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尼采的超人哲学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doc
8页论文: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现代西方哲学评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2010级1班姓名:许娟学号:201003140140 时间:2012年12月28日浅析尼采的“超人”哲学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浅析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对20世纪中国 三个不同个时代的现代化影响,一方面他开化了国人的思想,促进了 民主独立;另一方面他唤醒了国人抵抗外来侵虐的自强意识在改革 开放中,乂继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归结起来,其“立人”“立国”的思想促进了 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键词】尼采、“超人,‘哲学、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大部分读者都听说过尼采,他最著名的论断当属“超人”哲 学,还有就是那惊天的一呼:“上帝死了! ”除此之外,了解得可能 并不多尼采深受19世纪中后期蔓延起来的悲观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漫 长的中世纪中,基督教一直是欧洲人的精神支柱,但自从文艺复兴运 动以来,特别是19世纪“细胞学”和“进化论”的建立,导致了人 类对基督教信仰的崩溃,带之而起的是对科学和理性的迷信;接着, 人们发现,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单纯的物质繁荣只能造成虚假的幸福, 欧洲人失去了过去籍以生活的一切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个可悲的人。
可是尼采并没有悲观,更 没有接受叔本华那种消极的悲观主义,而是积极探索战胜痛苦的出 路他一方面义无返顾的对欧洲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教会 是一切可能想象到的最严重的邪病,终于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呐喊 ——“上帝死了 ! 但另一方面,尼采又从未放弃过对人类过去及 未来的希望尼采的“超人”学说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诞生 的尼釆的“超人,哲学不仅对西方国家,而且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尼采的“超人” 哲学对20世纪现代化的影响一、20世纪初期,“超人”哲学在中国衍生,开化了国人思想, 促进了民主独立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到清末已经走向了衰落,严重束缚了国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即使有洋务派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强”,那也只不过是器物层面; 后来乂有了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但是维新思想只不过是知识分子的 事,老百姓并不理解后来,以“孙中山”为首的有识之士振臂一呼,喊出了“独立”、 “自由”、“自信”等口号在这种背景之下,尼采的“超人”哲学 思想与中国强国强民的社会潮流产生了共鸣,于是掀起了引进尼 采“超人”哲学思想的热潮。
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下,尼采的这些 理论对激励当时的中国人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促进中国社会的 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现代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汉学家艾凯提出的现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和自由贸易,并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上的民族国家或哲学上 的理性主义等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来说,固然需要发展民族资本主 义,需要能够保证本土资本得以发展的主权政体;但深层地说,更需 要关于人的观念的转变在这一时期普遍认定中国现代化的阻力来自 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中国的贫弱源于它的文化以及它所塑造的病态 “国民性”,因而改造这种文化,是现代化以及新的民族国家和民族 身份生成的唯一出路主要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尼采的“超人”思想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找到了深深的共鸣一般说来,现代化必须以具有现代观念的人为前提,必须有胜任 现代化工作的人的诞生就此而言,中西现代化初期都面临着同样的 问题,但“立人”,“立国”在中西方却有着不同的涵义:西方是要 把人的个性、自给性、对利益的追逐从宗教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但是, 中国知识分子所欲立之人是浪漫主义类型的与社会对抗的个人主义, 这个社会就是孔孟文化传统,就是这种传统所驯化出来的奴隶道徳; 这个社会就是惨遭列强帝国欺凌,压榨的弱国细民;就是围观同胞被 帝国主义砍头而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不幸不争者。
