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整理产业经济学重点.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68248932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8.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导论1. 阐述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P31:1 产业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指具有某类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讲, 产业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讲,产业指具有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 相同的企业的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讲, 产业是具有相同的原材料、 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征的企业集合特征:①中观性 ②专门化 ③规模性第二章 产业结构理论3. 简述“配第 -克拉克定理”及其应用 P77:6配第 -克拉克定理即劳动力专业规律,是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学说前提 :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 是以若干国家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 变化为依据的; 克拉克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 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 考察了伴随着 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发生的变化, 以反映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 克拉克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 即将全部的经济活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为基本框架的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 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 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由此,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应用:根据配第 -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 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根据配第 - 克拉克定理,可以对一国的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4. 论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P77:7 库兹涅茨通过收集和整理二十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利用经济统计学原理和“比较劳动 生产率” 的概念,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的变动趋势与劳动力分布状况结合起 来研究,得出了比配第 - 克拉克定理更为彻底、更具有一般性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 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此,该理论被称作“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内容:(1)从纵向的角度,对各个产业的产值、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进 行时间序列的分析,得出:① 农业部门时间的国民收入, 随着年代的延续,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 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②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是上升的, 但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 升的。

      ③ 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比重, 差不多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 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 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综合起来看,大体不变,略有上升④ 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 U 型变化2) 从横向的角度,对若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三次产业产值和劳动力在总量中所占 的份额的分布规律进行横截面研究, 得出了同纵向分析大致相同的结论 也就是说, 人均国 民收入越高的国家, 农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明显下降, 工业部门 和服务业部门的则呈上升趋势3) 把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趋势结合起来,分析了产业结构演 变动因和演变方向5.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原因分析 P77:8原因: 一是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不同产业间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区别; 三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 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 P67(2) 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 P68(3) 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呈现不确定性的原因 P686. 简述霍夫曼定理。

      P77:9霍夫曼比例:霍夫曼认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 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 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即霍 夫曼比例 --- 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之间的净产值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霍夫曼比例 =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 /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霍夫曼定理”就是指霍夫曼所论证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根据 这一趋势, 霍夫曼把工业化的过程划分为了四个阶段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消费品工业在制 造业中占统治地位 第二阶段, 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作的增长, 但是消费品工作 的规模仍然大于资本品工业第三阶段, 资本品工作继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与消费品工 业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 第四阶段, 资本品工业处于主导地位, 其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这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第三章产业关联7. 产业关联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间存在的以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广泛、 复杂、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8.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和实物型两种 使用最广泛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相关概念: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分析产业关联的基本分析方法, 是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9. 直接消耗系数:价值型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 是指生产单位j产品时对i产品的直接消耗量消耗系数 的计算方法是:用j部门的总投入()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 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计算公式:-..i 二;:(i,j = 1,2 ,,, n)10.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直接消耗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全部间接消耗这种产品的数量之和,一般用 I玳表示肛i的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要直接消耗的i产品数量和间接消耗的i产品数量之和,即:口 if + bij; ex 阳k=i11. 影响力系数:为了便于比较各个产业的影响力,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列的合计与各列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影响力)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影响力系数,用片表示:rjnzi db ij① 二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② v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③ 〉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为了比较各个产业的感应度,常常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行与各行 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感应度)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感应度系数,用 S表示:①二1时,说明②v1时,说明③〉1时,说明Sin _b ij j丄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13.试画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并分析其结构P131:3产出投入生中产业1产间产业2资投5料入产业i转5移产业n价合计值折旧劳动新增者保创加酬造值的生产价税净值额营业盈余合计固定 资产总投入表中,中间产品丿、八 丿、八最终产品业 业1资产形成总额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产业产品的价值量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产业的总产值□ ------ j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j 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j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结构分析P96、97、9814. 试分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P131:4(1)行平衡关系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 各产业(行)最终产品价值 =各产业(行)的总产值。

      公式为:(i=1,2, , ,n)式中,i代表横行产业;j代表纵列产业; 该式又被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2) 列平衡关系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产业的各种投入,表现出这样一个平衡关系: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 +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埼+生产税净额:彳|+营业盈余阳)=各产业(各列)的总产值这里设 叫=旳+吊+ +'其一般表达式为:£:.[“!* 二:■- (i=1,2, , ,n)(3) 其他平衡关系其一,把一个产业的横向数字和纵向数字联系起来看,由前面两式可得:琴泸計•■務=_ _ 即横行各产业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的总投入其二,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横向看的总产值和纵向看的总产值必然相等_ ' : =_ _ (i,j=1,2, , ,n)也就是说: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全社会产业增加值之和即国民生产总值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15.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高度化又推到着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

      16. 产业结构合理化: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17. 产业结构高度化: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18. 国际基准:国际基准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产业发展的“标准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这种标准结构是由大多数国家的大量历 史数据,统计回归分析而得出的KiL19.结构效益基准:主要采用结构效益系数这个指标,来表明产业比例关系变动引起的效益变化,它反映总的投入产出表,是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综合方法计算公式:S为结构效益指数;Y为产值;K为资本量;L为劳动者人数;n为产业数;① 如果S值上升,说明产业趋于合理;② 若S值下降,则反映产业结构效益下降,产业机构不合理20. 试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之间的关系 P168:5①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② 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迈向合理化③ 高级化不等于合理化④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点, 二者在动态变化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的动态过程,而这种渐进优化的过程又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反过来,在经济增长发生阶段性跃升的时 期,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更为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过程的 两个方面,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渐进优化21. 试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P168:6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 筱原两基准、过密环境和丰富劳动力内容基准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重要基准①赫希曼基准: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0.赫希曼与1958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其根据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