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锡纯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600929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锡纯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武清中医院脑病科 田立军张锡纯(I860〜1933),清代名医,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河北盐山人自幼读经书,后遵父命学医,一生孜孜不倦,探求歧黄 之术,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1904年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萌发衷中参西的思想,1909年, 他年近50,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医名渐著他对 于中风病的诸多论述都具有独到的见解,对后世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转归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1 •辨证识因,有充血、贫血之别张氏认为:“人之全体运动皆脑髓神经司之”,而脑髓神经皆赖以“血之濡润”,“胸中宗气助血上行” o若气血逆乱,迫血上行则“脑中之血过多”,排挤脑髓神经,俾失所司胸中大气不足,不能助血上行,则“脑中注血过少”,不能濡养脑髓神经而失其所司所 以张氏提出应当区别脑充血和脑贫血,“是以西人对于痿废之证皆责 之于脑部,而实有脑部充血与脑部贫血之殊” O张氏在分析其形成原因时肯定了河间五志过极动火猝中之论,虽外感激发,然有内风之基 础,内外两热相并,遂致内风暴动其治外感之热,不可散外感之风, 借白虎汤而不用麻桂诸药,恐发表Z药,助血上行,其理自明,东垣 以“本气虚”立论,缘血随气流行,上气不足,气之上升者过少,则 脑部贫血。

      所以言:“是则河间主火,为脑充血;东垣之主气,为脑 贫血,一实一虚迥不同也2•紧扣病机,以引血下行,镇肝息风为大法张锡纯认为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张氏说 “风名内中,言风口内生,非风口外来也内经所谓'诸风掉眩皆 属于肝盖肝为木脏,于卦为巽,巽原立风且中寄相火,征Z 事实,木火炽盛,亦自有风”,“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以肺气 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 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经其其者, 至令神经失其所司,至昏厥不省人事”,“西医名为脑充血证,诚由剖 解实验而得也”为此,张氏特创设镇肝息风汤,“匝用牛膝以引血下 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 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 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张氏又云“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 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 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 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 楝了善引肝气下达,乂能折起反动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 方者,自无他虞也”。

      3.治法方剂,当分轻重缓急张氏认为,中风一证,若属真中、外中,则有偏寒、偏热和无甚 寒热之别,偏热则《金匮》风引汤;偏寒则自拟法,先以胡椒浓汁灌 之,继以干姜、桂枝、当归调服,后则黄罠、乳香、没药收效;无甚 寒热则搜风汤若气虚偶为邪风所中,去人参,加蟆蚣、全蝎若证 实闭塞甚,或二便不通,或脉象郁涩,加大黄内通外散,仿防风通圣 之意若属类中、内中,则有脑充血和脑缺血之别脑充血早期用镇 肝熄风汤,中期起痿汤,晚期养脑利肢汤;脑贫血早期用加味补血汤, 中期干颓汤,晚期补脑振痿汤4•斟酌用药,独具特点凡脑充血,宜镇肝降逆,滋补肾阴,清热通络选镇肝熄风汤、 起痿汤、养脑利肢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如中风后大便燥结不行, 多是“胃气不降,失其传导之职”所致,主张“当以通其大便为要 务”,方以生赭石为主阴虚便秘配用黑芝麻、柏子仁等,治以缓下; 实热便秘,以赭石、大黄相配,或人承气汤,泻热峻下,使大便自然 通顺,以减轻原发病灶重用赭石、牛膝盖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 气,其质重坠下行之力又善通腑气而毫无开破之弊;牛膝善引上部之 血热下行,“为治脑充血无上之妙品,此愚屡经试验而知,故敢贡诸 医界”,参其所制之方,所治方案,凡此类证,赭石、牛膝均为重用 之药,辄用至六钱或两许。

      每于引血下行之药中加以活血化瘀药,早 期视病情酌加大黄,若身形脉象不甚壮实者,丹参、桃仁、红花、乳 香、没药亦可酌情加入组方之时,以镇敛肝火,宁熄内风,益阴潜 阳,清胃降火为主,选用龙骨、牡蛎、白芍、生地、龟板、玄参,兼 以宣通腑气,畅达经络之品为辅,选用川楝子、柏子仁凡脑贫血,宜补气养血,通经活络则选加味补血汤、干颓汤、 补脑振痿汤为基础加减变化如中风后期肢体痿废偏枯,张氏认为多 属“经络瘀塞,血脉不能流通”之故,主张在辨证用方之中加入桃仁、红花、三七等活血化瘀Z晶,以达“痿废者久瘀Z经络自流通” Z目 的若病程日久,肢体麻木不仁,屈仲不利等,上张以补气养血、化 瘀通络Z法,在振颓丸、振颓汤、补脑振痿汤中化裁变通方中重用 黄罠为君,倍用当归以升补,取当归补血汤之意盖气升血亦升,气 旺血生,脑髓得以濡养龙眼肉、鹿角胶滋阴养血;丹参、乳香、地 龙等通气活血,以化经络Z郁滞;又用麝香、梅片以通窍开闭;甘松 助心运血且调养神经;制马钱子能启动脑髓,使之灵活若因“色欲 过度,其脑髓必空”之头重目眩,或猝然昏厥,知觉运动俱废等,乂 可配胡桃肉,大补脑髓;鹿角胶以通督脉;山萸肉、枸杞子以补益肝 肾,滋补化源等⑷。

      张氏认为,只有脑髓充足,则“脑中贫血之病自 易愈也”对中风的这些治疗原则,皆为补前人Z未备,足堪后学Z师法5.未病先防,:风引之奥义张锡纯认为中风病皆有征兆:①其脉必弦硕而长,或寸盛尺虚,或人于常脉数倍,而毫无和缓之意②其头II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 愦,多健忘,或常觉疼,或耳聋目胀③胃中吋觉有气上冲,阻塞饮 食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④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 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⑤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 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移,时欲眩仆,或自觉头重足轻, 脚底如踏棉絮其病因病机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失条达,肝气 挟冲胃Z气上逆,气血充塞于脑部所致治宜滋阴潜阳,平肝降逆, 引血下行方选用建令瓦汤(生地、生山药、生白芍、生赭石、怀牛膝、 生龙牡、柏子仁)方中以赭石、怀牛膝平肝降逆引血下行为主,以 龙牡平肝潜阳为辅,生地、山药、白芍滋补肝肾之阴,柏子仁养心安 神为佐,诸药合用而起到滋阴潜阳、平肝降逆、引血下行之功效,直 中病机,故张氏云服用本方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领之水下行,脑充 血之证自愈《金慣》风引汤除热瘫痫,明其病因热而得,其证类 似脑充血也张氏分析认为:“方用石药Z味,多系寒凉Z品,虽有 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 仍以凉论。

      且诸石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 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 该方虽名风引,而未尝用祛风之药,恐后世不明方中之意,以致误解, 方拟之建範汤,实窃师风引汤之义也后世在其基础上加减,就是我 们现在常用的镇肝熄风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不仅详细描述了中风的临床表现, 而启提出了行Z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 想理念,为现代临床中风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文献[1] 康亚国•张锡纯对中风治疗的贡献.陕西中医函授1990(2); 20~21[2] 王发谓.张寿甫的中风论及其辩治初探、陕西中医1990(6)28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