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撒爱心收获希望.pdf
6页1 播撒爱心收获希望 ——第十一批上海支教教师支教红河一中总结 几年来, 一批批上海支教教师爱岗敬业,不辞辛劳,将上海先进 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了红河县这片热土上,在支教工作中诠释了另一 种人生,用爱心和友谊将上海之滨和彩云之南连接起来又是一年芳 草绿,第十一批支教教师的支教工作已逐步接近尾声,尤丽娜、龚玉 桂、汤和平、周乐添和胡大维五位支教老师也将离开他们支教了一年 的红土地近一个学年来,尤丽娜老师在红河州教育局基教科挂职, 另外四位与我校教职工同甘共苦,尽职尽责,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 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吃苦耐劳红河为家 对于师资结构不合理, 骨干教师青黄不接的红河一中而言,第十 一批支教教师龚玉桂、 汤和平、周乐添和胡大维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 炭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学校根据每位支教教师的专长,对他们委以 重任:聘任龚玉桂老师为校长助理兼政治教研组副组长,协助德育工 作;聘任周乐添老师为校长助理,协助初中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聘 任汤和平老师为教务处副主任兼数学教研组副组长,协助教务工作; 聘任胡大维老师为教科室副主任兼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协助教科研工 作由于教师紧缺,四位老师不仅兼任学校中层管理工作,每个人还 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低起点的边疆少数民族 2 地区的孩子,四位支教老师在工作中因材施教,竭尽所能,严格按照 各级各类的工作要求与安排开展工作,备课中坚持写详案, 把每一节 课看做是新的一个起点,时刻要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红河一中办学条件较差,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条件制约了 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但支教老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克服了教学设施落后的困扰 学校硬件设施紧缺, 特别是教师的住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 教师在外租房, 在交通滞后的情况下, 大多数教师到校上课必须骑摩 托、挤公交,甚至步行到校 龚玉桂等支教教师住在县城东部的人民 医院旁,上班必须一路下坡由小城东部来到西部,下班一路爬坡由小 城西部返回东部居所, 所花时间约四十五分钟,但他们不搞特殊,不 畏困难,与其他教师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顶烈日、爬陡坡,与学 校的教职工同甘共苦, 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环境 红河县城经常对水 电设施进行维修,加之云南大旱,停水、停电三五天的事时有发生, 停水、停电影响清洗衣服、洗澡和做饭,刚开始时从上海来的支教教 师难以适应这种影响,但经历几次,他们也就习惯了另外,由于云 南红河紫外线较强,菜肴偏辣,红河饮食口味较重,气候和饮食与上 海相比差异较大, 但支教教师以红河为家, 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与教工 打成一片,克服了饮食、气候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扰 上海支教教师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接受过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 无论在教学成绩还是在学识水平上,都有令人信服的一面, 但他们从 没有什么优越感,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支教工作中从不无故请假,从 3 不无故为孩子们落过一节课。
全体师生从没把他们当“外人”看,他 们也积极主动帮助红河一中的老师,如第十一批支教教师支教老师也 在这里有了“家”的感觉,龚玉桂老师说:“我们有回到家的感觉,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平台,我们一定给学校一个精彩 爱心不同愿望一致 第十一批支教教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对学生充满爱 心尤丽娜园长在红河州教育局基教科挂职,但心系红河一中教育教 学工作,她经常通过四位在红河一中支教的老师了解学校的动态,了 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到红河一中学生生活贫困,很多学 生无力缴纳学费和维持基本的生活时,尤丽娜园长与学校到红河一中 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29 名学生共 58000元 四位支教老师到红河不久,恰逢2011 年中秋节,他们看到很多 学生路远回不了家, 便组织了不能回家过中秋节的高三年级美术特长 生共度中秋,除了拿出1500 元帮助经济贫困的美术特长生,还给他 们购买了美术学习用品 在红河的土地上, 第十一批支教教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默默耕 耘不仅在学习上耐心指导学生,而且在生活中对学生也同样充满了 爱心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 2011 年中秋节,四位支教老师组织了不能回家过中秋节的高三 年级美术特长生共度中秋,除了拿出1500 元帮助经济贫困的美术特 长生,还给他们购买了美术学习用品。
