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全行为管理ppt课件.ppt

9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88108793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9MB
  • / 9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行为管理 1 1 n n1.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因素n n2.人的心理过程与安全n n3.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n n4.事故与人的心理n n5.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激励n n6.群体行为与领导行为的作用2 2 第一节第一节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因素因素一、心理因素一、心理因素一、心理因素一、心理因素 (1)(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从安全行为的角度:情绪处是冲动又是行为从安全行为的角度: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导致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导致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

      全行为的忌讳 3 3 近代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枢分布有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两种情绪中枢 快乐中枢反映积极兴奋的刺激,能调动人体内部器官释放潜能但激动情绪也会是某些机能下降,产生不安全行为如重要的节假日前夕,往往事故增多4 4 痛苦中枢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消极抑制刺激,使各器官活力下降 过高或过低的情绪激动水平,是人的动作准确度尽在50%以内,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自控5 5 (2)(2)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色彩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章守纪,动作及行为可靠安全;有的人则表现为蛮干、急躁,安全行为较差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 6 6 (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如有的人心怀坦白,有的人诡计多端;有的人克己奉公,有的人自私自利等性格表现在人的安全管理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上。

      7 7 态度的影响 态度是指对人和事地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某事、某人或工作满意不满意8 8 动机的影响 动机是用来说明人们要努力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来追求这些目的的动力包括:(1)经济动力(2)社会动力(3)自我实现动力(4)综合动力9 9 二、认知因素二、认知因素1 1 1 1、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 人的社会感知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经常是不一致的,这就是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2 2 2 2表现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表现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表现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表现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 领导和职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 1010 3 3、角色对人的行为影响、角色对人的行为影响 角色实现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为其服务1111 三、环境对人安全行为的影响三、环境对人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的安全行为除内因影响外,还有外因(环境)的影响。

      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行动,物的运行失常及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造成混乱和差错,打乱人的正常活动1212 1、生产环境的采光、照明与安全 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表明,照明与事故具有相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表明,照明与事故具有相关性在特定的单元作业中,事故的多少与亮度关性在特定的单元作业中,事故的多少与亮度成反比关系事故频数高于平均数的单元作业,成反比关系事故频数高于平均数的单元作业,往往是在亮度较低的场所发生的,例如,在矿山往往是在亮度较低的场所发生的,例如,在矿山井下 所以,生产环境的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所以,生产环境的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生产事故,保证人生产事故,保证人- -机机-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313 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 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地美感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地美感形式颜色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引起心理活动,形式颜色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引起心理活动,改变情绪,影响行为改变情绪,影响行为。

      色彩的运用必须非常谨慎,色彩选择不当,色彩的运用必须非常谨慎,色彩选择不当,同样能造成大的危害如把墙壁和车床漆成低沉同样能造成大的危害如把墙壁和车床漆成低沉的深绿色,并围上黑色的边框,结果造成工人头的深绿色,并围上黑色的边框,结果造成工人头痛和产生忧郁症痛和产生忧郁症1414 生产环境的色彩应用要考虑工作特点、颜色意义及其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等因素生产环境的色彩应用是,其基本原则如下:(1)利用色彩创造最好的视觉条件;(2)利用色彩是注意力集中;1515 n n(3)使用色彩编码;n n(4)促进工作场所整洁;n n(5)利于预防生产事故;n n(6)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素的不良心理作用1616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噪声的控制:n n合理布局厂区n n控制噪声传播途径(吸声、隔声、消声、隔振与阻尼)n n个体防护(护耳)1717 振动的防护n n劳动组织措施(合理的劳动制度、尽可能实行轮换工作制)n n技术措施(采取新工艺、加减震器)n n卫生保健措施1818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 微气候条件主要指的使工作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流速。

