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ppt

1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71106511
  • 上传时间:2024-08-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9M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第四节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 一、墨家墨家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的教育主张•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墨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曾做过宋国大夫,当过制作器具的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一)(一)“素丝说素丝说”与教育主张与教育主张1.“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人性不是先天形成的,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颜色的丝,即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不同的人性全是因为后天不同的环境与教育造就成的,而非先天有善恶之分、智愚差别,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墨翟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2.墨翟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教育通过使天下人“知义”实现社会的完善,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受教育的。

      墨翟将对人的教育看成是“爱人”、“利人”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二)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二)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1.墨家主要植根于“农与工肆之人”,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2.“兼相爱,交相利”(互爱互利,利己与利他统一)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即“兼士”或“贤士”兼士有三条标准:3. (1) “厚乎德行”,即道德的要求4. (2) “博乎道术”, 即知识技能的要求5. (3) “辩乎言谈”,即思维论辩的要求 (三)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三)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政治和道德教育 主要是墨家的十大纲领,即“十论十论”:通过“兼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睦;通过“非攻”去除“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征战;通过“尚贤”破除世袭特权,实现贤人政治;通过“尚同”统一人们的视听言行;通过“节用”、“节葬”、“非乐”制止劳民耗材;通过“非命”鼓励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强不息;而“天志”、“明鬼”则表明天与神鬼通过惩恶赏善的意志力量,来约束下界的统治者谨慎行事其中,“兼爱”是核心 2.科学和技术教育科学和技术教育 这是墨家教育内容中最有特色的方面,包括生产技术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实际本领。

      墨家在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及心理学等许多方面3.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论辩,雄辩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他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辩乎言谈”是墨家私学教育的要求之一墨翟在中国古代逻辑学史上首先提出“类”、“故”的概念,提出“察类明故”的命题,要求懂得运用类推和求故的方法 (四)(四)教育方法教育方法 1.主动主动 墨子不赞成儒家“叩则鸣,不扣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因为它容易把学生放过去,墨子强调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倡积极的说教和劝教,但却忽视了启发,忽视了学习必须具备知识和心理的准备2.创造创造 墨子批评儒家“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对古代的好东西应该继承,而在今天则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希望好的东西能够更多一些这既反映了墨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又表现了他在学习与教育方法上重创造的特点3.实践实践 孔子重行,强调的主要是道德实践,而且十分强调思想动机的问题,要求慎其独处;墨翟则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志是动机,功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更着眼于“功”,即实践效果。

      4.量力量力 墨翟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其一,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其二,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要求对学生“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二、法家二、法家“以法为教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 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 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 (一)商鞅的教育主张(一)商鞅的教育主张• 商鞅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特别重视为新兴地主阶级培养革新变法的人才他提出“ 壹教壹教”的教育纲领,“壹教”的实质就是执行新兴执行新兴地主阶级的统一教育地主阶级的统一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令、政策统一人们的思想。

      •凡不符合法令的言论,不听;不符合法令的行为,不赞扬;不符合法令的事情,不做一切的言论、行动必须根据新兴地主阶级的“法”为标准•明确指出“法”是地主阶级的生命,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法治”的教育1.教育主张教育主张:加强农战农战教育 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为了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 3.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耕战之士耕战之士”,就是那些在进行兼并战争和发展封建经济中对新兴地主阶级作出了实际贡献的人 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法令和对耕战有用的实际知识 (二)韩非子及其教育思想(二)韩非子及其教育思想•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 ) 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主义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思想政策,把新新兴地主阶级的法令、政策兴地主阶级的法令、政策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性恶论性恶论:人具有趋利避害之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利害关系人不能自觉为善,管理必须用严刑峻法 2.以法为教以法为教:废除、清算古代奴隶制的文化典籍和道德说教,特别是儒家所尊崇的“礼、乐、诗、书”和“仁、义、孝、悌”这一套东西,把新兴地主阶级的法令、政策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

      3.以吏为师以吏为师: 就是要选拔和任用一批忠于新兴地主阶级“法治”路线,能够“明法”、“知法”、“行法”的政治官吏担任教师把解释和宣传法令、政策的权力掌握在经过严格和慎重选拔的官吏手中 4.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智术之士智术之士”或“能法之士能法之士” 这些“智术能法之士”就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治路线的革新人物,并且是积极拥护“耕战”政策而为它进行斗争的战士 如何看待法家教育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韩非的法家思想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中的激进派利益的,它是一种进步的思潮,对建立地主阶级的统一政权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也反映了地主阶级反动性的一面,即对劳动人民实行思想统制思想统制的愚民政策韩非的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文化专制主义的思想,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学术流派的繁荣也是极为不利的•取消文化知识的传授,抹煞了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是违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一点是先秦法家教育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总结与对比•思想来源:•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墨家(墨翟) VS 法家(韩非)“素丝说” “性恶论”兼爱、非攻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兼士或贤士 耕战之士、能法之士古代文化知识 法令、政策 实用知识和技术教师主动说教 官吏向民众强灌法令政策 VS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