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词名篇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玩***
  • 文档编号:189300724
  • 上传时间:2021-08-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词名篇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篇一: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赏析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赏析〔写作背景〕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水道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兴旺,市肆繁华唐末有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旧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他说:“入其城,那么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姜夔看到山河残缺,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观察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哀思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用比照、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扬州,唐城有两局部: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两城毗连杜牧《扬州》诗说:“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淮左,指淮南东路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有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风光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头的旅程中驻马暂停,原来是抱着很大的盼望来欣赏古城的但实际状况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当年垂柳夹道、春风充满的十里街衢,如今却是一片自生的荠菜和野麦,青色无限这又衬托出,这里的居民大都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几乎看不到人们活动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胡马〞,指金朝的骑兵窥江〞,指两次打到长江北岸从今以后,扬州也只剩下荒废的池塘和高耸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至今感到愤怒,不愿再提起这种残暴的战斗。

      姜夔有这样的体验:但凡有创钜痛甚的经受的人,经常不情愿提起这种经受,因为怕引起苦痛的回忆,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一次熬煎犹厌言兵〞,表示对这种战斗的极端憎恶,这一句话刻划出创钜痛深的人们的冗杂 心理状态至此,我们也才知道扬州还有幸存的居民,当姜夔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作出了上 述苦痛的表情景况如此萧条,而暮色又悄悄降落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角,指发音凄凉的号角戍楼上号角吹出的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的声浪,震荡着空城号角的声音更显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安静的苦痛心情层层增加,到达了高潮下阕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即指杜牧 姜夔认为他具有极高的鉴赏力量和写作技巧但料想他如今重来,看到古城的沧桑改变,也必定大吃一惊这几句衬托出,扬州所患病的破坏远远超出姜夔的意料,因此在精神上受到剧烈刺激,心潮起伏,难以安静下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上引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以初春枝头的豆蔻花比方漂亮的少女姜夔在这里所说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和作诗的表达力量而言姜夔对这时冗杂的情感,自己认为已经不能表达了,即使杜牧重来,也难以为他表达出来姜夔虽然没有亲身经受这场灾难,但心情同样是创钜痛深的。

      夜晚,姜夔在月光下彷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也见于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桥名当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桥上赏月,时常听到美人吹箫的声音;而今桥仍旧存在,水中微波正环围着月影荡漾,但冰冷的月亮却悄悄无声还有谁来观赏月光!多么孤独的月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怜桥边的红芍药,仍旧每年盛开,还有谁来观赏呢?多么孤独的芍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哀思的心情又到达一个高潮本词层次清楚,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斗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责备,它有肯定的主动意义简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呈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冷淡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值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复原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假设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有、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假设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 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议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别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进一步从怀古中绽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假如他重现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照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 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

      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确实深中肯綮 篇二:姜夔《扬州慢》原文+说明+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说明+译文+鉴赏 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那么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说明:①维扬:今江苏扬州②荠麦:荠菜和麦子③千岩老人:指淮南东路,宋时在淮扬一带④初程:指初次到扬州⑤春风十里:指从前扬州繁华景象⑥清角:凄清的号角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⑧俊赏:卓越的鉴赏程度⑨二十四桥:今扬州“二十四桥〞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处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慢慢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扬州是淮左有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顿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斗慢慢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曾在这里欣赏的杜牧,假设今日旧地重游,也会惊异它的改变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唯恐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鉴赏: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轻词人初到扬州触景生情,感伤时事,写下此词上处前三句叙事,交待写作背景早听说过扬州是名城,此次初来过春风〞以下六句写乍城中的印象,满目荒凉,“渐黄氏〞三句由视觉向听觉,把空城寒之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状物绘景本事实高下片设想当年在扬州有过很多风流的音乐事的杜牧,假设所面对的是这样的情景,肯定写不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艳情诗业,委婉地表现出对扬州遭到战斗破坏的无限可惜和感伤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人何在〞三句由已及人,联想意中人今在何方?遂化用杜甫《梦李白二首》:“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诗意,写出月夜梦境或幻觉,仿佛看到“故人入我梦〞,淡淡的月光透帘而人,映照着她那憔悴哀愁的容颜,借意中人魂魄人梦透过一层抒写了词人对情侣的刻骨相思。

      全词构造严密,意脉清楚,从解鞍入城,黄昏听角到月夜问花,按时间挨次写来从抒情看,先写所见,次写所闻,再写心中所思,逐层写来,从感情容量来看,犹如一篇浓缩了的《芜城赋》又因为其既表现出金兵入侵造成的灾难,又抒发了时人对战斗的恐惧与厌恶的心理,故为当时传诵,有很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此词概括力极强,想象丰富,令人惊心动魄 篇三:【姜夔 扬州慢 赏析】 【原词】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那么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斗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从前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予对扬州从前繁华的思念和对今日山河破裂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头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有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风光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头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欣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从前的 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从前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斗可见战斗给人的创痛太宏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斗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冗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