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图发展史讲义.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5803170
  • 上传时间:2019-10-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1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地图发展史.(1)地图学史是研究地图和地图学的产生、历史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地图学分支学科主要根据保存下来的地图作品、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地图科学内容、编制技术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地图学理论方法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总结历史规律,促进现代地图学发展据苏联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即出现用线画与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公元前25世纪巴比伦陶片地图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地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图”《管子·地图篇》最早论述了地图对军事决策指挥的重要性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幅地图说明距今2100年前中国地图绘制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古希腊著名天文、地理与地图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是最早的地图学著作,他还创造了地图投影方法并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中国著名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唐代贾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学家都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现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图代表作世界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所创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为航海图、航空图与宇航图所采用。

      17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罗盘仪与望远镜结合的测绘技术发展,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加上探险、考察的大力加强,促进了专题制图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航空摄影的出现又使地形测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加速了各种专题制图的发展同时地图投影、地图概括、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的理论也逐步形成70年代遥感、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遥感制图与机助制图技术迅速发展,不到20年时间已从实验探索进入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引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导致地图信息论、地图传输论、地图模型论、地图感受论与地图符号学等新理论的提出,不断充实和发展着地图学的理论体系地图学的发展经历了中世纪前的产生与兴起、17~19世纪的全面奠定基础和20世纪以后的不断飞跃等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地图学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并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同时地图的内容也反映各阶段人类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广度与深度2)日常生活里形形色色的地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地图最初肯定没有现在的这么花哨和全面,那么地图的发展历史怎样呢?地图经历了那些阶段才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现今的地图制作理论和技术发展又怎样呢?以后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请阅读本文. 本文将从四个大的阶段讲解地图学发展简史:原始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一、原始地图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图1-5)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1-6),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四个城镇和流入海洋的河道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从近代发现的太平洋海岛原始部落用木柱制作的海岛图,用柳条、贝壳编缀的海道图等,证明原始地图仅起确定位置,辨别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图 在中国,据《世本八种》记载,黄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夏朝的九鼎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利的象征在九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后来在《山海经》中,也有绘着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在周代的《周礼》一书中,至少有15处提到有关的图籍,其中13处较明确地记述了地图专题图中有全国交通图(“司险掌九洲之图,以周知其川林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世界上记述最早的交通图1954年江苏出土西周初期青铜器上的铸刻铭文,记载周分封诸候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与《东国图》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确记载地图的可靠文字史料据史学家考证时间约在公元前1027年,河北平山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文物,确凿的证明了我国记载古地图的历史事实。

      在平山县发掘出公元前299年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铜版《兆域图》,图上标明宫垣、坟墓所在地点、建筑物各部名称、大小、位置和诏书这是世界上现存发现最早的平面地图放马滩古墓群出土的公元前239年7幅秦王政八年木板图,反映战国晚期秦国属地邦县(天水到宝鸡一带)的政区、地形和经济,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木板图 这些地图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号的概念,说明了这些时期我国地图发展已开始从模型地图向平面地图过渡二、古代地图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管子.地图篇》 指出“凡宾主者,要先审之地图”,精辟阐述了地图的重要性《战国策·赵策》中记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候之地,五倍于秦”,表明当时的地图已具有按比例缩小的概念《战国策·燕策》中关于荆轲刺秦王,献督亢地图,“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说明秦代地图在政治上象征着国家领土及主权《史记》记载,萧何先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反映汉代很重视地图 我国发现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地形图内容包括自然要素(河流、山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这和现代地图四大基本要素相似。