      如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1)高温环境使人心率和呼吸加快(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高温环境下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1919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n n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n n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劳保用品等)n n生产组织措施(合理安排休息场所)2020 第二节第二节 人的心理过程与安全人的心理过程与安全一一感觉、知觉与安全二二注意、不注意与安全三三记忆与安全四四思维与安全五五情绪、情感与安全六六意志品质与安全2121 一一 感觉、知觉与安全感觉、知觉与安全1 1 感觉感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软硬等)(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软硬等) 感觉可以分为两类:感觉可以分为两类:((1 1)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和皮肤觉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和皮肤觉2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痛觉、疲劳觉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痛觉、疲劳觉等2222 2 知觉的涵义及其类型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人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例如,有一个事物,人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再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再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人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人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知觉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知觉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2323 3 对危险的感知觉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出现危险的警告信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安全运行状态和危险状态之间可被人感觉到的差异2)感觉到危险的警告信息3)对警告含义的知觉即操作者将信息与已有知识对比,识别危险的存在2424 4 4 利用感知觉特性提高生产系统安利用感知觉特性提高生产系统安全性全性(1)作业环境应符合感觉的要求 包括:视觉与作业环境,听觉与噪声,感觉与温湿度等2)符合感知觉特性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 有效地利用人的感知觉特性提高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从技术上说,主要与安全人机工程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2525 二二 注意、不注意与安全注意、不注意与安全1 注意的涵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2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紧张性(4)注意的分配(同时进行两种以上活动是,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5)注意的转移2626 3 3 注意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注意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n n首先,可以运用无意注意的特点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如安全标语、警报器等n n积极运用有意注意,确保安全生产掌握安全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n n最后,主动运用有意和无意注意进行安全教育2727 4 4 不注意的预防措施不注意的预防措施n n改善劳动条件n n机器设备的设计要符合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n n制定防止意识中断的对策n n防止意思迂回2828 三三 记忆与安全记忆与安全1 记忆的涵义及其基本环节 记忆就是指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反映并重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1)识记(2)保持(3)再识和重现2929 2 2 记忆过程与安全的关系记忆过程与安全的关系((1 1)充分应用无意识记,保持和增强职工对安全生)充分应用无意识记,保持和增强职工对安全生产知识的记忆。

      如企业内的广播、电视录像、产知识的记忆如企业内的广播、电视录像、板报栏等)板报栏等)((2 2)利用有意识记,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尤其对)利用有意识记,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尤其对特种作业工种和要害岗位的操作者,要认真落实特种作业工种和要害岗位的操作者,要认真落实岗位培训考核和复训考核,以保持和加深对本工岗位培训考核和复训考核,以保持和加深对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识记3 3)通过再识和回忆,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识记通过再识和回忆,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识记4 4)在安全培训中,必须根据遗忘的原因和特点,)在安全培训中,必须根据遗忘的原因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并根据遗忘的时间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并根据遗忘的时间特点,适时、适当安排复习适时、适当安排复习3030 3 3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n n有明确目的的记忆有明确目的的记忆n n按顺序记忆的效果优于不按顺序的记忆按顺序记忆的效果优于不按顺序的记忆n n凡事与人的需要相符合的材料较容易记牢凡事与人的需要相符合的材料较容易记牢n n选择的材料能引起人的直接兴趣选择的材料能引起人的直接兴趣n n记忆时要积极的思考记忆时要积极的思考n n直观、形象、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容易记忆直观、形象、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容易记忆n n及时复习,巩固记忆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记忆具有灵活性,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记记忆具有灵活性,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忆3131 4 4 思维与安全思维与安全1 1)思维的涵义与特征)思维的涵义与特征 思维是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一,是对客观思维是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一,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在本质属性,并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特征特征::((1 1)间接性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物和知识经验来把)间接性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物和知识经验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握事物本质和规律2 2)概括性即是对事物本质的整体的反映即是对事物本质的整体的反映3 3)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进行的3232 人的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3333 2 2)安全管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安全管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安全管理工作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因素,搞好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人的智力水平与人的思维能力密不可分。

      安全管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包括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敏捷性、创新性、灵活性、整体性、批判性等3434 三三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n n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n n要善于学习、肯于钻研n n要勤于动脑3535 五五 情绪、情感与安全情绪、情感与安全 情绪和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且满足程度较大时,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反之,则会带来沮丧、恼怒等情绪和情感体验3636 1)情绪与安全管理(1)心理学上,把情绪归纳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四种基本形式2)积极的情绪可使人干劲倍增,提高和加强人的活动能力,使人焕发出惊人力量去克服困难;反之,消极情绪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分散人的注意力,极大地妨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容易出事故3737 2)如何控制消极的情绪①通过人的正确思想意识、坚强意志去控制,加强意志锻炼②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③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弱对消极情绪的刺激3838 2 2 情感过程与安全管理情感过程与安全管理 情感是比情绪更复杂、更高级的心理状态。

