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ppt课件1.ppt
16页¡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杜审言¡注:高宗咸亨元年进士,仕途失 意,写此诗时已宦游近二十年, 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指出: “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 始叶于度”杜审言的五言律诗 ,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 然,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自然, 称得上是这种新兴诗体的典范作 品本诗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 一篇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因为他是离别家乡的游子.所谓“伤 心人别有怀抱”,诗的主旨,正是 抒发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 江南水乡的新春气象:破晓时,太阳象 是从东海升起,云气被阳光照耀,蔚成 绚烂的霞彩,也好象和旭日同时从海中 出来 江南比江北早暖,梅柳透露春意也比 江北为早,人过江而南,忽见梅已开 花,柳已发绿,似乎梅柳一过长江就 变换春装似的 推衍诗题之“望”字,写诗人 远眺时的所见,淋漓尽致地 铺写“物候”的“新” ¡问题探讨:¡1首联中为什么说看到早春的物候时有新奇的感 觉?¡2中间两联哪些词语是写物的、哪些又是写候的 、哪些词句写出了新?¡3请你说说中间两联分别照应诗题中的哪个词? 哪些词语用的比较传神,试作具体分析?¡4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说说诗中的思想感情 。
哪个字造成了这种兴尽悲来的跌宕效果?是什 么引起的?“物”:“云霞”、“梅柳”、“黄鸟 ”、“绿苹”,“候”:“海曙”、“ 江春”、“淑气”、“晴光” 感到新 是拿中原故土的物候做比较的请你想 象此时作者的故土应该是怎样的情景? 写自己宦游他乡,辜负春光,不能归家的伤 痛之情春景是触发“归思”的媒介物,陆 丞的早春游望诗更对“归思”的燃烧起了催 化作用忽”字作转折,将上文的明媚与 欢跃之景突然一下子打入伤感凄怆的气氛之 中,达到了抒发伤春之情的目的这一顿挫 ,与篇首的“惊”字遥相呼应,愈见此诗婉 曲跌宕之妙 因为他是离别家乡的游子.所谓“伤心 人别有怀抱”,诗的主旨,正是抒发 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前一联既写“望”中远景, 这一联则续写“游”时所见 这一联写景更加深入细致,使人读后如同 亲身感受到春天的萌动和春光的和煦动 词“催”与“转”更加传神.温暖的春气 使万物复苏,连黄鹂的鸣叫也似乎是由它 “催促”所致,晴朗的阳光照射到水面上 ,使水中的苹草也很快由嫩绿“转”为深 绿。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 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 乡新奇中间两联写江南所见物候 ,也寓含着心怀故土之情,与首联 的矛盾心情相一贯¡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 ¡《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唱 和之作 陆丞的诗好象使作者忽然听到 了古人的歌曲,不觉勾起了回 乡的念头,以至泪下沾巾了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此等诗当玩其兴象 超妙处¡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为游览之体,实 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 字”用字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 用“渡”字尤为精确¡ 知识拓展: 谈什么是诗眼?¡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余谓 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 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 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 合变化,一动万随耶?”这一说法一是 明确了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 ,“一动而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 心,神采之透镜二是将诗眼分出了类 型,“有通体之限,有数句之眼”下 面我们就从“句中之眼字”、“文中之 眼句”、“文中之眼字”这三全方面来 分析诗眼。
¡(一)句中之眼字元代杨载说:“虽说句中要有 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处《诗法·家数 》)这说明眼字出现的情况较为复杂清代沈德潜 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说诗·晬语》卷下)这说明眼字既可是新警 奇巧之字,亦可以是平凡质朴之字 ¡(1)句中之眼字通常出现在动词和充当谓语的形 容词处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2)虚词有时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如“芳树无 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二)篇中之眼句篇中之眼句就是全篇最传神之 诗句此句如心脏,溉血于全身,又似脊骨,柱立 于整体,眼句耀彩可使通篇生光,眼句振响能叫全 篇铿锵因此篇中之眼句至为重要,其存在情况如 下:¡(1)眼句在篇首如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此联提挈全诗,孕蓄感情成为眼句,诗的中部 两联具体描绘物候新,对此大好春光,按说作者应 该是喜,而诗人却“偏惊”,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虽时迁岁更,而返归无日,面对此满眼“物候新 ”,不由想到家园古柳换新叶,故庭黄鹂调旧声, 惊醒之后,才会“思归欲沾巾”,可见首联为全诗 主轴,情依轴生,意随轴转 ¡(2)眼句在篇中。
篇中之眼起枢纽作用,借 此揽情融景,承上启下如白居易《琵琶行 》,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结上导下,成了谋篇的关键,传神的灵目 ,作者籍此将琵琶女的天涯飘零,引渡到诗 人的迁谪沉沦,把艺人的潦倒和诗人的失意 浑成一体 ¡(3)眼句在篇末这就是所谓“画龙点晴” ,常为诗人所采用姜夔说:“一篇全在尾 句《白石道人诗说》)“结句如撞钟 ,清音有余《四溟诗话》卷一)“结 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 迷》)这些都是说结句要成为传神达意的龙 晴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等¡(三)篇中之眼字篇之眼一般表 现为句,有时系隐藏之眼,则不在 句而在字,此眼不同于句中眼,它 不是关系到一句的优劣工拙,而为 全篇之丝纳于此扣¡(1)篇中眼字形诸标题如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雪 楼船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首联述青年时期抱负, 反写见意,吐气愤之意;颔联写壮年经历, 暗写寓意,露忧愤之意;颈联叙暮年景况, 明写达意,袒悲愤之心;尾联表明意愿,总 写赅意,发激愤之词。
全诗字字含愤,句句 联愤,因此标题上“愤”字即为诗眼¡(2)篇中眼字镶嵌诗内如杜甫《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 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 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这首诗集中表现了 诗人闻胜后的“喜”,“喜”字即为全诗之眼 由闻喜讯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 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归喜始喜 终,一喜贯通¡ 这类诗眼或著于题,或嵌于诗,一经找着 ,则掣住全诗提纲,由此得以透视全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