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的诗词人生.docx
11页李清照的诗词人生(2013-05-16 00:04:14)转载▼标签: 分类:【中华女子诗园】任雨玲《世界诗学》《雨中百灵》唐玉宋婉教育【女诗人乃诗界之半边天也,中华诗园特辟“中华女子诗园”,宗旨为展示历代 女诗人诗品人品,促进中华诗歌大发展开园之际,特推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之 诗词人生,以为抛砖引玉也李清照李清照的诗词人生死水吧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学发展史上,地位显著的女作家却寥寥无几宋代的 李清照(1084——约1151),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丰富的艺术实践,独创的 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长于诗词,通晓音律,工散文,能书画,多才多艺, 在诗词、文、赋、文艺批评等各方面都有杰作,今择其要简析之李清照之身世李清照,于1084年生于山东济南,自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大诗人 苏轼的得意门生,母亲是大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能文,可以说她生养于书香 名门优裕的门庭,良好的教养,清照少年可谓无忧无虑从早期词作来看,闺 阁之中,整日梦回读书,乘兴荡舟;邀伴斗草,懒荡秋千十八岁时,于太学生 赵明诚喜结伉俪丈夫是次当时著名的金石家,新婚燕尔,两人一起校勘古书, 唱和诗词,赏鉴书画鼎彝夫唱妇随,调笑撒娇,曾作词: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浣溪沙)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天真娇艳,无所顾忌,将少妇的娇美率真天性和盘托出,一览无余,这是 她生活中最美满幸福的一段时光,结缡未久,明诚仕途动迁,先任礼部员外郎,又任吏部侍 郎,后历任淄州太守,建康知府,湖州知府其间离多聚少,清照独居闺中,常 恨秋凉夜长,独对黄花,遥望征雁,将满腹离情别绪,化作相思司,都付与流水 落花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据元伊世珍《琅環记》载:“明诚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 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此词曾传诵一时,表白了自己细腻真实的少妇心理 后逢战乱,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金石书 画生离死别之时,明诚至嘱羁留在危城之中的妻子,城破之日,从众逃难,“必 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 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金石录后序》)1126 年,金兵南下,两河沦陷,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南渡赵明诚避 难途中,染病不起李清照千里迢迢,见到丈夫时,明诚已病入膏肓,取笔作诗, 绝笔而终这一段惨痛经历,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已有详细记述,读来令 人沧然涕下。
李清照晚年,颠沛流离,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后依傍弟弟,客 居金华曾以文祭亡夫:“白日正中,叹庞公之机敏;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孤独凄惶之苦,国破家亡之恨,凝于一身,使她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在 一起,愤然高呼:“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上工部尚书胡公》) 李清照一生,遭遇坎坷,但无论伤怀于离愁别恨,还是慨叹于国破家亡夫死,都 没有泯灭她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她用诗词抒发对生活的热爱追求,用诗词抒发离 情别绪,用诗词抒发亡国亡夫之思,用诗词抒发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真是天下 第一才女,奇女!二、李清照之词李清照的作品,据《宋史艺术志》所载,有文七卷,词六卷,今均佚失 现在所流传的《漱玉词》,为后人所辑李清照之作,多为记述自己所感,社会生活环境不 同,内容也不尽相同,读之,正面可以窥知其身世变迁的历程,侧面可以洞察当 时社会的风貌她的词作特点为:早年之作美而艳,中年之词感慨生情,晚年景 况则满目凄凉一)春之歌 春天是开花的季节,李清照少年时期,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一路欢歌, 一路飘香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两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中两颗罕见的明珠上首以白描手段, 追记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下首描写词人的闺中生活,流露出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 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少女形象,以及她那深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 生活情趣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作者以外物形象刻划人物形象,以具体的艺术意境体示抽象的内 在情思,描绘了一位少女,春睡梦回,不堪柳棉辞枝,懒荡秋千的神态,逼真地表现了少女 怀春,感春,惜春的情怀李清照早期描写新婚生活的词也艳丽多姿,情趣盎然深夜,“绛绡薄, 冰肌莹,雪腻稣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凉《采桑子》)新妇身姿艳美娇丽,娇妻 心理多情含蓄清早,“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 纱》)依被托腮,欲笑不笑,故作神态,着意逗趣生活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人面花面两相映,人面要比 花面俏,女为悦己容的情态毕现(二)夏之思 多情自古伤离别,赵明诚赴任在外,李清照的闺中生活闲暇,空虚,寂寞。
