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doc
12页实验探究题专项(一)实验探究题专项(一)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1、声学探究(常州中考题)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 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空气_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 cm 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 是该光路的_入射角_(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能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强_(强/弱)于玻璃板.[解析]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是有声源、传播声音的介质,最后要能引起听觉由题意可知,机械表发出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是由空气传播的由光的反射知识可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人眼能看到平面镜,光的传播方向应为机械表到平面镜,这个方向为入射方向在耳朵离开筒口一段距离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与光的直线传播相类似,在放一平面镜后能听到声音,表明声音传播到了耳朵,即声音也像光一样发生了反射。
最后,反射的声音明显减弱,表明海绵将声音给吸收 2、密度的实验(贵阳中考题)刘星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他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请指出他在实验操作中一处明显的差错:_用手直接拿砝码 2)他改正错误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然后在烧杯中装入适量液体,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后,盘中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 2(乙)所示,则液体的质量是_37_g最后他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液面位置入如图 17(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是_0.8_g/cm3(保留一位小数)[解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强调,禁止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以防锈蚀甲图中直接用手拿取砝码,是不允许发生的液体的质量为总质量减去容器的质量,总质量为图乙的示数,砝码质量为 65g,游码对应的刻度为 2.0g,即总质量为 67g,减去烧杯的质量 30g,即为液体的质量密度计算运用公式ρ=m/V进行 3、压力的作用效果(台州中考题)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人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 橡皮膜向下凸出 ,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里装置即可。
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入水中,你将观察到 橡皮膜向上凸出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 乙装置更适合,因为甲装置现象不明显 [解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而对容器底部的橡皮膜产生压强使橡皮膜向外凸出,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浸入水中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而被向内挤压由于甲装置不便观察到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乙可观察到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乙的现象更明显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二)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二)时间:2010-5-13 11:07:5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大 中 小】 点击: 324 次 4、摩擦(黄石中考题)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_(2)分析比较序号_②③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 ①② (填序号)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清晰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①与②中,接触面的材料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得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5、杠杆平衡条件(徐州中考题)右图是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请你在图 4 中画出钩码受到重力G的示意图和此时杠杆受到动力F1 的力臂l1;(2)现在小华同学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测量力臂,她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增大拉力_(写出一条即可);(3)右表是小华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由此她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你认为她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_不正确;因为只测量了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解析]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由于杠杆向右侧倾斜,表明右边偏重,应增大左侧力与力臂的积或减小右侧力与力臂的积故可以通过增大左侧的拉力或改变左侧力臂,使左边力臂增大,即使弹簧测力计向左移动、钩码向左移动。
小华同学通过测量一组数据来得结论显然不行,一组数据具有实验的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而且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6、浮力(连云港中考题)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第一小组: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方法 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 5(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 0.2 N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2×105mL,根据F浮=G排=ρ水V排g可计算出浮力第二小组:第二小组: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 2 (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用细针等使木块完全浸没[解析]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也可以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受到的力一定是非平衡力对金属块受力进行分析,它静止在空气中时受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相平衡,浸没在水中后,重力与浮力和拉力相平衡,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减去拉力F浮=G-F拉对于木块,由于其自身在水中不能浸没,不能直接让其没入水中,应设法,常见的方法有 选填 1 用金属块将木块坠入水中;选填 2,用细针等使木块完全浸没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三)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三)时间:2010-5-13 11:10: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大 中 小】 点击: 1031 次 7、(连云港中考题)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h 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 s,记录如下表:(1)分析 1、2、3 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5h;(2)比较 1 与 4,2 与 5,3 与 6 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 有关;(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直接得出 s 与 h 的关系,题中将木块在同一地点滑下,具有相同的动能,能做相同的功在不同的表面上滑行时,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木块在不同表面上克服的阻力不同,由功的计算公式W=Fs可得,在功相同时,距离的大小跟所受力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8、温度计(广州中考题)(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 97℃、93℃、102℃;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水银 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当水沸腾时,水银保持液态,能标示水沸点的温度,而酒精变成气态,不能显示水沸点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 20 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25℃ .[解析]在同一地区,液体的沸点只跟气压有关,由于三组同学不在同一个容器中测量,无法比较温度计的质量好坏但如果放在同一容器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充分接触后才能显示当时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100℃ 9、(厦门集美中考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 8 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 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17 分钟时的数据;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在图 8 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4)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质量 不同。
[解析]在加热过程中,液体吸热温度升高当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物理学中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作图象的方法是:先按照数据用数学方法描点,然后连线根据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的质量、种类(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10、热学综合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解析](1)支持猜想:如夏天,在太阳下穿黑衣服比穿白衣服感到热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容器、水、黑白两种涂料(纸)、温度计两只3)实验步骤:①将两个相同容器外表面分别涂上黑、白涂料;②在两个容器中分别装上同质量的水,同时放到太阳底下照晒;③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同时测量两容器中水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比较黑、白两个物体对太阳能吸收本领的大小在解答此类试题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出对应的表格记录相关数据,从数据中比较得出结论更合理 11、平面镜成像(1)(十二市中考题)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①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薄玻璃板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 相同 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②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不同 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 重合 的③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无关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问题的探究中,采用平面镜成像,具有图像清晰的优点但它并不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像的位置问题采用平板玻璃虽然会降低像的质量,但由于它既具备镜面反射的特性,又能够透光,故而采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宜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照镜中自己的像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实质是由于人眼视角的原因,为了验证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采用“重合法”比较,更具有说服力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不影响像的大小 12、光的折射规律(河南中考题)光在水中的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