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正日时代朝鲜经济变革探析.pdf
62页3序 言 序 言 朝鲜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学术界对朝鲜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对朝鲜经济领域的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尤其是对金正日主政朝鲜后近 10 年来的朝鲜经济变革的研究更显不足但是,要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朝鲜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必须对其经济的变化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把握同时,朝鲜是冷战后仅存的几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它的探索与试验,它的成功与挫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同时也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这样、那样的经验或教训其中,近年来,朝鲜经济领域所出现的若干变化,尤其值得重视认真梳理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朝鲜未来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对朝鲜半岛北南关系的未来趋向提供一种相对比较坚实的观察平台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专门研究朝鲜经济的人本来就不多,对金正日时期朝鲜经济变革则基本上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至少尚未出现这方面的专著这是本文选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朝鲜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起已不再向外界公布各项经济指标,因此,有关朝鲜的各种材料、 数据相当缺乏, 这无疑给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信息的封锁使得国际社会对朝鲜经济的各项研究明显不足,并且主要集中在相对比较开放的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方面, 对金正日上台后推行的各项经济变革的关注程度也较低随着朝鲜在 2002 年设立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并推出其他一系列经济措施与开放政策, 人们对朝鲜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开始重新审视金正日主政后朝鲜发生的一系列经济变革以及这些变革背后的推动力 各国学者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真正关注金正日所推行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朝鲜经济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开始陆续发表一些相关的文4章由于韩国学术界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对朝鲜经济问题的研究取得的成就相对也比较大,如近年来出版的赵明哲、洪翼钧的《北韩外资优惠政策与投资环境》 (1998) 、洪翼钧的《北韩经济特区扩大的可能性及其发展方向》 (2001) 、赵明哲等著的《北韩经济白皮书》 (2002) 、 《北韩经济改革近况及南韩与国际社会的作用》 (2003)等,都是研究近年来朝鲜经济变革的力作比较而言,虽然朝鲜是我们的近邻,但我国学术界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要薄弱得多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出现一本专门论述金正日执政以来朝鲜经济变化的专著1。
这也是本文把金正日时代的朝鲜经济变革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目前可以查阅到的资料,对金正日主政以来的朝鲜经济变革,学术界的观点大致上分为两种:一是认为金正日推行的经济变革并没有触动实质性问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2二是认为金正日正在并且将继续进行更大范围、 更深的变革, 这些变革已经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不可阻挡3 对金正日时代朝鲜经济变革的特点,至今尚未见到相关论述 对于金正日时代朝鲜经济变革的动力因素,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种观点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朝鲜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是促使金正日在朝鲜推行经济变革的主要原因4; 第二种观点认为, 中国是促使金正日推行变革的重要因素,12000 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林今淑主编的《朝鲜经济》 ,其中涉及到了部分金正日主政初期的一些变革措施 但由于金正日主政以来的朝鲜经济变革在上世纪末才刚刚 起步,变革的重点应在 1999 年以后, 《朝鲜经济》基本没能包括这些内容,因此严格 来讲不能算是论述金正日时代朝鲜经济变革的专著 2持这种观点的如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陈龙山( 《我观朝鲜经济》 , 《当代亚太》 ,2002 年第 9 期)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锋( 《朝鲜实施经济改革的前景展望》 , 《社 会科学战线》 ,2001 年第 3 期)等。
3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日本军事和外交评论家金明哲( 《金正日和朝鲜统一之日》 ,平壤:朝鲜外国文出版社出版,2001 年)等 4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一些中国学者,如朴键一( 《解读朝鲜: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 》 , 《当代亚太》 ,2001 年第六期) ;孙永( 《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引 进外资的分析》 , 《西伯利亚研究》 ,2001 年第 5 期)等 5认为中国一方面给朝鲜以很大的压力,迫使朝鲜变革,另一方面金正日从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得到了很大动力和经验5; 第三种观点认为,西方国家的压力是迫使朝鲜进行经济变革的重要因素6 对金正日时代经济变革的前景:一种观点认为金正日的经济变革有不少有利条件,将不断深入并将不断地向前发展7;另有观点认为金正日的经济变革有很多不利条件,短期内很难实现突破8;也有观点认为金正日的经济变革不是取决于朝鲜自身,而是取决于朝鲜险恶的国际环境的根本改变9;还有观点认为,目前很难判断朝鲜的经济变革能否成功,但继续出台后续措施的可能性很大10 对金正日时代朝鲜经济变革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不同学者的着眼点不同,所接受的意识形态也有区别,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分歧,有的学者认为,20 世纪年代中期以来,金正日在朝鲜推行的经济改革,将进一步加速朝鲜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促进朝鲜和韩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1,将有利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12。
