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大事年表.doc
13页生物学大事年表约公元前5000 年古巴比伦人及亚述人就知道枣椰树有雌雄之分公元前 4000年中国开始养蚕公元前 2500年从医生作手术的古雕塑我们可以找到埃及外科医生施行手术的证据,表明那时已有一些解剖学的知识约公元前2000 年穆拉比王朝时,第一次报道了人工授粉约公元前1600—前 1100 年甲骨文中有 500 余条关于疾病的记载约公元前 1100—前 771 年此时的医学分为“食医”、“疾医”、“病医”和“兽医”公元前 10—前 9、8 世纪之间荷马的《伊利亚特》准确地叙述了不同创伤的后果公元前 610—前 546 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一种没有固定形态和性质的物质,称为“无定限”,由此产生热与冷、形成水,再形成土、空气和火他提出生命是在泥土内自然发生的,最初产生动物和植物,以后产生人;最初的人像鱼,生活在水中,以后脱去鱼的外皮,到陆地上生活公元前 560-前 480 年释迦就已经有医学学校了约公元前 500年阿尔克莽发现了视觉神经,并且认识到,大脑是感觉和理智活动的中央器官约公元前 495—前 435 年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流向心脏,并由心脏流出,健康有赖于人体中所谓四种元素的正确平衡。
公元前 488 年—前 428 年阿那克萨哥拉用动物进行实验,并且用解剖方法研究它们的构造公元前 460—前 377 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公元前 476—前 222 年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公元前 427—前 347 年亚里士多德描述了 500 多种动物并予以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约公元前372—287 年泰奥弗拉斯托斯所著的《植物研究》写了《药物论》,论了近千种药物,为现代述植物术语学提供了最经典的原始材料,也是西方最早的本草学著作公元前 335—前 280 年希罗菲卢斯把人体结构与大型哺乳类结构进行了比较。
他认识到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智慧的所在,并把神经区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把血管区分为动脉与静脉约公元前 200年由汉朝初年写的《尔雅》,把植物分为草、木两大类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从战国至汉初陆续写成的《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记载动物 270 种,植物 160 种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 365 种,其中植物药 252 种,动物药 67 种,矿物药 46 种23—79 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37 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约 41—90 年迪奥斯科里斯随罗马远征军到过许多国家,广泛考察了植物110—180 年鲁弗斯是罗马时期的解剖学家,他明确描述了视神经和眼球构造,认识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都与脑子有联系,心跳是脉搏的原因98—138 年索兰努斯是希腊著名的妇产科和儿科医生,他有关妇科病,妊产及婴儿护理方面的著作,支配医学界长达 1 千年之久约 130—201年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533—544 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
约公元 1 世纪塞尔苏斯所著的《医学》是最优秀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他本人虽不是一位临床医生,但他主张清洁:伤口必须洗净并涂以食醋,百里香油之类的东西,这些物质都有消毒作用他还确定了炎症的 4 个基本特征:红,肿,痛,热980—1037 年伊本·西拿的著作是《医典》是古代和穆斯林全部医学知识的汇合,它作为欧洲大学医学教科书一直沿用到 17 世纪约 1275—1326 年意大利解剖学家蒙迪诺·戴·卢齐亲自解剖尸体,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于 1316 年出版了《解剖学》一书,在阐述人体结构时也记述了器官的功能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绘制了前所未有的精确的解剖图,首次提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1530—1536年德国植物学家 O.布龙费尔斯撰写并出版《草本植物志》,摆脱前人书本知识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观察,对植物做了生动逼真的描述1539 年博克所著的《新草药志》出版于 1539 年,该书不仅描述细致准确,而且还打破常规,对 700 种左右的植物根据相似结构作了分类。
1542 年富克斯的著作《植物志》于 1542 年问世1543 年比利时医学家 A.维萨里所著《人体的结构》出版,首次否定加伦关于血液通过心脏中膈细孔而运行的论点,并作了其他修正,创立近代人体解剖学1553 年塞尔维特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提出了血液在心肺之间进行小循环,向权威的加仑进行挑战1554 年马蒂奥利在 1554 年出版了《评第奥斯科里斯》一书,他以观察为基础详尽地注释和评论各种植物,还用各种语言注明了植物的名称1583 年意大利医生、植物学家 A.切萨皮诺以果实为基础提出植物分类系统,完成巨著《植物十六卷》1570 年洛贝尔的《植物新志》于 1570 年出版,他收集了约 12000 种植物,并尝试按照叶的形状把他们分成科这本书被后世认为是现代植物学的里程碑,其中由他提出的一些植物的属名沿用至今,而他关于确定植物的属和科的见解后来被林奈接受和发展1551—1587年格斯纳编著的 5 卷《动物志》相继出版,按字母顺序编排了文献上所有的动物1596 年中国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52 卷刻印出版它记述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订正前人之误,明确规定部、类、种三级分类程序分植物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分动物为虫、鳞、介、禽、兽、人六部。
