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词鉴赏: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6093636
  • 上传时间:2022-0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2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词鉴赏: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译文 温暖的太阳照射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嘹亮,督促仆人上路 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亮,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特别孤独的 解释 泥融:泥泞 行(xíng)人:裴坦,字知进,进士及第,任宣州观看府判官,诗人故旧至交 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

      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清弋(yì)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县西,长江下游支流 的的(dídí):鲜亮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服 悬旆(pèi):挂在空中的旗帜,这里形容心情空虚 故国:家乡,指长安 赏析二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示意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绕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风光美丽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表达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表达,语言精炼美丽,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亮,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示意了大事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亮的样子。

      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旧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特别孤独的 后面四句,借助风光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鉴赏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胜利,从中可以领会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马上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温暖的太阳照射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

      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好像在督促仆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 三、四两句又展现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示意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绕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风光美丽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表达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表达,语言精炼美丽,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亮,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示意了大事的进程,手法是非常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风光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亮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

      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旧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终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特别孤独的 诗的前半局部环境描写与后半局部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剧烈比照: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爽,阳光是那样光明,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忱自信,四周一切都包孕着生气,布满了盼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苦痛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反面着上雪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颜色更加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创作背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马上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