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及其意义.doc
4页浅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及其意义经济法政学院091班37号王雅文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之后又不断发展,20世纪50-60年代达到高潮习惯上,通常指由 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所引发的西欧和中欧地区左翼激进思想 家重新诠释马克思学说的思潮就目前来说,我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存在是一个不依人们赞成与否 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因为不仅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卡 尔•科尔施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文中首次 使用了这一概念,并将它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或“正统马克思主 义”明确对立起来;存在主义的主耍代表人物之一梅洛一庞蒂也在《辩 证法的历险》一书中专章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并认为西方马克思 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这一切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 念并非主观杜撰,而是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一股思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因为西方 马克思主义在国外并不是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有确定涵义的概 念在国外比较常见的有三种用法:一、地域性概念女口,前南斯拉 大学者A •格尔科奇科夫主张按地域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东方马克 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
二、 梅洛-庞蒂的概念他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指卢卡奇在《历 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强调辩证法和无产阶级主观革命性的理 论,是与列宁主义根本对立的一种思潮;三、佩里•安德森的概念 他的概念“既是世代性的,又是地域性的”,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 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而有些人则认为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严格地说不过是西方各国 家中主张重新阐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种通称,它并没有形成 一个统一的学派,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思想体系,只是一些研究者的文 章、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而已它包括众多的派别、庞朵的 内容,在政治和哲学问题上都存在重大分歧和争论上述几个概念各有口己的根据,但也各有自己的片面性例如, 梅洛-庞蒂不顾卢卡奇本人的反对与抗议将他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开创者”,并把葛兰西这个忠诚的共产党人也包括到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家中去;佩里•安德森则没有注意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 种思潮,其共同点之一便是否认“苏联马克思主义”即“正统马克思 主义”或 “列宁主义”,当然还包括“斯大林主义”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思想流派的 特征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首耍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在结构上上 与政治实践相脱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代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了理论和实 践的有机统一,他们在各口所属的东欧和中欧党内,在政治和思想上 起到了不可分割的作用,但从1918年到1968年这半个世纪里,这两 者在西欧却越来越脱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 的新的世代和地区领域内,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并不是立即发生或同时 发生的这是在巨大的历史压力下缓慢而逐步地发生的,只是到了二 十世纪三十年代,理论和实践之间才最终脱离联系然而,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似乎这种 情况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本身在实际上就是一体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诠释马克思学说中的意识形态化 和官方哲学构架,但仍然自我标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学术文献中,经典马克思主义一般是指真止的或马克思 本人的马克思主义,但不能等同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从西方对马克 思主义的通常用法去理解,“止统”的马克思主义往往带有一种贬 义,意味着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甚至是对东欧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蔑 称他们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虽然往往以真正的正统派自居, 但是这种止统派在今天意味着全面地原封不动地接受马克思本人的 著作。
因此这种所谓从“纯学术观点出发”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正 统派”,在“忠实于”马克思原著的幌子下实际上是遮蔽了真正的马 克思主义的本质,将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呆滞的学术研究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反传统的标新立异 为形式特征的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总是呈现岀某种“异端性”和多元化倾向,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较强的变异性 和浮动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源头是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简明地 讲,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止统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分歧 集中在文化问题上或者说,卢卡奇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经 济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反差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 的许多问题都是文化问题,文化问题虽然也多少受到马克思主义创始 人的注意,但文化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尽管它可能引起社会上一些青 年知识分子的共鸣,但却很难引起在资本主义社会广大受压迫阶级的 兴趣,口然也不可能成为受压迫阶级革命实践的思想武器又由于它 由于脱离了革命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研究结果本身就具有 “乌托邦”的色彩例如,马尔库塞在美国曾提出了工人阶级与先进 的资本主义进行结构性“结合”的理论,事实证明,到今天,这种“结 合”也没有发生。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寻找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社会 主义的另一条“新道路” O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是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西欧大革命浪潮的失败,使一些人对十月革命模式的普遍性产生了怀 疑,加上后来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 题,使人们对苏联模式的“极权主义”望而生畏,但他们又不满意资 本主义世界,所以试图重新研究马克思的著作并结合对资本主义的研 究成果做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传统”的新的解释此外,西方 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重耍理论问题上,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 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赖希、马尔库塞等与马克 思的观点就有差别;甚至有些、学者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多少 相同之处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不能笼统地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西方发展出的一个统一的派别因而,是否需要继续使用这一 概念,也必须认真思考另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对“列宁主义” O西 方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的战略、策略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的主张; 在哲学上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见解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四方马克思主义是“非”或“反”马克 思主义的结论,这实际上涉及到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的关系问题。
其实,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列宁的观点和理论的人早在西方马克 思主义产生之前即已存在第二国际的左派代表德共的创始人之一、 著名的女革命家和理论家罗莎•卢森堡就是如此卢森堡曾和列宁一 起同第二国际中的修正主义进行过斗争,但卢森堡并不同意列宁对俄 国孟什维克的态度和有关工农专政的思想,列宁为此曾严厉地批评过 她,但仍称她为“革命无产阶级的真正马克思主义杰出代表”而历 史则证明卢森堡对列宁的某些批评并不是错误的不仅在西方,即使 在中国,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以及中 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在马列的著作中也是找不到的,可以说是中 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的国情止确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 革命的思想的结晶再如,中国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马克思主 义特别是它的哲学体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表述上也不同于以往,并 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显然这也是正常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 必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岀现,尤其是他们在政治和哲学理论上所作 的积极的探索,可以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甚至是 必要的补充和发展虽然它尤其不足或者偏激的方面,但却不应把西 方马克思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异端”甚或是“资产阶级” 和“修正主义”思潮不加分析地排斥和批判。
当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 义,也不能完全肯定,而是耍承认它的出现缘由是不可避免的,其对 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应予以肯定并加以借鉴同时也 应看到其问题也是明显的,它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并没有在社会实践中 获得富有成效的检验;它在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批评僵化的社会主义 模式时,虽有一些深刻和锐利的见解,但也因缺乏历史分析而多有偏 僻之处;在强调总体革命、倡导文化批判时,既有全面审视的深邃目 光,也有忽视经济基础的致命缺陷对此,我们在认识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时,应当认真辨别,谨慎对待,具体地分析其错误产生的根 源,以为借鉴,帮助我们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