少妇们在空虚、 寂寞的生活中所形成的离情别绪、闲愁深怨在男权社会中是普遍的、必然 的现象李清照作为广大妇女的代言人,用凝练的艺术手法把这种愁和怨深刻而 又巧妙地表现了出来《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李清照写自己思念明诚,又设想明诚也思念自己;自己相思难熬,又设想 明诚也不易排遣身处异地,两心相通以独特的角度将相思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 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 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自古写离别,多写临别之情或别后之感这首诗妙在写别前,写别前对别 后的设想作者用吞吞吐吐,曲曲折折的方式,表达了女性所特有的深婉而细腻的感情词 的最后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唱三叹,曲径通幽,极尽相思之苦《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 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词写李清照和丈夫分别后的感受看似伤春,其实思人浓愁淡写, 情愈浓烈含蓄、显豁的背后压抑着浓浓的思绪这类词,离别的愁越浓,说明对丈夫的爱 越深,表现了当时妇女们对应当具有的正常爱情生活的追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处透东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又是一首含蓄的词,从字面上看,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 寻味,她的每个字又都浸透了这一点结句“人比黄花瘦”更妙,花因秋风吹凉而瘦,人因 相思,比花还要瘦《行香子》草际鸣,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来,浮 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 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词人为牛郎织女的长期分离鸣不平,为他们的艰难想见 出一把同情泪正人间天上愁浓”,这离愁别恨是牵牛织女的,也是词人自己 的,借人喻己,委婉含蓄清照作词,或由远及近,或由人(物)及己,千折百 回,总能达意三)秋之愤南渡之后,李清照遭遇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饱尝了人世凄凉况味, 直至晚年,更是满目愁惨她以凄楚哀苦的心境眷念着北方已失的故土,将个人命运和国家 民族的命运融和在一起,抒发自己的幽愤。
因此,后期之作苍凉激越,多寓故国 黍离之悲《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少女时代曾“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少妇时代也曾“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而今想要泛舟抛却这许多伤心事,但国破、家亡、夫死,诸多灾难凝于一 身,那小小的轻舟如何载得动?只好将这憔悴身,蜷缩于人家帘儿底下,听人笑 语《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霄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 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今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怕见夜见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清照晚年的词,非常具体地、生动地反映了她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而对 于物质生活的变化则很少涉及,这首词多少透露出了一些首先说“中州盛日,闺门多 暇”,反证了词人暮年,闺门少暇,早年闲适的生活情趣恐怕早已被琐屑的家务 劳动所代替其次说“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人决不是住在深宅大院,有 重重门户的大户人家,而是住宅浅狭,开门见街,垂下帘子便可听行人说话的一 般市民,其穷困潦倒之生活可想而知。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二 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语气由舒缓变为急促,由哀婉变为凄厉,以豪 放纵恣之笔抒激动悲怆之怀,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述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 简直是一篇悲秋赋,惟有以赋体读来,才能得其要旨,此乃词人晚年成熟之上乘 作品梁乙真评说此词: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读之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运辞之技巧,描写之真切,可谓极艺术之能事也纵观李清照的词,清新婉约,她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能炼字、炼句、炼 意、炼格,自成一派,人称“易安体”清代王士祯盛称她为北宋词坛婉约派宗主,可以说, 李清照的词体现了婉约派的基本特征:第一, 约词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 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才的词作家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 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婉约派代表词 人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流传之广李清照的词,音节 谐婉,情调柔美,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特别是《声声慢》,以双声叠字入词, 一气呵成,读来如珠落玉盘,音韵铿锵和谐,余音饶梁第二, 言情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抒写爱情,反映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抒写离愁别恨,表露闺中少妇长期独居思夫的苦 闷和幽怨;抒写感时伤世之情,词人将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或打入艳 情,或寓于物象,表面看咏物抒情,实际上却别有寄托繁杂的情感,多采的表 现手法,丰富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也是北宋婉约词空前繁荣的原因之一李清 照被推崇为婉约派宗主,主要是因为她少年、中年、晚年的词作,涵盖了当时各 个阶层在社会盛衰演变之际的普遍心理,将人之所想,人之所言融汇到高超的艺 术形式中,因而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美取胜”是婉约词的又一特点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词人们将优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谐地统一 起来,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有时,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 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
一首诗,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李清照《入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