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认同调査报告.doc
9页民族认同调査报告当代人学生民族认同意识调杳研究课题组成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育分歧、有差异,经过千百年的碰撞融合,民族团 结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学生群体的民族认同状况,分析具民族认同意识所呈现 的特点与问题,为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认同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我 们课题组利用组织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青岛部分高校中针对人学生民族认同意 识状况展开调杳问卷共设铭17题,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当代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状况问卷调查的采 访对象是青岛地区高校的学生,包括青岛科技人学、青岛大学和中国海洋人学的部分学 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均有参加,男女比例约各占一半,汉族与少数 民族学生的比例约为9: 1 (汉族学生591人,少数民族89人)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800份,收回问卷753份,有效问卷680份(在调查回收的问卷中,有没有做完和随意作 答的,此类问卷经过课题组分析后作为无效答卷处理)一、问卷分析1由此数据可以看岀,约占75%的同学对木民族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约占15%的同学对 自C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圭要是由于学术素养的缺陷,导致只 令少部分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佇着十分深入的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绝人部分的 学生,都对本民族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有关民族文化、民族特点的宣传与教育仍不 可懈怠,仍育15%的同学对本民族没有什么了解,遑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民族文化是一 个国家强人的精神支柱,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必须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宣 传,让更多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识,对木民族发展丿力程的认识根据以上的调杳结果,不难看岀,有人约50%的被调杳考对木民族给了极高的评价,约 40%的人认为木民族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只有极少部分人(约占5%)认为本民族发展滞 后,另有5%的人对本民族没有什么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汉族学生人普遍认为本民 族水平先进,而少数民族的被调杳者则普遍认为木民族十分普通由此可得岀结论:人部 分青年学生都对本民族有相当的自豪感,这是令人欣慰的,但仍有不少汉族人学生潜意识 中过分看高白己的民族,轻视少数民族,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对木民族的优点和特点认识不 够,这都说明,在我国当前,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平等教育和民族文化宣传的力度仍有待 加强3. 您对木民族语言的掌握情况:从调查结果來看,所有同学都能较为熟练地使川汉语,被调杳的少数民族学生中,绝人 多数同学(约占69%)对木民族的语言“不熟练,只会其中某儿个词语和习惯用语”,约 有20位同学(约占22%)对本民族的语言“完全不会”,只有8位同学(约占9%)对木 民族的语言“熟练”。
这反映了少数民族学生已经逐渐“汉化”,他们都能较为熟练掌握 汉语,但是对木民族的语言,能够熟练掌握的却很少,绝人多数被调杳的少数民族同学对 木民族的语言“不熟练”或者“完全不会”一方血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的认 同,实则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另一方血乂说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仍不够,如果 不及时抢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这些文化面临灭绝的危险4. 您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从以上数字來看,将近约48%的人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小“没有必要”或者反对 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这个调杳数据比较令人吃惊,可能育汉族学生的人汉族传统思想的 因素,认为只存在汉语即可,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无需存在;也有学生不了解少数民族语 言的存续意义,少数民族语3言的存续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也有学生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交流主要是 使用木民族的语言,因此没令必要开设木民族的语言课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 民族感情、培养民族意识、保持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或和手段5. 当您听到其他民族的语言会育什么感觉?本次被调杳的同学中,汉族、少数民族的比例与我国的汉族、少数民族的比例人致- 致,木题的分析人致可排除民族因素的影响。
从调杳结果可以看出人多数同学对其他民族语言并不排斥,甚至有些同学非常喜欢具他民族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国家, 从人数最多的汉族到人口最少的珞巴族,无一不拥有各自的丿力史、文化如此多的民族汇 聚在一起,必然会产生相互的排斥纵观丿力史长河,无不如此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 歧视,有排斥,有争斗,有裂痕,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各民族Z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有磨 合,更有融合和认同由本题的调杳结果可以证明,至少在语言上,相互间的排斥的情况 已经非常低,人多数人已经走出了原來的“木民族意识”,乐于去接受异族的语言6. 您喜欢本民族的音乐吗?根据问卷统计,85%的同学对木民族的音乐是“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有13%的同 学选择“不喜欢”,还有3%的同学选择“没有了解,不知道”调杳小,绝人多数汉族同 学选择“非常喜欢”、“比较喜欢”,而选择“没有了解,4不知道”的绝人多数都是 “少数民族同学”,原因主要有两个方曲:第一,不少少数民族同学从小在汉族的文化传 统氛围中成长,对木民族的文化没有什么了解,他们已经逐渐汉化,“少数民族”只是存 系他们身上的一个符号而第二,部分少数民族的某些传统文化,包括音乐,因为长期 没有得到传承,已经逐渐消亡,作为年轻的一•代,根木不了解这些文化传统。