      主要有三种类型:(1)道德感如民族情感、责任感、义务感2)理智感如对真理的热爱、对谬误的鄙视3)美感3939 与安全有关的情感((1 1)安全道德感)安全道德感 在安全生产中,主要体现在集体情感、家庭在安全生产中,主要体现在集体情感、家庭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方面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方面2 2)安全理智感)安全理智感 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安全问题认识的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强化起来的,它反过来又推动不断发展而产生和强化起来的,它反过来又推动着人对安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成为人类追求安着人对安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成为人类追求安全需要的一种动力全需要的一种动力3 3)安全美感)安全美感 人与外在客观事物处于和谐与稳定的状态之人与外在客观事物处于和谐与稳定的状态之中,并体现于内在的优良品质和与人的安全完美中,并体现于内在的优良品质和与人的安全完美结合4040 六六 意志品质与安全意志品质与安全1 1 意志及其作用和特点意志及其作用和特点意志及其作用和特点意志及其作用和特点 意志是指人能够自觉地确定活动目的,并为实现预定意志是指人能够自觉地确定活动目的,并为实现预定的活动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的活动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的作用:意志的作用:((1 1)人对活动目的的确定,需要有意志的参与人对活动目的的确定,需要有意志的参与2 2)围绕目标行动,在约束和强迫自己按规定行动的实现)围绕目标行动,在约束和强迫自己按规定行动的实现中,意志也起着重要作用中,意志也起着重要作用3 3)克服困难,也需要意志克服困难,也需要意志4141 意志的特点意志的特点(1)有明确目标,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紧密相连4242 2 提高意志品质的方法n n对行动的目的越明确,对行动意义的认识越深刻,越能激发人用坚强的意志去对待它n n引导职工在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培养坚强品质n n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榜样作用n n启发职工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4343 4 事故与人的心理事故与人的心理7·4·1事故及其原因事故及其原因1.事故的涵义事故的涵义 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把事故把事故定义为:定义为: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并有时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并有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事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事件。

      件 ”这定义有三层意思:这定义有三层意思: 4444 7.4.3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的致因理论 易于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易于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2.盲目自信与麻痹心理盲目自信与麻痹心理3.逞强好强心理逞强好强心理4.捷径心理捷径心理5.屈服心理屈服心理6.恐惧心理恐惧心理7.爱美心理爱美心理8.逆反心理逆反心理4545 7.5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激励7·5·1激励与激励过程激励与激励过程一、激励的概念及其意义一、激励的概念及其意义 1、什么是激励、什么是激励 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它包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它包括三个因素:括三个因素: 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 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 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4646 7.5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激励7·5·1激励与激励过程激励与激励过程n n 换言之,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换言之,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换言之,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换言之,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激发起员工条件,激发起员工条件,激发起员工条件,激发起员工实现一定目标的积极性、主动实现一定目标的积极性、主动实现一定目标的积极性、主动实现一定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性和创造精神性和创造精神性和创造精神2 2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P P(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工作绩效)=f=f((((M M ,,,,A Ab b)))) M M 激励水平激励水平激励水平激励水平 A Ab b 能力能力能力能力4747 7.5.1激励与激励过程激励与激励过程n n3、激励的过程、激励的过程n n首先,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动机驱使的。

      首先,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动机驱使的n n其次,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其次,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n n第三,人的需要不仅复杂,有时还会相互矛第三,人的需要不仅复杂,有时还会相互矛盾未满足未满足的需要的需要紧张紧张动机动机行为行为满足满足4848 7.5.1激励与激励过程激励与激励过程二、需要、动机与行为二、需要、动机与行为 1 、需要的概念与作用、需要的概念与作用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有三个特点:它是人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有三个特点:ÀÀ 指向性: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诱激指向性: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诱激物ÁÁ 周期性:可以重复发生,但不是一成周期性:可以重复发生,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重复不变的简单重复ÂÂ 变化性:发生的强度不同,内容不同变化性:发生的强度不同,内容不同4949 7.5.1激励与激励过程激励与激励过程2 、动机、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的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动力 二者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二者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

      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直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时,才能转化为动机目标时,才能转化为动机5050 7.5.1激励与激励过程激励与激励过程3 、、行为行为 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行为可分为:行为可分为: 目标行为: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目标行为: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目标导向行为: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中所采取的行为 二者不可分割,目标导向行为是不可缺二者不可分割,目标导向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但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由于导向行为少的,但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由于导向行为过长而引起积极性的挫伤过长而引起积极性的挫伤5151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引起人们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引起人们的行为的原因,以动机的激发因素(需的行为的原因,以动机的激发因素(需要)为主要研究内容要)为主要研究内容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 提出。