四位支教老师中, 年龄最大的龚玉桂是支教小组的组长,龚玉桂 4 老师工作认真、 到位,兼任学校校长助理从事德育工作的他对学生的 管理要求甚严, 学生作业马虎了,考试成绩下滑了,龚老师从不当面 批评学生, 而是课后单独找来学生做思想工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 症下药,循循诱导,久而久之,学生也将龚老师视作自己的亲人和长 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龚玉桂老师平时在课外注重鼓励自卑的 学生,甚至多次爬山涉水深入哈尼族学生家里家访,让学生重新找回 自信,回到课堂认真学习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一次龚老 师发现好多学生大冬天了还穿着单薄,吃的也较简单, 他马上从自己 并不丰厚的收入中挤出了2000元送到 10 名贫困学生手中 此外,龚 老师还牵头联系了上海奉贤奉城高中高继华校长及爱心人士蔡刚英 女士结对帮扶两名贫困学生, 每年给予帮扶两名贫困学生各1000元, 联系上海韧钢艺校捐赠红河一中6000 元 初中部紧缺数学教师, 学校安排汤和平老师承担初一年级的数学 教学工作 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哈尼族学生才初步掌握汉语表达,汉 语听说能力极差,学习基础薄弱,好多简单的题也会做错,简单的语 句也难以表述清楚, 难以听懂教师讲话的意思, 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中 常让人哭笑不得,但汤老师极富耐心,放弃了自己的很多休息时间, 从语言表达到数学解题方法、过程一点一点对学生进行讲解,用最简 单的方法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不断耐 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为了给贫困学生家庭减轻 一点负担,汤老师牵头联系了上海奉贤区华亭学校,资助了14 名品 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山区孩子, 内向的孩子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谢意, 5 但他们的眼神流露了对汤老师的感激之情 边疆山区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面大, 周乐添老师看在眼 里,急在心头 他多次牵头资助红河一中的贫困学生,以帮他们完成 学业在短短一年的支教过程中, 周老师先后牵头联系了上海超日太 阳能公司赞助初中部5000元用作开展体育运动,牵头联系了奉贤区 实验中学赞助高三年级到昆明培训所需路费400元, 捐助红河一中价 值 5000 元的美术教学用具;目前还积极牵头超日太阳能公司结对资 助 8 名贫困学生共 16000元周老师一次次的热心牵头资助,使很多 面临失学的孩子又得以安心上学了笔者对周老师说, 你不仅忙于教 学工作,还抽空做了这么多公益活动,难为你了,周老师说:“与扎 根于红河教育的你们相比,我们做得很少,学生应该感谢你们周 老师的一番话,越显出了他对支教工作的热爱 年龄最小的支教教师胡大维善于和学生沟通,也十分关注贫困学 生的成长,支教一年,贫困学生艰辛的生活环境对于他是一种震撼, 是一份牵挂。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而激励学生 学习,胡老师几乎走遍了红河县90%的最贫困的山村进行家访, 对胡 老师的信任, 形成了他的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形成了课堂教学 中热烈的气氛和迅速提高的语文教学成绩以自己的所长帮助别人是 胡大维老师常做的事,2011 年学校教师李计梅到个旧市参加教学比 赛,一连几天,胡老师从讲稿到课件的制作对李继梅老师进行指导, 由于气候不适, 教学任务繁忙,李计梅参加比赛获奖归来,累了几天 后的胡老师也病倒了 6 心系红河建言献策 支教教师密切关注红河教育现状,他们认为, 新课改后教学内容 增加,需要拓展的内容也多了, 有好多内容都离不开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多添置多媒体设备, 提 高教学质效,多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加大校际间教研交流活动,切 实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口支援再添硕果 通过第十一批对口支援工作,学校收获是: 一是对口支援后,学 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有了提高,办学措施更能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水平 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为教育事业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当地教师,支教精神得到了发扬和 升华。
三是先进地区教育人才资源带动了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 发展四是支教教师在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 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第十一批支教教师今天在红河播撒下的爱心,将会让明天 的红河收获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