      山体范围、谷地、山脉走向用合曲线表示,并以俯视和侧视相结合的方法表示峰丛,近似于现在的等高线法(图1—7)驻军图用黑、红、蓝三色彩绘,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彩色地图城邑图上标绘了城垣范围、城门堡、城墙上的楼阁、城区街道、宫殿建筑等用蓝色绘画城墙上的亭阁,红色双线表示街坊庭院,院内红色普染城区街道分出主要街道和次要街道两级,宽窄不同宫殿、城堡等建筑物均绘以象形符号,同现代城市图比较,在形式上几乎是一样的该图是迄今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城市地图马王堆汉墓地图充分反映了我国彩墨绘制地图的工艺水平,是世界史上罕见的一大发现 对古代地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希腊著名数学、天文、地图学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和中国晋代杰出地图学家裴秀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西方、东方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古代地图科学的重大成就,对后来的地图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托勒密写的《地理学指南》,实际上是一部地图学论著附带的27幅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他提出了编制地图的方法,采用了新的经纬线网,创造了两种新的世界地图投影;并绘制了新世界地图该图在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直被使用到16世纪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前三个即今天的比例尺、方位和距离,后三个即比较和校正不同地形引起的距离偏差制图六体概况了古代地图制作的数学基础,其倡导的计里画方的方法,长期为中国古代编制地图所遵循,对我国古代地图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今的计算机栅格地图暗合了我国古代的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 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3世纪左右,在西方地图历史上是一个漫长的黑暗时期,神学代替了科学,地图成为宗教思想的俘虏,严重阻碍了地图学的发展地图成为宗教思想的俘虏,当时的地图是辗转抄袭、粗略荒谬的作品 盛唐杰出地图学家、地理学家贾耽,用了17年时间编制了表示全国的《海内华夷图》这是继裴秀之后我国又一伟大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诗人王维,于天宝年间在帛、壁上绘制5幅《辋川图》,宋代刻石,明代郭漱六于公元1617年重摹刻制,表示蓝田辋川王维隐居处沿途风光20景,这是现存最长的早期导游图,现藏于陕西蓝田县文化馆唐代曾组织人力绘制京都《长安图》现存最大的古代城市图,是藏于西安碑林的《长安图》宋元丰3年由吕大防题词主办,采用唐代《长安图》、《西京新记》资料街区用平面图形表示,围墙等主要建筑用侧视象形符号表示,和现代城市图趋于一致。

      宋代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沈括,查阅资料、去伪存真、实地考查,以亲身经历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宋代郑樵在《通志》一书中记有《诸路至京驿程图》,这是我国记述最早的交通图 元代的朱思本经10年游历考证,汇编了大幅面的《舆地图》,成为明、清两代地图的范本;明代的罗洪先又对《舆地图》增补修改,编成《广舆图》该图曾刊印8次,影响时间较长,范围较大 公元16世纪,地图集的出现标志着地图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明代杰出地图学家罗洪先(公元1504~1564年)和荷兰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继裴秀、托勒密之后,用地图集的形式,分别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发展成就罗洪先在总结前人地图的基础上,采用画方分幅法,以图集形式,编制了《广舆图》墨卡托用等角圆柱投影编制世界图在航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一直沿用至今他所编的地图集是当时欧洲地图集发展的里程碑 罗洪先和墨长托所编地图集,承前启后,对后代的地图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延续数百年之久三、近代地图 17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到了成年期,地图科学也在迅速发展,由于对内开发,对外掠夺的需要,测量学首先发展起来18世纪,欧洲开始大规模地实测地形图,出现了大量精度高,内容丰富的实测地图。

      19世纪初,缩编地图、专题地图出现20世纪初利用飞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成图得到发展地图的精确性、内容的丰富性、地图的品种,成图手段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17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成立测绘机构,主管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测绘测绘地形图,以西欧为最早公元1730—1780年,法国的卡西尼父子测绘的法国地形图颇负盛誉1891年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地理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由彭克提议的,合作编制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提案,并形成决议,对以后各国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世纪以来,各种专题地图出现其中,德国伯尔和斯编制出版的自然地图集等,对当时专题地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一些著名的地图学家和一批有很高水平的地图作品,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外来的侵略,内部的腐败,国势日衰,我国地图制图水平比西方落后尽管如此,我国地图制作也取得一定进步 我国是亚洲最早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康熙年间,开展全国大规模测量后编成《皇舆全图》该图在绘制的方法、精度、范围和内容上,在当时都有较高水平 明末,正是欧洲各国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西方为开拓世界市场,掠夺财富,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海上交通并开展传教活动。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介绍的西方世界地图和地图制作技术得到中国统治者的重视,从此新制图方法开始在中国传播利玛窦对中国科技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绘制世界地图和测量经纬度公元1684—1719年清康熙年间,中国大陆测算经纬度630个点,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公元1708~1718年清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测绘完成该图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实测地图,开创了我国实测经纬度地图的先河,对近代中国地图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公元1886年即清光绪十二年,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大清会典舆图》省图集编制工作,各省用了3~5年时间分别完成省域地图集的编纂这次图集编绘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计里画方制图法向现代的经纬网制图法转变的标志 清末地理学家魏源(公元1794~1859年)编制的《海国图志》,完全摆脱了传统的计里画方制图法,采用了经纬度控制等与现今世界地图集相类似的地图投影、比例尺选择等,是中国地图制图史上一部世界地图集编制开创性的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地图学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成立了国家测绘局;在50年代开展大规模的测绘工作;编制并不断更新全国各省区不同比例尺系列地图;70年代完成了全国1:5万或1:10万地形图测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