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关东军详细资料.doc
8页日本关东军概 况:成立于公元1919 年,解散于公元 1945年8 月,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31个步兵师团, 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 个敢死队旅团和2 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 120万人1945 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3.8万人,被俘59.4 万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1945 年 5 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 东地 区 中 国 共 产 党 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 25 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 8 个师团、7 个混成旅团、1 个坦克兵团和 5 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 24 个师团,约 70 万人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 8 个半师团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关东军武器装备情况根据战后苏联有关统计,关东军装备情况如下:步枪约 70 万支、轻机枪约 11000 挺、重机枪约 3000 挺、大炮约 1800 门、迫击炮约 2500 门、坦克约 700 辆、飞机约 900 架、军火库约 800 个。
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附件2:关东军历任指挥官附件3:关东军详细资料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1907年 1个师团 约2万人1919年 2个师团 约4万人1931年 3个师团,约6万人1932年 6个师团 约12万人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 约10万人1937年 7个师团 约14万人1938年 9个师团 约27万人1939年 11个师团 约30万人1940年 12个师团 约33万人1941年 31个师团,约85万人1942年10月,兵力达到顶峰,约120万人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1945 年 1 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 13 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1945 年 4 月,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 7 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 1/3 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1945 年 5 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关东军将在东北的 25 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 8个师团、7 个混成旅团、1 个坦克兵团和 5 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 24 个师团,约70 万人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 8 个半师团附件:2历任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中将 (1919 年 - 1921 年) 河合操中将 (1921 年 - 1922 年) 尾野実信中将 (1922 年 - 1923 年) 白川义则中将 (1923 年 - 1926 年) 武藤信义大将 (1926 年 - 1927 年) 村冈长太郎中将 (1927 年 - 1929 年) 畑英太郎中将 (1929 年 - 1930 年) 菱刈隆中将 (1930 年 - 1931 年) 本庄繁中将 (1931 年 - 1932 年) 武藤信义大将 (1932 年 - 1933 年) 菱刈隆大将 (1933 年 - 1934 年) 南次郎大将 (1934 年 - 1936 年) 植田谦吉大将 (1936 年 - 1939 年) 梅津美治郎大将 (1939 年 - 1944 年) 山田乙三大将 (1944 年 - 1945 年) 附件:3称谓由来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
1898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把中国旅顺和大连湾“租借”给俄国,即把这块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即称“关东州”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持续1年零5个月,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根据双方所缔结之“朴资茅斯条约”第5、6两款中之规定:俄国“将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与关联租借权”及组成的“一切特权” ,以及租借地“效力所及地之一切公共房屋财产” , “长春、旅顺间之铁路及一切支线……无条件让与日本” 由于攫取了俄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特权,日本在亚洲大陆获得了殖民地1905年(明治37年10月18日) ,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由陆军大将大岛义昌任总督,都督府内设陆军部 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 1919年4月12日,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以原陆军部为基础,另组成了关东军司令部,实行军政分治:关东厅为司法、行政最高机关;关东军司令部则为最高军事机关关东军司令部先设沈阳,后迁旅顺,1931年9月前后迁沈阳,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前后迁长春,直到1945年8月投降前夕。
曾一度向通化、临江撤迁,企图凭借山区固守顽抗,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关东军司令部设参谋部、副官部、兵器部、经理部、军医部、兽医部、法官部等,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师团、独立守备队以及旅顺炮兵大队、关东宪兵关东军司令长官由日本内阁陆军大臣和大本营参谋总长领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对关东军下的定义是:“所谓关东军就是根据朴茨茅斯条约,为保护包含着南满铁路在内的日本利益而‘驻满’的日本部队 ”简要介绍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不久,日本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1919年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后,根据《朴次茅斯和约》将关东州(中国辽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日本为维护其殖民利益,派遣2个师4万人的兵团进驻关东州及南满铁路附属地,并设立关东总督府次年,总督府改为都督府,下设陆军部,辖1个陆军师、6个独立守备营、旅顺重炮营和宪兵队等。
20世纪上半叶,长期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重兵集团1919年,都督府撤销,改设关东厅,成立关东军,首任司令立花小一郎,司令部设在旅顺,直接隶属于天皇 1926年进入昭和时代后,日本加紧推行侵略中国和准备对苏作战的大陆政策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国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次年炮制伪满洲国,司令部迁至长春,司令兼任日本驻“满”大使和关东厅长官,掌握伪满军政大权从此,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残酷镇压中国抗日军民,疯狂掠夺粮食和矿产资源,把中国东北建成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重要战略基地 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1932年,建立满洲国1939年5月,满洲军队跟蒙古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後演化成为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朱可夫指挥六个旅七万名苏联远东军,以机械化部队击败两个师团约四万名关东军一万八千名日军战死或受伤日本全国震动,平沼内阁请辞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及参谋长矶谷廉介被撤职。
1942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後,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线在1943年战况逆转後,不少关东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被歼灭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参战历史 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中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 ,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 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部关东军从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挥,独立性大大增强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磨刀霍霍的关东军借机从南满铁路属地冲出,一天内便占领沈阳、长春、辽阳等城市与此同时,关东军开始急速增加兵力:1931年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1932年达到6个,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1937年达到7个,1938年9个,1939年11个,1940年12个。
1941年七八月间,为了配合纳粹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苏联为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并再次调集大量部队囤积东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太平洋战场的炮灰 眼看德国进攻苏联受挫,日本十分忌惮,不敢贸然进攻苏联趁英法等国忙于欧洲和非洲战事,无力东顾之机,日本人决定先发动太平洋战争关东军于是奉命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次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惨败,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守势关东军也不再敢主动挑起事端1942年下半年,日本《陆军综合作战方案》专门指示关东军,要“防止对苏发生战争,维持北方静谧状态” ,但仍在继续扩充关东军力量1942年10月,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指望这支“精锐之师”能够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1945年1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
可是,关东军不但没能扭转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反而白白充当了对美作战的炮灰4月初,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