因而“立”个人 主义之人与“立”独立富强之国是统一的,这种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诉 求是西方的现代化运动所不曾具有的二、20世纪40年代,“超人”哲学在二战中流行,促进了 “战策”派的形成,警觉了国人的自强意识尼采的思想是矛盾的,正因为这样,尼采对20世纪的影响才会出现时冷时热的局面,其中原因是人们对“强人”、“超人,‘可以 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40年代的那次“尼采 热”的发生尼采经常指责传统价值的虚伪、病态和堕落他认为: 任何价值都是关于生命的价值,生命之最高价值只是强力意志,所以 他提出了 “权利意志论” O后来,尼采又按照权力意志的强弱程度, 把人分成强者和弱者两个等级前者是健康、正当;后者是堕落、虚 伪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天然合理的,强者和弱者是不可能平等的,强 者就应当统治弱者受此思想的影响,1940年,陈轻、林同济创办 7《战国策》半月刊,把尼采哲学中反人民的内容大肆渲染从而掀起 了一阵尼采热潮,把尼采哲学运用于政治、社会道徳、文艺等各方面, 于是就形成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战国策”派战国策”派人物 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局势,就是中国战国时代的重演: 一方面是强国与强国的决斗,另一方面是强国对弱国的吞并。
在当今 “战国时代”,要存在下去,只有靠力,必须学习“力”最强的徳国 民族的性格和思想联想到40年代,日本侵略者就是当时的强者,正 在我们贫弱的土地上恣意横行,他的话好象是对日本侵略的赞美,所 以,尼采的思想也受到了尖锐的批评,诸如当时的胡绳、章汉夫、欧 阳凡海等就对其大加责罚不过陈车全并不是汉奸,查其用意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 从另一角度理解他的强者哲学,如同严复、梁启超等对达尔文主义做 逆向使用一样,他将尼采的超人哲学逆向地转变为对“末人”的鞭策: 他敢于将虚幻的假象撕破,展露那血淋淋的现实,刺激人发奋图 强,做强者不做弱者其实,我国早在《尚书、商书》就有强者优先 的思想,所谓“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孔氏传:“弱则兼之,暗则 攻Z,乱则取之,有亡形则悔就连毛泽东也接受了这一古老的“正 义”观念,提出了 “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相反,我们并不同意相 反的原则,即“落后就应该受到怜悯和保护”陈车全即便对尼采哲学 做了一些政治性的篡用,但仍具有一些超越党派政治的意义,即具 有“立人”、“立国”的旨向三、20世纪80年代,“超人”哲学影响更加深入,促进了改革开 放在80年代初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仍把尼采的“超人” 哲学作为法西斯哲学子以评价。
到了 1986年,我国对尼采的评价发 生了重大转折,标志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国民的《尼采:在 世纪的转折点上》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在我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 乂掀起了一股“尼采热” o重新认识到思想中所包含的否定旧传统、 实现自我价值的合理成分尼采认为: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自觉或不 自觉地按照强力意志的标准行事,弱者也无法放弃这一标准,只是弱 者的标准不符合强力意志的本性,只有强者的标准才符合强力意志行 动,是完全摆脱了奴隶意志的纯粹的强者由于“文化大革命”对人 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摧残和压抑,使得“文革”后的一些青年转而向西 方寻求精神支持但是,他们却将尼采对于他们的价值表述为与物质 追求相对立的精神求索: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也已表明,单纯的物质繁 荣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中国式的现代化难道不正应该照取前车之 鉴,一开始就重视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中国尼釆接受史研究者成芳 先生将这次“尼采热”概括为对“超越性”的追求,其所谓“超越性” 就是对商品社会功利主义的超越这种求索不是如周国民所断言的 “觉醒” 了的“形而上的要求,‘,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个人主义追求, 不是反资本主义的追求,而是对资本主义精神如理性、个体和实用主 义的追求。
进一步说,80年代中期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方针政策和措施还 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一种打破常规的不怕失败的勇 气,而这刚好是“超人”的精神体现其时人道主义与异化讨论刚刚 被人为地结束,但又以“人的主体性”讨论而继续着关键的是,封 建主义在“文革”期间甚至更长远的历史时段假借“社会主义”之 名而还魂这是由于我们深厚的文化传统、心理构成使之然这是 20世纪的第二次的启蒙运动,而只要启蒙的任务没有完成,尼 采的“重估一切价值”、“破除偶像”和张扬“个人主义”的欢呼就 仍然具有相当的号召力总而言之,在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次“尼 釆热”中,尼采又一次地发挥了他的现代化的作用与市场经济初时 人文知识分子的抵御世俗、反抗异化似乎并无多少真正的联系,恰恰 相反,资本主义精神在中国还远未成熟,因为其阶级基础叩使在目前 都还不成气候四、结束语如果说尼采的思想在西方很复杂的话,那么在中国则要简单的多尼采思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陷入军国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深渊, 许多德国人至今还以尼采为德国的耻辱但在中国,尽管40年代左派 文人在批判“战国策”派时将尼采的思想作为法西斯主义的代名词, 但中国并没有在汲取了尼采的营养之后自我膨胀,给其他民族带来什 么战争的灾难。
因此,尼采对20世纪的的影响基本上是积极的、 健康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思想上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