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谭嗣同诗歌的风格.docx
10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 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学 校: 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姓 名: 曾庆伟学 号: 061130209年 级: 06 秋中文本科指导老师:张本福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 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提纲序论本文从谭嗣同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多方面的生活经历和崇高的理 想为基础,来论述谭诗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风格及形成 本论:一、 风格特征一慷慨悲壮,遒劲雄浑1、 题材的选择2、 选择喜欢的物象群3、 运用想象表征二、 风格渊源一时代,民族和个人1、 时代风尚,文学环境,民族传统2、 个人际遇,文化修养,艺术才能和个人特征结论:谭诗的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诗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 性色彩,显示出一种阳刚之美,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 我们应该格外珍惜这部分宝贵的诗歌遗产,充分肯定它在中 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曾庆伟2008 年6 月摘要:谭嗣同,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 他不仅是我国近 代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生活经历及个性, 气质,情操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谭嗣同 诗歌风格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湖南浏阳人 ,他出身于官僚家庭, 在改良主义思潮的激荡下,成为一个最激进的思想家和活动家 ,在文学上谭嗣同 也是一个勇猛的革新者.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他不仅是我国近代有影 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 较高成就,尤其是他的诗在中国近代诗坛占有显著地位长期以来,学术界侧重于研究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而对于 他的诗则重视不够,从他殉难至今,见诸报刊的有关研究文章还是寥寥无几尤 其是关于他的诗歌的风格,在已出版的专著和论文中,只提出了简略的见解 汪辟疆认为,“诗则瓣香杜甫,沈郁顿挫,得杜为多,间效昌谷,亦能奇丽” 陈丹晨认为,“谭氏的诗风是粗犷雄浑,狂飙式的„„悲壮而苍凉,具有特别 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关爱和则认为:“他的后期的诗作,数量不多,但风格 已归于统一,以慷慨悲凉为主这些看法,大都侧重于对谭嗣同的政治抒情风格的评价,而忽略了他的山水 诗,显然不够全面我个人认为,谭嗣同的诗由于有广阔的漫游生活和崇高的理 想抱负做基础,因而格调严正,感情真挚;由于时代、民族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 因,更具有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艺术风格。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谭嗣同的诗正是他愤愤不平的鸣声他所 生活的时代,是整个封建社会行将灭亡,封建思想体系正在全面解体的时代具 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爱国心的谭嗣同,处于这特定的时代,伤时感事,写了许多 忧国忧民的政治抒情诗和“托物言志”的山水诗有人认为“风格即题材”事实上,诗人的风格首先表现在他的题材选择的一 贯性上面对国家多难的现实,谭嗣同在一些诗中不断慷慨高唱:“壮怀消不尽, 马首向临洮”(《角声》),“少有驰驱志,愁看睥肉生”(《马上作》)“束发远行 游,转战在四方“(《粱河吟》),”“有约闻鸡同时舞,灯前转恨漏声迟”(〈〈和仙 淳除夕感怀四篇〉〉其四),“一朝马革孤还日,绝胜牛衣对泣时”(《汉口别仲兄》) 这些诗句,唱出了一曲曲渴望从戎、为国捐躯的壮歌和现实无情、悲壮难酬的悲 歌诗人惜的是时光易逝,忧的是国事危艰、愁的是年华虚度,想的是为国效力 其忧时爱国之心、有志难酬之愤溢于言表,显得悲壮沉郁,感人至深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谭嗣同悲愤地写下了《有感一章》:“世间无 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人悲愤欲绝 地和泪呼出“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样一个极其严肃的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 扣人心弦、启人深思、令人警醒。
