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口腔正畸学_第四章_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ppt

93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865064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5MB
  • / 9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错合畸形 的检查和诊断 一、病史采集 v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 史、家族史、个人史:第一部分:出生前 第二部分 出生后的发育情况 v婴幼儿时期发育情况、喂养方式、乳牙萌出 情况、不良习惯、乳牙列状况 第三部分 全身疾病 二、一般检查 v(一)口内检查 v1.牙齿 v(1)牙合的发育阶段: v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 (2)牙齿错位情况及彼此关系 v拥挤度: ›I度拥挤相差2-4mm ›II度拥挤相差4-8mm ›III度拥挤相差8mm以上 v锁合: (3)牙齿的数目、形态、大小有无 异常 (4)乳牙、恒牙萌出及替换有无异 常 (5)龋齿、牙周病及口腔卫生情况 2.牙弓 v(1)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 v1)磨牙关系:中性合、近中合、远中合 2)上下前牙覆盖关系 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overjet) I度深覆盖 覆盖为3—5mm II度深覆盖 覆盖为5—8mm III度深覆盖 覆盖为8mm以上 (2)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 (3)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 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overbite & open bite) vI 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 1/3而不足1/2者 vII 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 1/2而不足2/3者 vIII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 2/3者 vI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vⅡ度开合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 之间 vⅢ度开合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4)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 3.颌部软硬组织 v(1)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 (2)唇舌系带情况 (3)舌及口腔粘膜情况 (4)咀嚼、发音及吞咽有无异常 (二)口外检查 v1.面部外形 v(1)面部发育是否正常 (2)侧面观 ›有无前突、后缩 (3)面部上、中、下是否协调 2.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 ›有无短缩、翻卷、开唇露齿等 3.颞下颌关节情况 ›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常 (三)全身情况 v1.发育情况 v2.全身疾病 (四)一般X线检查 v1.牙片 v2.咬合片 v3.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 4.全颌曲面断层片 5.手腕部X线片 v加速期: ›MP3期( middle phalanx of 3rd finger): ›第三指中节指骨骨骺等于干骺宽 ›R期:桡骨骺宽等于骺宽 v高峰期: ›S期( sesamoid):拇指内侧籽骨的 出现 ›MP3 cap:第三指中节指骨骨骺成 骺帽 ›Rcap期:桡骨骨骺成骺帽 v减速期: ›DP3u期(diatal phalanx of 3rd finger) :第三末节指骨完全融合 ›Ru期:桡骨完全融合 三、特殊检查 v(一)模型分析 v模型分析(model analysis)是口腔正畸临床 诊断、制订治疗计划中的—个重要步骤,矫 治前必须有记录患者牙合情况的模型,称之 为记存模型(study model)。

      v记存模型的用途 ›作为研究分析错合的重要手段 ›用于确定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作对照观察 ›用治疗前后的模型可进行疗效评估 1.记存模 型的制作 与要求 v记存模型的制作与要求 ›由于记存模型对错合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有 重要作用,因此要求记存模型准确、清晰,要包 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等 部分 2.模型的测量分析 v模型的测量分析 ›牙冠宽度(tooth width)的测量 ›牙弓弧形长度(arch length)的测量 ›牙弓拥挤程度分析 (space analysis) ›合曲线的曲度(Curve of Spee) ›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arch symmetry) ›牙弓长度及宽度的测量 ›牙槽弓(alveolar bone)的长度及宽度 ›基骨弓(basal bone)的长度及宽度 ›腭穹高度(palatal depth)的测量 v(1)牙冠宽度的测量 牙冠宽度的测量 测量下颌第 一磨牙前牙 弓内各个牙 的牙冠宽度 ,其总和为 牙弓应有长 度或必需间 隙 (required space) 牙冠宽度的测量 ›混合牙列期 x=y*x/y X为恒牙宽度, X’为X线牙片上 恒牙宽度;Y为 模型上乳磨牙的 宽度,Y’为X线 牙片上乳磨牙宽 度。

      (2)牙弓弧形长度的测量 ›从下颌第一磨牙近 中接触点沿下颌前 磨牙颊尖、下尖牙 牙尖经过正常排列 的下切牙切缘到对 侧下颌第一磨牙近 中接触点,为牙弓 现有弧形长度或可 用间隙(available space) (3)牙弓拥挤度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弧形长 度之差或可用间隙与必需间 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前、中、后牙段拥挤度 v前 3-3 v中 4-6 v后 7-8 ›后牙段可用间隙增量预测: v每年每侧1.5mm(女性14岁, 男性16岁) (4)牙弓长度的测量 ›牙弓前段长度、宽度 ›牙弓中段长度、宽度 ›牙弓后段长度、宽度 (5)牙弓宽度的测量 (6)牙合曲线的曲度 v(右侧深度+左侧深度)/2+0.5mm (7)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 (8)牙槽弓长度及宽度的测量 (9)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 (10)腭穹高度的测量 Bolton指数分析 全牙比 Bolton指数分析 前牙比 Moyers预测分析法 v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 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 方法 v4个下切牙牙冠的总宽度。

