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语文 必修一 名著导读《论语》和孔子(精品版).ppt
64页《论语》导读,必修一 P84,作文积累——求学,仁义,道 诗歌鉴赏——相关典故 古文阅读——相关典故 选做题:文化经典 2010 新闻 外国散文 2011 新闻 文化经典(孟子 墨子) 2012 新闻 外国小说,孔 子,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duó”、“千古圣人”,逝世后更被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其中有一句话:“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恕道与直道 恕道:宽仁之道孔子教育以仁为中心,如何行仁,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忠恕谓之“仁” 直道:直:坦诚公正不违义理道德方称直孔子生性正直,所以主张直道而行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温,良,恭,俭,让 温——面慈貌和,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良——心地纯善,只有利他之心,而无自私之念; 恭——出门如见大宾,平等恭敬每一个人; 俭——心安于道,自奉俭约,视名利如浮云; 让——“自卑”而尊人,言谈举止进退皆合礼仪孔子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爱人” ;主张“礼”,维护、恢复周礼;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礼乐治国)”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教育) 有教无类(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启发性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颜 回,颜回: 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40岁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贤哉回也”,而且还以“仁人”相许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 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蜿蜒的陋巷内,有一低矮的茅草屋,四壁透风,颜回在屋内专心致志地读《诗》诵《礼》,饿了就啃干粮,渴了就捧起瓢来喝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颜回做饭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zèng蒸饭瓦器)中而食之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我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室(碳灰)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子 路,子路: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也被成为仲子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鲁莽,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后为卫国内讧中被杀 子路百里负米,他是中国著名的孝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结缨遇难: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区别: 绝缨 结缨,子 贡,子贡: 端木赐,字子贡,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利口巧辞,善于雄辩,还善于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子贡曰:譬诸宫墙,赐(子贡名端木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论语》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明胡缵zuǎn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子贡善于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子贡赎奴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
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拯溺)受牛: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曾 点,曾点: 字子皙,亦称曾皙,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曾皙勾画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治理天下的社会理想相吻合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童,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曾 子,曾子 (前505~前432),曾参,字子舆,是曾点(曾皙)的儿子,被称为“宗圣”,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 (jí 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著述《大学》、《孝经》等 曾子杀猪是关于诚信的典故 曾子是有名的孝子,非常孝顺父母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译文】孟子说:“曾子奉养曾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哲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一定回答‘有’曾皙死了,曾元奉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便说‘没了’——要留下预备以后再进用这叫做口体之养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后世称宰子,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曾经指出“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宰予昼寝,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 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用垃圾筑成的墙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冉有,冉求 (前522-前489年) 字子有,通称冉有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他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论语》导读 必修一 P84,【原文】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 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原文】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 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子曰:“知者乐(1)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乐,爱好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