      提出1 ))基本要点: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基本要点: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是人的饥、渴、性、是人的饥、渴、性、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5252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引起人们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引起人们的行为的原因,以动机的激发因素(需的行为的原因,以动机的激发因素(需要)为主要研究内容要)为主要研究内容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 提出1 ))基本要点: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基本要点: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是人的饥、渴、性、是人的饥、渴、性、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5353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安全需要安全需要—— 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劳动、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劳动、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归属需要归属需要—— 包括友谊(友好交往、忠诚包括友谊(友好交往、忠诚与爱等)与归属感与爱等)与归属感尊重需要尊重需要—— 包括自我尊重(自信心、自包括自我尊重(自信心、自豪感和胜利感)与社会尊重(能力、成豪感和胜利感)与社会尊重(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得到社会的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发挥潜能、实指人们发挥潜能、实现社会抱负的需要现社会抱负的需要5454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2))4个基本假设个基本假设n n已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的能力。

      已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的能力n n人类的需要会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人类的需要会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n n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使高层次的需要有足够的活力去足后,才能使高层次的需要有足够的活力去驱动行为驱动行为n n满足低层次需要比满足高层次需要的途径更满足低层次需要比满足高层次需要的途径更多5555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二、激励二、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理论 又称为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又称为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格(Herzberg)提出1 )理论要点)理论要点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和工作环境相关的外在因和工作环境相关的外在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素,如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改善,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改善,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不能增加员工的满意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不能增加员工的满意。

      所以这些因素不能起激励作用所以这些因素不能起激励作用 即即 不满意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没有不满意5656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和工作内和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包括工作的容相关的因素,包括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增加员工的满意程度会增加员工的满意程度 没有满意没有满意 满意满意5757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三、ERG理论三、ERG理论 ERG理论由阿尔德弗(ERG理论由阿尔德弗(Alderfer)1)1969年提出,该理论是对马斯洛理论的重969年提出,该理论是对马斯洛理论的重要补充、修正和发展要补充、修正和发展1)理论要点  (1)理论要点   阿尔德弗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合阿尔德弗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合并三个方面,即:并三个方面,即: 生存需要(生存需要(Existence))—— 关系到有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条件等。

      条件等5858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关系需要(关系需要(Relatedness))—— 指人与人指人与人之间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长需要(成长需要(Growth))—— 指个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2)几点说明)几点说明 第一,第一,ERG理论提出理论提出“气馁性回气馁性回归归”概念,认为人的需求出现挫折,概念,认为人的需求出现挫折,会导致需求产生倒退的现象;会导致需求产生倒退的现象;5959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第二,第二,ERG理论认为,多种层次理论认为,多种层次的需要会同时发生激励作用;的需要会同时发生激励作用; 第三,第三,ERG理论不强调人的需要理论不强调人的需要的严格顺序的严格顺序6060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四、成就需要理论四、成就需要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Mclelland)教授提出。

      教授提出 ((1 )理论要点)理论要点 麦克利兰指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麦克利兰指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人的高级需要可分为三类:前提下,人的高级需要可分为三类: 成就需要:追求卓越、实现目标、成就需要: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愿望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争取成功的愿望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以下特征:6161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n n有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欲有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欲望;望;n n寻求挑战,趋向于寻求具有适度挑战性寻求挑战,趋向于寻求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的目标;n n需要具体的即时反馈;需要具体的即时反馈;n n对工作热忱,执着于所从事的任务对工作热忱,执着于所从事的任务 权力需要:表现为强烈的影响和控权力需要:表现为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对政治感兴趣,谋求获制他人的欲望,对政治感兴趣,谋求获得领导地位高权力需求者的特征:得领导地位高权力需求者的特征:6262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n n追求领导地位,希望取得、形式并追求领导地位,希望取得、形式并保持权力或影响他人;保持权力或影响他人;n n喜欢竞争性和地位取向性的工作环喜欢竞争性和地位取向性的工作环境;境;n n性格坚定,喜欢承担责任,爱教训性格坚定,喜欢承担责任,爱教训别人,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