每部(除人之外)之下又各分若干类类之下分种对生物的形态、结构描述之仔细和以此为基础的较准确的分类,均超过了前人160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1628 年英国医生、解剖学家 W.哈维所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出版,建立血液循环理论1660 年意大利解剖学家 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并且提出植物的各部分是由“小囊”(即细胞)组成1665 年英国物理学家 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细胞”并出版了《显微术》1668 年意大利医生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1677 年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率辨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发现了人的精子1682 年英国植物学家 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1686 年英国博物学家 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在其中讨论了种的定义1694 年卡梅拉里乌斯观察到植物的性别、花粉及受精作用等现象,推动了植物胚胎学等的发展。
1727 年黑尔斯提出植物是通过叶子吸收空气中的某些成分,使它转变为植物体内的固体成分他还在《植物静力学》中叙述了关于树液流动、压力、蒸腾作用、失水和空气交换气体等方面的 124 个实验,他被认为是植物生理学的创始人;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医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中记载,1688 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1735 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首先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其后又使用了国际化的双名制1744 年哈勒对人体生理解剖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他通过实验并应用动力学原理,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研究各种器官及器官系统的形态和功能特别是肌肉的“应激性”和神经的“感受性”,出版了专著《人体生理学纲要》,被称为“实验生理学”之父1761—1766年克尔罗伊特是第一个从事植物系统杂交研究的科学家,他成功地用黄花烟草与另外一种烟草杂交1771 年英国化学家 J.普里斯特利用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恢复蜡烛因燃烧而“损坏”了的空气。
1777 年拉瓦锡确认动物呼吸是一种缓慢的燃烧过程1779 年英恩豪斯在 3 个月内做了 500 多次植物对空气影响的试验,指出植物只能在阳光下通过其绿色部分改善空气,在阴暗处或夜间,植物也会“损坏”空气1782 年塞内比埃证明植物利用溶于水的“燃烧过的空气”可恢复空气的活性1800 年,他出版了《植物生理学》,在书中,他叙述了:在光中的植物所释出的氧,是来自它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而只有绿色部分,而不是其他部分都能完成这个分解过程的,而且自然界中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养料1791 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证明用静电刺激蛙神经,能引起与其连接的肌肉收缩;发现了神经的电传导现象1793 年施普伦格尔发表了一本书,他明确地阐述了昆虫在植物受精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植物界存在同种不同花之间或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受到达尔文地热情赞颂1796 年英国医生琴纳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防天花,实现了人体的主动免疫1797 年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在《发生论》中,根据植物器官与鸡胚的发育,阐述了发育的渐成特性,主张后成论1802 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和德国博物学家特雷维拉努斯分别采用“生物学”这个术语1804 年瑞士化学家索绪尔阐述绿色植物以阳光为能源,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形成有机物和氧的光合作用过程。
1805 年法国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各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理论他用比较解剖学方法研究绝灭动物的化石遗骸,提出灾变论1809 年拉马克所著的《动物哲学》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进化思想,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物种进化的机制1825 年马让迪用小狗做实验,证明脊髓的前神经根是运动神经,即把冲动传至肌肉引起运动后神经根是感觉神经,即把冲动传导到脑,转化为感觉1827 年俄国胚胎学家 К.М.贝尔发表《论哺乳动物卵的起源》,首次准确地描述了哺乳动物的卵1828、1837 年又出版了《动物胚胎学》这是最早的比较胚胎学著作1828 年德国化学家 F.沃勒发表《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第一次用非生命物质为原料合成原来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尿素1830 年中国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他根据对尸体的观察,重新绘制脏腑图,改正中国前人旧说,正确地区分了胸腔、腹腔的部位,指出隔肌之上只有心脏、肺脏;其余内脏器官均在隔肌之下记述了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纠正了“肺有二十四孔”之误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还提出听觉、视觉、嗅觉均与大脑有密切联系的看法;G.B.阿米奇了解到花粉管在雌蕊中的行为和作用。
1831 年英国植物学家 R.布朗确认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 M.J.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 T.A.H. 施旺通过先后分别发表《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1840 年德国化学家 J.李比希所著《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出版,推翻植物的“腐殖质”营养学说,创立矿物质营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