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
37页第一章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推拿基础知识 运动医学教研室 甄希成第一节第一节 推拿的概述推拿的概述 一、推拿的概念一、推拿的概念 (一)(一)(一)(一)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械,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械,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的特定部位,通过的特定部位,通过“ “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拿而舒其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拿而舒其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其血其血” ”等产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等产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全身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或全身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的一种方法保健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推拿的分类(二)推拿的分类 1.医疗推拿:常见病推拿;急症的推拿 2.运动推拿:局部的推拿;全身推拿 3.美容推拿:面部美容推拿; 全身健美推拿。
4.保健推拿:局部推拿;全身推拿 5.情景推拿:夫妻推拿;美发推拿(三)推拿的手法要求(十字诀)(三)推拿的手法要求(十字诀)1.有力 ①具备一定的力度---不能固定不变 ②应有变化---推拿手法 客人的体质 部位 ③推拿力度---体重力无限应多用 ---体内力有限应少用2 2.持久.持久 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一般推拿手法一般推拿手法--------约约2-32-3秒秒左右左右 日式指压手法日式指压手法----3—5----3—5秒左秒左右右 截法截法-------------20-------------20秒以上。
秒以上 3 3.均匀.均匀 推拿手法必须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推拿手法必须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弹性 速度速度------不可时快时慢不可时快时慢 压力压力------不要时轻时重不要时轻时重 移动的幅度移动的幅度------不能时不能时疏时密4 4.柔和.柔和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 亦: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亦: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和缓不急不躁和缓不急不躁 忌:生硬粗暴,损伤肌肤和其它组织忌:生硬粗暴,损伤肌肤和其它组织5 5.渗透.渗透 持续有力的手法持续有力的手法- -→→力达肌肉深层力达肌肉深层- -→→ 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散等得气感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散等得气感 治病治病--------手法是关键手法是关键 古人云:古人云:““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
方称之为手法也(四)推拿体位(四)推拿体位 1.仰卧位:头面部---胸腹部---四肢 2.俯卧位:头部---腰背部---下肢 3.侧卧位:身体两侧部位---背部上侧 ---筋骨推拿 4.坐位: 头面部---肩背部---颈部---上肢 5.站立位 二、推拿的原理二、推拿的原理 (一)推拿的手法原理(一)推拿的手法原理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 三、推拿的适应症三、推拿的适应症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一)各种疼痛性疾病(二)各种炎症性疾病(二)各种炎症性疾病(三)各种慢性疾病(三)各种慢性疾病(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五)妇儿科疾病(五)妇儿科疾病 (六)美容、减肥(六)美容、减肥 (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四、推拿的禁忌症四、推拿的禁忌症 1.皮肤破损者,不宜推拿如湿疹、疮疡、烧烫伤、开放性疮口等2.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不宜推拿。
如恶性贫血、紫斑病、血小板减少等3.有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推拿4.有严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不宜推拿5.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6.精神病患者慎用7.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穴等部位慎用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宜推拿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 第二节第二节 皮肤的构造皮肤的构造 ----------美容按摩基础美容按摩基础 一、一、 皮肤皮肤 (一)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分类(一)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人体的面积最大器官 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 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 厚度-----0.5-4.0mm 组成-----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二)皮肤生理作用(二)皮肤生理作用 (1)保护作用 (2)感觉作用 (3)分泌作用 (4)排泄作用 (5)表现作用 (6)体温调节作用二、面部皮肤性质的测定二、面部皮肤性质的测定 ((((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1 1.干性皮肤特征分泌油脂少,干燥、皮薄、红白.干性皮肤特征分泌油脂少,干燥、皮薄、红白细嫩,毛孔不明显,特别是眼的四周皮肤常干燥细嫩,毛孔不明显,特别是眼的四周皮肤常干燥而有小皱纹,往往经不起风吹日晒,易受刺激。
而有小皱纹,往往经不起风吹日晒,易受刺激2 2.油性皮肤特征分泌皮脂旺盛,外观油腻光亮,.油性皮肤特征分泌皮脂旺盛,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但不易起皱,能经受各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但不易起皱,能经受各种刺激3 3.中性皮肤特征肌质不粗不细,富有弹性,不易.中性皮肤特征肌质不粗不细,富有弹性,不易起皱纹,冬天感觉干爽,夏天则润滑,对外界刺起皱纹,冬天感觉干爽,夏天则润滑,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以发育期少女为多见激不太敏感,以发育期少女为多见 4 4.混合性皮肤特征.混合性皮肤特征 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 一般前额、鼻翼及下颌三个部位毛孔粗大,一般前额、鼻翼及下颌三个部位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多油脂分泌多 其他部位皮肤较干燥其他部位皮肤较干燥 5 5.敏感性皮肤特征.敏感性皮肤特征 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偏多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偏多 使用化妆品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使用化妆品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出现丘疹,甚至刺痛出现丘疹,甚至刺痛 对冷热刺激比较敏感,有的在阳光照射后出对冷热刺激比较敏感,有的在阳光照射后出现红斑,有的因饮酒或食用刺激性的食品而出现现红斑,有的因饮酒或食用刺激性的食品而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皮肤过敏现象(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 1 1.家庭测定法.家庭测定法 洗脸后不化妆洗脸后不化妆--------观察绷紧感消失时间观察绷紧感消失时间 20min20min内消失内消失--------油性皮肤油性皮肤 30min 30min内消失内消失--------中性皮肤中性皮肤 40min 40min内消失内消失--------干性皮肤干性皮肤2 2.纸巾试抹法.纸巾试抹法 取一柔软的干纸巾或吸墨纸,轻压鼻翼两旁、额取一柔软的干纸巾或吸墨纸,轻压鼻翼两旁、额部、颊部,然后观察纸巾部、颊部,然后观察纸巾 呈透明状,满是油光,透明点每厘米呈透明状,满是油光,透明点每厘米5 5点以上,可点以上,可融合融合 -- ----------油性皮肤油性皮肤 无油光,无变化,或透明点每厘米在无油光,无变化,或透明点每厘米在2 2点以下,不点以下,不融合融合 -- ----------干性皮肤干性皮肤 微透明,介于二者之间微透明,介于二者之间----------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 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般在pH4.5~6.5间 男性倾向酸性,pH4.5~6.0 女性倾向碱性,pH5 ~6 .5 上述正常范围内均为中性皮肤 酸碱度在pH4.0或4.0以下者 -----------------------油性皮肤 酸碱度在pH7.0或7.0以上者 -----------------------干性皮肤 第三节第三节 经穴的基本知识经穴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一、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组成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
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奇经的作用 (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 (3)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2.络脉的组成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别络 ------浮络 --------孙络二、腧穴的分类、作用及定位法二、腧穴的分类、作用及定位法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与“输”相通,有转输的含义 “穴”即孔隙的意思 历代文献中 ,腧穴有“节” “会” “骨孔” “气穴” “穴位”等不同名称。
(一)腧穴的分类(一)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二)腧穴的治疗作用(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三)经穴定位法(三)经穴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十二经脉穴位分布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