      别人,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 归属需要:建立友好的亲密的归属需要:建立友好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有高度归属需要人际关系的欲望有高度归属需要的人具有如下特征:的人具有如下特征:n n寻求建立并保持与他人的友谊和亲寻求建立并保持与他人的友谊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密的感情关系;6363 7.5.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n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好感;感;n乐于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乐于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伙伴;难的伙伴;n希望彼此之间有良好的沟希望彼此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以便相互了解通,以便相互了解6464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过程激励理论主要解释并理解过程激励理论主要解释并理解从行为动机的产生到行为的产生、从行为动机的产生到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发展、变化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阐明如何通过心理激励使动规律,阐明如何通过心理激励使人的行为积极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人的行为积极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一、期望理论一、期望理论 1964年由弗鲁姆(年由弗鲁姆(Vroom))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

      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6565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当人们预期某一行为所带来的既定结当人们预期某一行为所带来的既定结果是有吸引力的,人们才会采取这种行为果是有吸引力的,人们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激励力激励力=效价(效果的可能性)效价(效果的可能性)×期望期望值(效果的价值)值(效果的价值) 激励力:指一个人受到激励的程度;激励力:指一个人受到激励的程度; 效价:指个人对于某一成果的价值的效价:指个人对于某一成果的价值的估计,或对某种成果的偏好程度;估计,或对某种成果的偏好程度; 期望值:指个人通过特定的努力达到期望值:指个人通过特定的努力达到预期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预期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6666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2)期望理论的运用)期望理论的运用n员工的期望;员工的期望;n把报酬与绩效联系起把报酬与绩效联系起来;来;n考虑报酬的效价考虑报酬的效价6767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二、波特二、波特—劳勒模型劳勒模型((1)激励过程模式:)激励过程模式:公平感公平感满足感满足感努力程度努力程度能力和品质能力和品质对任务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奖励对个奖励对个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努力与奖努力与奖励的关系励的关系内在奖酬内在奖酬外在奖酬外在奖酬6868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2)对安全管理的意义)对安全管理的意义n n建议管理人员找出每一位员工认为什么成果建议管理人员找出每一位员工认为什么成果有价值;有价值;n n为了激励他人,管理人员必须决定他们要求为了激励他人,管理人员必须决定他们要求什么样的绩效;什么样的绩效;n n使员工确信,要求他们达到的绩效水平是可使员工确信,要求他们达到的绩效水平是可以达到的;以达到的;n n管理人员必须把员工所希望的成果和管理人管理人员必须把员工所希望的成果和管理人员所希望的特定绩效直接联系起来;员所希望的特定绩效直接联系起来;n n为员工确立积极的期望之后,管理人员必须为员工确立积极的期望之后,管理人员必须纵观全局,看看是否有其它因素和被期望的纵观全局,看看是否有其它因素和被期望的行为想冲突。

      行为想冲突6969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三、公平理论三、公平理论 由美国学者亚当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Adams))1967年提年提出,理论主要研究社会收入公平的合理性问题出,理论主要研究社会收入公平的合理性问题公平应符合以下公式:公平应符合以下公式: Ox/Ix=OY/IY其中,其中,Ox,Ix ——自己所得报酬及投入量自己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OY,IY ——比较对象比较对象所得报酬及投入量所得报酬及投入量7070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n n若前项若前项=后项后项 公平感公平感n n前项前项>后项后项 负疚感负疚感n n前项前项<后项后项 委屈感,产生不公委屈感,产生不公平感的平感的 主要主要根源根源n n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工作能不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工作能产生不良感应产生不良感应7171 7.5.3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过程性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四、目标设置理论四、目标设置理论 由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由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