诗人长歌当哭的感人诗句,表达了全国亿万民 众的共同心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 胆两昆仑这首题为《狱中题壁》的七绝,是谭嗣同的绝笔,是最能体现他英 勇献身精神的诗全诗表现了他临难自若、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也反映了他对 维新事业的殷切期望,情辞激越,气雄千古谭嗣同也写了一些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如《六盘山转饷谣》、《儿缆船》、《罂 粟米囊谣》等这类伤时感事、忧国忧民的诗歌在谭诗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所蕴涵的反对 封建专制、反抗外侮的思想,正是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人所思所想和努力追求的 东西;他所吟唱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举国人民、特 别是一些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和精神要求其次,每个诗人都有自己喜爱所选用的物象群,这是形成诗人风格的重要因素 之一在山水诗中,物象群的特点则更为明显谭嗣同的诗多描写高山、大河、 骏马、佩剑、角声、夕阳、秋夜等具有崇高、悲壮美的物象,来抒情写志客观 物象一旦进入他的诗,便带上了他的主观感情外射的豪放悲壮的色彩,具有苍劲, 雄浑的特点秦山奔放竞东走”(《秦岭》),“钟南巨刃摩天起”(《陕西道中》), “独立乾坤迥,坐观江海流”(《晨登衡岳祝融峰》)等诗句,选择的物象是高山、 大河、气势磅礴,这是他“惆怅有大志”的艺术写照;“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 关不解平”(《潼关》),“便欲从军弃文事,请缨转战肠堪拖”(《秦岭》),这是他 在科举道路上走不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时,发出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激 和不平之鸣。
再次,想象是诗人才能的最重要的表征之一,运用想象也是形成诗人风格 的一个方面谭嗣同喜爱李贺的诗,对于李诗想象奇特丰富的特点有所揣测和模 仿,加上谭嗣同性格洒脱、志向远大,故在诗中喜欢运用丰富奇幻的想象,使他 的诗风豪迈、想象奇伟、音调高亢,大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七律《崆峒》 是谭诗的佳作: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诗中所描写的岭峰、星斗都是高不可及,云海、山河、古松、奇石,在诗人笔下 都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生物划开天路岭为门”,“ 石负苔衣挟兽奔”几句的想 象尤为奇伟瑰丽,使诗中所描述的一切都处在飘摇动荡之中,就像波荡不定的现 实在这里,诗人寄托了自己的雄心和乐观、进取的斗志,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 精神这种奔放而深沉的感情和全诗的情调气势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全诗显得遒劲雄浑,具有一种壮观美总之,谭嗣同的政治抒情诗和山水诗,感情激越慷慨,语言豪壮有力,想象丰 富奇幻,节奏鲜明响亮,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雄壮的气魄,显得慷慨悲壮、遒劲 雄浑,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除政治抒情诗和山水诗外,谭嗣同在三十岁以后还试作了“新学诗”,如《金 陵听说法》等。
这类诗这类诗,充塞了西学名词和佛家经语,晦涩难读,显然 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不过,“这一举动也表现了他渴求西学,勇于变革的精神, 对此,似不应全盘否定况且,“所谓新学之诗,寥寥极希”,并不能掩盖谭诗 的思想光辉和艺术成就对于这类诗,我们在这里就不赘谈了比较而言,谭嗣同诗歌的风格,既有别于他稍前的龚自珍的“古雅”、“幽灵” 和魏源的“骠悍奔放”;也有别于比他稍后的秋瑾的“刚柔相得,真挚秀美”和 后来的柳亚子的浪漫主义诗风甚至跟他同时的几位维新变法人物的诗风也不 同:如康有为的“大笔淋漓,直抒胸臆”,梁启超前期的浪漫、后期的老成超脱, 刘光第的苍劲敦笃”林旭的“清新舒展与冷峻沉着并存于一身”其他如黄遵宪 的“权奇倜傥、弘丽恢张”的诗风,与谭诗风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事实上, 谭嗣同的诗“独具风格,为康梁所不及”,这正如他的思想一样,要比康梁激进 很多梁启超曾说:“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述,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谭嗣同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二百多首,这些诗作丰富多样,内容广泛从风格上 看,除了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风格外,还有以沉郁低回取胜的但无论如何, 慷慨悲壮、遒劲雄浑是其主要风格谭诗以深邃洞彻的思想、昂扬奔放的情感、 刚健雄浑的气魄、丰富奇幻的想象、阔大高远的境界、雄伟壮美的丰姿,显示出 一种令人鼓舞、催人奋发、使人深思的阳刚美。