      v按性别查表,以75%的概率值为准分别查出上颌与下颌一侧 尖牙与前磨牙的宽度值 v将所查得的宽度值乘2即为上、下颌双侧尖牙与前磨牙的宽 度值 v将4个下切牙的宽度值与下颌双侧尖牙、前磨牙的总宽度相 加则得出下牙弓内第一磨牙前各牙牙冠的总宽度,即下牙弓 的必需间隙 v如需测量上牙弓时,一般上切牙已萌出,可测量已萌出的4 个上切牙的总宽度再与上颌双侧尖牙与前磨牙总宽度预测值 相加,则得出上牙弓内第一磨牙前各牙牙冠的总宽度,即为 上牙弓的必需间隙 5.牙排列试验 (二)X线头影测量分析( Cephalometric Analysis) v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作用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2)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3)确定错合畸形的设计,确定矫治后牙齿及颌骨能达 到的理想位置,从而制定出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 ›(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面形态结构变 化亦可作为评价矫治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矫治后 稳定性的手段 ›(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设计 ›下颌功能性分析 2.头颅定位X线片的拍摄原理和方法 ›摄影 v要用头颅定位仪,使用左右耳塞和眶点指针、三者构 成与地面平行的 恒定平面,保持术前术后可比性才有 价值。

      v球管与胶片距离尽可能远,射出的X线接近平行,减 少放大误差,不<150cm,投照物体与胶片距离尽可能 小,以减小放大误差 3.头影图的描 绘 4.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v头影测量标志点 v 颅部标志点 v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中心 v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 v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有用解剖耳 点或机械耳点 v颅底点(Ba, 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v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1)颅部标志点 v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中心 v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 v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有用 解剖耳点或机械耳点 v颅底点(Ba, 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之中 点 v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 点 v眶点(O,orbitule):眶下缘之 最低点 v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 maxillary fissure):翼上颌裂轮 廓之最下点 v前鼻棘(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 v后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v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 点 v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 prosthion):上齿槽之最前下点 v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3)下颌标志 点 v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 最上点 v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 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v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 的后下点 v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 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 凹点 v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v颏前点(Po,pogonion):颏部之 最突点 v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 下点 v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 与颏下点之中点 v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4)常用软组织 侧面标志点 (2)头影测 量平面 ›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 SN plane):由蝶鞍 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 ›眼耳平面(FH,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Bolton 平面:Bolton 点与鼻根点连线,用 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 平面 测量平面 v腭平面(ANS-PNS,palatal plane):后 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 v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 的连线 v合平面(OP,occlusal plane): 一种是以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的 中点连线; 另一种是自然的或功能合平面 v下颌平面(MP,mandibular plane) 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下颌下缘切线 下颌角点、下颌颏顶点连线 v下颌支平面(RP,ramal plane):下颌升 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 v面平面(N-Po,facial plane):由鼻根点 与颏前点之连线组成 vY轴角(Y-axis):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 线 5.常用硬组织 测量项目 v(1)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 SNA角(82.8+4) SNB角(80.1+3.9) ANB角(2.7+3.7) NP-FH(85.4+3.7)面平面-眼 耳平面角 Y轴角(SGn-FH):蝶鞍中心与 颏顶点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之 下前角 ›NA-PA(颌凸角):此角反映 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 系。

      PA线在NA前方时为正值 ,反之为负值,此角越大,上 颌的相对突度越大,反之后缩 ›MP-FH(下颌平面角):由下 颌平面与眼耳平面连线构成, 反映下颌体的陡度及面部高度 (2)牙、牙 合与骨骼间关 系的测量项目 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 Snpingmian相交的下内角 ,反映上切牙对前颅底的 相对斜度,此角过大表示 上中切牙唇倾,反之为舌 倾 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 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 反映下中切牙对于下颌平 面的倾斜度 上下中切牙角:此角越小, 突度越大 (3)面部高 度的测量项目 ›全面高(N-Me):从 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 ›上面高(N—ANS): 从鼻根点至前鼻棘点的 距离 ›下面高(ANS-Me): 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 离 ›上面高与全面高之比: N-ANS/N-Me100% ›下面高与全面高之比: Ars-Me/N-Me100% 6.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三)面合照相 v1.拍摄器材 2.拍摄方法 v(1)面像 (2)口内像 (3)定位像 四、诊断与矫治计划 v(一)诊断 (二)矫治计划 v1.正畸治疗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2.区别矫治适应证与非适应证 v乳牙期(3-6岁) ›前牙反合,下颌前突 ›后牙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