      该理论认为,工作教授洛克提出该理论认为,工作目标的明确性可以提高工作的绩效,目标的明确性可以提高工作的绩效,因为实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为实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7272 7.5.4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人的积极行为,如何改造和转变人的消极行人的积极行为,如何改造和转变人的消极行为一、强化理论一、强化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提出,)提出,主要是研究行为结果对动机的反作用主要是研究行为结果对动机的反作用1 )) 理论要点理论要点 斯金纳认为,对人的强化(行为改造)斯金纳认为,对人的强化(行为改造)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即: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即:7373 7.5.4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令人愉快的行为发生令人愉快的行为发生——表扬、奖励表扬、奖励——行为重复发生(正强化)行为重复发生(正强化)¢¢ 令人愉快的行为发生令人愉快的行为发生——轻视、不轻视、不予理睬予理睬 ——行为淡化(自然消退)行为淡化(自然消退)¢¢令人不快的行为发生令人不快的行为发生——强制、威胁、强制、威胁、惩罚惩罚——行为消失(惩罚)行为消失(惩罚)¢¢ 令人不快的行为发生令人不快的行为发生——警告、否警告、否定定——为逃避惩罚而增强某种行为为逃避惩罚而增强某种行为(负强化)(负强化)7474 7.5.4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2)) 强化理论的意义强化理论的意义 A . 工作中,应坚持采用正强化为主的原工作中,应坚持采用正强化为主的原则则 B . 重视强化工作的及时性、客观性(以重视强化工作的及时性、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事实为依据) C . 交替运用各种强化程序,如:交替运用各种强化程序,如:固定时间间隔强化(计时工资)固定时间间隔强化(计时工资)可变时间间隔强化(奖金)可变时间间隔强化(奖金)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等额计件)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等额计件)可变比率间隔强化(不等额计件)可变比率间隔强化(不等额计件)7575 7.5.4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二、挫折理论二、挫折理论(一)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的表现(一)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的表现1、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

      包括:升华、、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包括:升华、增加努力、重新解释目标、补偿增加努力、重新解释目标、补偿2、消极的或破坏性的行为包括:折衷、、消极的或破坏性的行为包括:折衷、反向行为、合理化、推诿、退缩、逃避、反向行为、合理化、推诿、退缩、逃避、表同、幻想、抑制、回归、侵略、放弃表同、幻想、抑制、回归、侵略、放弃7676 7.5.4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二)产生挫折的原因(二)产生挫折的原因1、客观环境:自然环境、、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2、主观原因:个人条件、、主观原因:个人条件、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7777 7.5.5当代激励理论的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综合7878 7.6群众行为与领导行为群众行为与领导行为的作用的作用7.6.1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 群体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集合,但个人的简单集合人的集合,但个人的简单集合并不等于管理心理学中所研究并不等于管理心理学中所研究的群体例如,球赛的观众、的群体例如,球赛的观众、候车的乘客、围观的人群等,候车的乘客、围观的人群等,都不认为是都不认为是7979 7.6.1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v群体类型:群体类型:v大群体和小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v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v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v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v永久性群体和临时群体永久性群体和临时群体v群体的基本概念:群体的基本概念:v角色、规范与服从、地位体系、群角色、规范与服从、地位体系、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体规模、群体凝聚力8080 7.6.1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v群体功能:群体功能:v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v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v协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协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v促进成员的相互激励促进成员的相互激励v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v加入群体的动因:加入群体的动因:v安全、地位、自尊、归属、权力、安全、地位、自尊、归属、权力、实现目标实现目标8181 7.6.1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模型8282 7.6.1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 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酌作用可能是积极的,酌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它的目标与正式群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它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一致时.就会起列积极作用;体目标一致时.就会起列积极作用;当它的目标与正式群体日标相抵触时,当它的目标与正式群体日标相抵触时,就会起到消极作用。

      对安全管理者来就会起到消极作用对安全管理者来说,既要充分认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说,既要充分认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又要利用组织力量,促进正式群体.又要利用组织力量,促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台力,以调动台力,以调动—切积极冈素,为实班切积极冈素,为实班组织安全目标服务组织安全目标服务8383 7.6.2安全生产的群安全生产的群众作用众作用内内 聚聚 力力低高 低高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率中等提高对生产率无明显影响的的一一致致性性群群体体与与组组织织目目标标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率8484 7.6.2安全生产的群安全生产的群众作用众作用 群体士气的概念和特征群体士气的概念和特征 “士气士气”一词原用于军队,表示一词原用于军队,表示兵士助战斗意志和集体精神,在管兵士助战斗意志和集体精神,在管理中,是指群体的斗争意志和工作理中,是指群体的斗争意志和工作精神,也可称之为精神,也可称之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它是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与满意感,它是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与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而奋斗的精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

      神状态8585 7.6.2安全生产的群众安全生产的群众作用作用 土气高昂的群体具有以下待征土气高昂的群体具有以下待征:: 1.群体的团结来自群体内部的凝群体的团结来自群体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起因于外部压力;聚力,而不是起因于外部压力; 2.群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群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酌小群体的倾向;敌对酌小群体的倾向; 3.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和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和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8686 7.6.2安全生产的群安全生产的群众作用众作用4.群体成员之间以及对群体具有群体成员之间以及对群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屑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屑感;5.群体成员明确地拿捏群体的日群体成员明确地拿捏群体的日标并对其目标及领导者抱肯定和标并对其目标及领导者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支持的态度;6.群体成员都承认群体的存在值,群体成员都承认群体的存在值,并具有维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并具有维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8787 7.6.2安全生产的群安全生产的群众作用众作用 群体士气和安全工作绩效群体士气和安全工作绩效它们不是对应的直线关系。

