获作者以常理设喻,深入浅出,就把做学问应该“精读”,而不可“滥读”的道理,生动形象地阐述得一清二白了2018/10/26,18,对比论证,例句:“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赏析: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明了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 “少读的好处与多读的弊端” 就令读者一目了然了,,2018/10/26,19,引用论证,例句:苏东坡《与王郎书》:“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赏析:苏东坡是诗文大家,引用他的读书见解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自然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从而更让读者信服和接受2018/10/26,20,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