联系第:3题 的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逐渐走向消亡,需要进行抢救性的继承;当然,事实也表明,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各民族正在消除彼此的畛域,正在彼此同化、融 合,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7. 如果学校举行人型民族活动,要求穿民族服装,您会选择:根据调杳问卷分析可知,只H 15%的人学生在民族活动中坚持只穿本民族的服饰,29%的 同学首选木民族的服饰,其他的同学或者选择H己认为比较漂亮的服饰,或者表示无所谓 穿什么这反映了现代的人学生具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彰显自己自由的个性,相当部分学 生的民族归属感并不强,他们的民族差异感较小L□&您通常和哪些民族的同学交往?根据调杳问港分析可得,7%的同学只喜欢与本民族的同学交往,4概的同学比较倾向与 來自同一哋区或同一民族的同学交往,有48%的同学不在乎对方是来自什么民族或地区这说明绝人多数人学生在与同学交往 时没有民族歧视,更关注彼此是否令共同语言但是,对绝人多数同学來说,家乡观念、 民族观念在同学交往过程中还是史容易引起亲近感在调查小,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育69位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和本地区或木民族同学交往,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想接触史 多地区、更多民族的同学,从而更好地感受其文化。
这反映了部分同学对异地、异族文化 的好奇与憧憬9. 如果在人学阶段谈恋爱,您对以下择偶标准的排序人学或者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是较少 掺杂金钱物质利益的,根据此次调杳的结果分析,人致可以证实这一论断同学们最关注 的是对方的内在品质,其次是对方的家庭所在地,而对方的民族成分排在第三位调查结 果显示,在婚恋6问题上,同学们对其他民族并没令什么偏见,但是对异族通婚仍有诸多顾虑,主要是不 同民族之间的风俗存在差异性,年轻人担心后续影响但是,总的來说,民族的成分并不 影响现代年轻人的恋爱价值观10. 你介意跟其他民族的人结婚吗?调杳结果显示,有40%的同学“非常介意”或“介意”与具他民族的人结婚,有55% 的同学表示“无所谓”或“不介意”综合第9题的结果,能够比较清楚地表明:超过半 数的同学认为民族成分并不影响口己的婚姻而40%的同学“介意”与他民族的人结婚, 主要是出于对他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等民族文化的不适应、不接受,害怕引起 矛盾,而影响婚姻生活从问卷调杳所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令79%的人对自己生活坏境中出现其他民族的人 “不介意”、“无所谓”或者“非常喜欢”,而真正“介意”的只有21%。
这基木上能反 映当代人学生的民族交往观对于身边的其他民族的同胞,绝人多数的同学并不排斥,他们认为同属华夏子孙的各民族同胞尽管在某些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存在不同,但完全可以 相互沟通与交流,各民族同胞均为i家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与汉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菲7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方血,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 行民族区域口治政策,另一方血,国家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 发展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某些由于丿力史原因积累的矛盾早已消亡,各民族人民之间实 现了互信互助、共同发展,民族融合的洪流已经无可阻挡12. 您喜欢本民族的传统活动吗?从调杳结果可知,68%的同学对于木民族的传统活动抱有较人的兴趣,“不太喜欢”或 “不喜欢”的只占11%o在长期的丿力史演进过程中,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丿力史与文化,各民族都或多或少地保 存了某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不少民族传统的精华丿力经千百年 而保存下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军者,对于祖辈们留下的传统文化 之精华,应该努力地将祖国的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13. 国内人学某些专业不再开设语文课,却把英语作为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学生认 为“没有影响” ,35%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有没有影响” ,50%的学生认为有影响,会冲 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会降低民族认同感。
现在社会上“外语热、汉语冷”的现象比 较普遍,当然,这是全球化背景的产物但是,我们必须正确审视母语与外语的教育8问 题民族认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我们不是排斥外來文化,进行外语教育是必要 的,但是母语文化是民族的、国家的,民族文化是在与人类文化的互动中发展起來的,我 们要强化母语教育,不仅要研究自己母语教育的经验,还要研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加 强自己母语教育的经验,从中茯得启发14. 对于当前流行的“哈日”、“哈韩” 一族,有人认为应该做出一•定的干涉,您的态 度是:“哈”的用法源山台湾,意思是说“菲常想要得到,模仿,近乎疯狂程度”所谓哈日 族、哈韩族是指一群狂热追求日木、韩国流行娱乐文化打扮行为的人调杳结果显示,有 44%的同学认为要对“哈日”、“哈韩” 一•族的行为做出一定的干涉,其实反映的是人学 生对盲日追从外来流行文化的忧虑当代部分青年的“哈日”、“哈韩”行为,我们也需 要辩证分析应该说,日韩流行文化的出现与世界范I韦I内伴随着现代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 补会而产生的人众文化、实川哲学、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文化潮流不无关联它在一定 程度上对拓展高校思想教育资源,开阔人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日常生活,都具有积极作 用。
但是,对LI韩流行文化过度沉溺,会妨碍学生对木民族文化的认同,会直接干扰青年 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可能会促使青年学生过分追求娱乐,将学生引入虚拟的社会交往 之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其至会诱发道德问题这必须引起我们教育界的反思 915.韩国江陵端午祭“中遗”成功,您对此的感受是: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而举行的庆典活动,2005年 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它与中国的端午节并不是一冋事但韩国江陵端午祭“中遗”还是引发了国人很多的思考此次问卷调杳,90%的同学 的感受是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刺激,由此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讨论可以说,国 人C经把传统的东西看作是我们的文化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点很可贵但是我们不能 单纯地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川遗”成功是抢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建 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发扬光人从统计数据看,70%的学生更喜欢西洋音乐,只右T5%的同学明确表示喜欢民族音乐自 鸦片战争以來,两方文化随着战争接踵而至,越來越多地影响国人的生活我们在得到外 來文化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一些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