      企业都希它们不是对应的直线关系企业都希望其成员既有高品质的士气,又有较望其成员既有高品质的士气,又有较高的牛产工作效率利安全工作成绩高的牛产工作效率利安全工作成绩但土气只是提高安全工作绩效的必要但土气只是提高安全工作绩效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此外,提高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此外,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提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提供充分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安全技术措供充分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安全技术措施都是搞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施都是搞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8888 7.6.3领导行为领导行为v领导领导::影响人们为组织和集影响人们为组织和集体目标作出贡献的过程体目标作出贡献的过程v管理中人的因素管理中人的因素v人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人的一般性与特殊性v个人尊严的重要性个人尊严的重要性8989 7.6.1领导行为领导行为与成功的领导者高度相关的六项基本特质与成功的领导者高度相关的六项基本特质v进取精神进取精神进取精神进取精神 高努力水平、高成就欲望、精力充沛、高努力水平、高成就欲望、精力充沛、高努力水平、高成就欲望、精力充沛、高努力水平、高成就欲望、精力充沛、对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有高度的主动精神对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有高度的主动精神对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有高度的主动精神对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有高度的主动精神v领导愿望领导愿望领导愿望领导愿望 有强烈的愿望去影响和领导别人乐于承有强烈的愿望去影响和领导别人乐于承有强烈的愿望去影响和领导别人乐于承有强烈的愿望去影响和领导别人乐于承担责担责担责担责v诚实与正直诚实与正直诚实与正直诚实与正直 通过高度的言行一致和诚实无欺,在通过高度的言行一致和诚实无欺,在通过高度的言行一致和诚实无欺,在通过高度的言行一致和诚实无欺,在自己与下属之间建立相互信赖关系自己与下属之间建立相互信赖关系自己与下属之间建立相互信赖关系自己与下属之间建立相互信赖关系v自信自信自信自信 为使下属相信他的目标和决策的正确性,必为使下属相信他的目标和决策的正确性,必为使下属相信他的目标和决策的正确性,必为使下属相信他的目标和决策的正确性,必须表现出高度的自信。

      须表现出高度的自信须表现出高度的自信须表现出高度的自信v智慧智慧智慧智慧 有足够的智慧来收集、整理和解释大量信息;有足够的智慧来收集、整理和解释大量信息;有足够的智慧来收集、整理和解释大量信息;有足够的智慧来收集、整理和解释大量信息;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v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对公司、产业和技术等事项拥有较高的知对公司、产业和技术等事项拥有较高的知对公司、产业和技术等事项拥有较高的知对公司、产业和技术等事项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广博的识水平广博的识水平广博的识水平广博的 知识能够帮助作出富有远见的决策,知识能够帮助作出富有远见的决策,知识能够帮助作出富有远见的决策,知识能够帮助作出富有远见的决策,并深明并深明并深明并深明这种这种决策的意义决策的意义决策的意义决策的意义9090 7.6.1领导行为的领导行为的v指示模式:高任务指示模式:高任务—低关系低关系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干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干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干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何时何地干v推销模式:高任务推销模式:高任务—高关系高关系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v参与模式:低任务参与模式:低任务—高关系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提供便利条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提供便利条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提供便利条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件和沟通件和沟通件和沟通v授权模式:低任务授权模式:低任务—低关系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9191 7.6.3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情境领导模型9292 7.6.4领导行为的影响力领导行为的影响力 领导影响力领导影响力可分为:可分为: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企业安全领导实施安全决是企业安全领导实施安全决策的主要依靠策的主要依靠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完全依靠权力性影响:完全依靠权力性影响力宋推动安全领导工作却又难以持久见力宋推动安全领导工作却又难以持久见效。

      这是因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比强制效这是因为非权力性影响力要比强制地服从自然得多权力性影陶力确定之地服从自然得多权力性影陶力确定之后,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就成为关键,包后,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就成为关键,包括不断提高安全顿导者自身的德学才识括不断提高安全顿导者自身的德学才识和感情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力和感情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力939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