艺术风格,是民族、历史、时代环境和作家的经历、个性、气质、情操及感知 生活方式等多种聚合物的结晶首先,谭嗣同诗歌风格的形成有它的客观条件,这主要表现在时代风尚、文学 环境和民族传统的影响三方面这正如黑格尔曾指出的:“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 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动荡、悲观的时代是谭诗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之一谭嗣同生活在十九世纪下 半叶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极其衰弱的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最动荡、 灾难最深重的时代从谭嗣同出生到十五岁这段时间,国家和民族就处于一个动 荡的时局从他十五岁的时候起,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邻邦逐 渐沦亡,中国西北、西南、东南、东北边疆危机几乎同时出现面对列强的疯狂 侵略,清政府却“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极尽卖国投降之能事,致使 民族和国家处于即将灭亡的危难境地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些爱国的 知识分子要求改变现状、变法图强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倡导下,要求维新变法 的人越来越多,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谭嗣同就是其中最激进的一个谭嗣 同的诗,藏民族之正气,发时代之光辉,正是那个时代爱国精神的折射他的慷 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诗风,与那个动荡、悲观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
谭诗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之二是它的文学环境清朝后期,诗坛被一股势力很 大的流派所把持这就是以大官僚程恩泽、曾国藩为首的宋诗派,它后来又发展 为“同光体”从“宋诗派”到“同光体”,多为粉饰现实之作,形成生涩奥晦的 诗风,是晚清诗坛的一股逆流当时,还有以王运为首的汉魏六朝诗派这个诗 派虽然政治势力远不及宋诗派,但多有感事抒怀的诗篇,呈现出“上窥建安,华 藻丽密,词气苍劲”的诗风,为腐朽的宋诗派所莫及在宋诗派统治诗坛、风靡 全国的当时,谭嗣同鄙弃宋诗派,而崇尚汉魏六朝诗派他通过诗作抒写自己的 远大理想和雄伟抱负,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在诗风上,也 受到王运的“慷慨”、“苍劲”影响民族传统的影响是形成谭诗风格的客观原因之三谭嗣同的诗歌继承了中 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这就是中国古代诗人所具有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 及忧国忧民的襟怀谭嗣同对于古代诗人,尊仰阮籍、左太冲、陶潜、王勃、 李白、李贺、李商隐,而尤推崇陶潜和李贺谭嗣同之所以尊仰这些诗人,原 因之一就是他们都是热切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诗人谭嗣同对陶潜和李贺的推 崇则是由于他对这两位诗人有着不同流俗的见解他认为:陶潜是“慷慨悲歌之 士”,是一个有抱负的关心国家兴亡的诗人,其作品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李贺的诗超拔流俗,敢于揭发当时社会黑暗的封建统治的状况,具有一种反传统 反庸俗的独特风貌所以他特别赞扬陶潜、李贺的诗另外,谭嗣同还喜欢读文 天祥的诗,他特别崇仰文天祥的“君降臣不降”的民族气节,把文天祥当作自己 效法的楷模,受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颇深他曾珍藏着文天祥的“焦雨琴”和 “日月星辰砚”,并为琴刻铭,为砚作<<文信国日月星辰砚歌并叙>>.当然,谭嗣同 在接受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情怀时,他总会受到传统艺术形式 的某些影响.且不说他的诗歌的体裁都是传统的五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和民谣,就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受到了一定的熏陶 ,诸如陶潜清新的语 言、杜甫炼字的工夫、李白神奇的夸张、李贺奇特的想象,对他都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其次,谭嗣同的个人际遇、文化修养、艺术才能和个性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