也有学者认为,朝鲜的经济5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 Hong-Tack Chun[South Korea]( 《economic conditions in North Korea and prospects for reform》 ,Thomas H.Henriksen and Jongryn Mo: 《North Korea after Kim Il Sung : continuity or change?》,Stanford,Calif: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97) ;Marcus Noland[America](《Avoiding the Apocalypse: The Future of the Two Koreas》 ,Washington.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等 6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金承宇、金永浩等韩国学者 7持这种观点的有高放( 《风云变幻冷瞻望—关于朝鲜半岛诸问题答问》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年第 1 期) ;张锋( 《朝鲜实施经济改革的前景展 望》 , 《社会科学战线》 ,2001 年第 3 期) ;魏汝朝( 《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 —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发展》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校报》 ,2001 年第 2 期) ;陈龙山( 《我观朝鲜经济》 , 《当代亚太》 ,2002 年第 9 期)等。
8持这种观点的有刘强( 《朝鲜经济:危机中出现新趋势》 , 《东北亚论坛》 ,1999 年第1 期)等 9持这种观点的有汪亭友( 《冷战后朝鲜内政与外交的重大变化与前景展望》 , 《学术探索》 ,2002 年第 3 期)等 10这种观点的有安永万[韩国]( 《朝鲜经济改革措施的分析及展望》 , 《东北亚论坛》 ,2003 年第 3 期)等 11持这种观点的有韩今玉( 《浅谈“朝韩经济共同体” 》 , 《当代亚太》 ,2001 年第 6 期) ;6变革如果取得成功, 将推动朝鲜经济的发展, 而朝鲜经济越发展,它对西方和韩国的威胁就会越大,因为朝鲜的体制决定了朝鲜经济发展后,其军事力量将更加强大13;还有学者认为,朝鲜的经济变革,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有利于南北统一,成功则北南双方和平统一,失败则朝鲜内乱,体制崩溃,由韩国主导统一朝鲜14 总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对金正日时代的经济变革的研究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这些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描述性的浅层次上,缺乏必要的深度和系统化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一些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深化已有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查漏补缺,尝试对一些国内外学者尚未论及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重点是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对金正日时代的朝鲜经济变革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沈国珍[韩国]( 《激活南朝鲜和交易方案之构想》 ,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 ,2001 年第 6 期(增) ) ;孙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下的韩国经济及 朝鲜的经济合作》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1 期)等 12持这种观点的有张公子[韩国]( 《中国东北三省与朝鲜半岛经济合作构想》 , 《东北亚论坛》 ,2000 年第 4 期) ;金成男,王国臣( 《浅析图们江地区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变化 的新特点》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年第 2 期)等 13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一些美国学者 14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韩国学者 7一、金日成时代的遗产 一、金日成时代的遗产 金日成时代的朝鲜经济是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在金日成时代的朝鲜经济领域,金日成的思想意识(主体思想)始终是至高无上的指导思想,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始终支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现实政策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金日成时代的朝鲜经济体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主体性”,具有鲜明的朝鲜特色 在经济思想理论方面,固守计划经济理论,反对市场经济理论,推行“经济主体”思想。
计划经济作为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金日成时代的朝鲜有着无可争议的主导性地位计划经济体制在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效力, 在战后的朝鲜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中国和苏东国家不同, 朝鲜在 80 年代以前并没有出现大的经济动荡, 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以农业为例,朝鲜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 1954—1960 年是 10%,1961—1970 年是 6.3%,即使在农业逐渐下滑的 70 年代末,据亚洲年鉴(1984 年)公布的朝鲜 1978—1982 年的平均增长率仍为 9.7%,这是亚洲除文莱外的最高数字15朝鲜领导者把这些成果统统归功于计划经济体制,归功于“经济主体”思想的作用 “经济主体”由金日成在 1956 年 12 月提出,那时,朝鲜在继续得到苏联和中国的经济援助方面遇到困难从经济上讲,“经济主体”的思想要求大力发展能够显示朝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独立的自主经济,就是发挥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基本上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满足整个国家需要的经济,即要建设自主的民族经济这种思想号召劳动人民成为工厂与企业的主人,成为设备与材料的主人基于这些因素,金日成时代的朝鲜政府始终视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的法宝而恪守不移,强烈反对引进市场经济,把东欧、中国的市场化看作是对社会主义的叛逆,是“修正主义”的15黄义珏: 《朝韩经济启示录》 ,第 102-103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年。
8体现思想理论上的自主,反映在具体的经济部门就是过度的计划性,集权性 在经济体制方面,国家统制一切经济要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作业班范围内进行平均分配金日成时代的朝鲜,由国家,确切的说由劳动党, 控制着一切经济要素, 地方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完全听命于中央的指令,经济领域被人为地划分成许许多多的块, “独立”发展国家通过从上到下严格的指令性体制,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统一供给式的物资技术供应体制,集中统一的价格体制,以及国家绝对垄断的外贸体制等对地方和企业实行统一计划和严格控制 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50 年代末朝鲜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完成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化, 主要是通过 1946 年 8 月的主要工业部门的国有化,1946 年 12 月的森林、水域、矿产资源的国有化和 1958年 8 月完成的对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及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