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doc
5页《长江》备 课 人班 级时 间第 一 周教 材 研 究目 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作者在本文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和一唱三叹手法的作用重 点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者在本文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和一唱三叹手法的作用难 点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对新中国、新社会的热爱之情教 法 学 法讨论法、讲授法、朗读法媒 体 教 具课件、班班通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层次,把握主旨一、导入:1、简介单元主题2、问: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你对长江了解多少呢?3、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二、读(一)资料助读1、作者介绍: 郭风,当代作家,散文处女作是《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 《唱吧,山溪》 《曙》,散文诗集《叶笛集》 《鲜花的早晨》 《灯火集》等,本文选自《英雄和花朵》。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3、体裁:散文诗 诗体的一种,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散文诗不分行,也不一定压韵;语言高度凝练,内容跳跃性更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二)有感情地读课文:1、 自由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体会情感反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吹拂 哺育 堆栈 舢板驳船 曙天 粼粼 玫瑰欢愉 浦口 帆船 千年万载湖泊 停泊解释词语曙天:天刚亮哺育:养育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欢愉:欢乐而愉快奔赴:奔向(一定目的地)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粼粼:形容水的明净朗读情感指导:舒缓、读出赞美之情2、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注意把握语速、情感点评)3、表演朗读:(1)不指名轮读;(2)师生合读三、议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2、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2)描写长江美景第二部分:(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7-8) 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明主旨3、第3自然段在文章情感抒发与结构是起到了哪些作用? 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结构上:贯穿全文承上启下4、 练1、 《学法》第1—5题 第7题;2、 积累有关长江的诗句要求:至少3句,写在课后习题空白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分析作者在本文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和一唱三叹手法的作用一、复习导入1、《长江》体裁是 ,全篇贯穿一个“ ”,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2、第3自然段在文章情感抒发与结构上起到了哪些作用?3、汇报积累的长江诗句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1、文章描写了长江哪个时间段的景象?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2、请找出作者看到黎明时长江景象时心情的句子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学生看课文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1、黎明;黎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这里的黎明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的是祖国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拥有美好的明天。
2、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借喻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作者对此充满了兴奋,无比激动三、赏析精彩语句:1、 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答题格式: ①运用 的修辞手法,②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③写出了 事物 的特点,④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学生找句子,按答题格式在相关句子旁批注,然后全班展示交流: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如“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在文中反复出现,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明确:无啰嗦之感。
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具有散文诗一唱三叹的特点,使文章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删去后就失去了本文诗一样的抒情美感、节奏美感、音乐美感、情感强化的效果3、辨析加线词语的细微差别: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同:都包含愉快、欢欣的意蕴 异:①主要指外在的神态、神情②主要指内在的心理状态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5、 练1、口头训练: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打算做些什么来慰藉祖国的“母亲河”呢?2、《学法》第6-8题板 书 设 计 一(1-2)描写长江美景 二(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赞美新中国 长江 三(7-8)照应开头,点明主旨 歌颂新时代教 学 反 思《长江》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学生第一次学习这种文体的文章,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这篇课文,思考再三,我觉得还是从读入手,在第一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1、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情感,学习生字词;2、 学生谈初读感受,主要从语速、情感基调整体把握;3、 正音之后,小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4、 派小组表演朗读,师生评价;5、 师生合读经过不同形式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把握,很自然地就理清了文章层次;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准确把握。
为下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堂课下来,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兴致很高,表演朗读的效果也很不错忆起学生刚进初中时的课文朗读,加字、漏字、改字、吞吐,不敢展示等等问题频繁出现,半年多的朗读训练,已经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的进步了看着课堂上热火朝天的情景,听着孩子们在师生合读之后不约而同想起的掌声,我很享受!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