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孩子都藏着巨大的潜能_徐启建.pdf
4页第 1 页 共 4 页 中国教育报/2009 年/6 月/23 日/第 005 版 現代校長周刊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当许多人抱着这样的名言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 平时,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已经摸索着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这样的 体系不仅关注每一个学困生,也关注每一个优秀生和普通生 每一个孩子都藏着巨大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藏着巨大的潜能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 本报记者 徐启建 三上央视——《实话实说》 、 《东方时空》 、 《当代教育》栏目分别以数十分钟给予详尽报道或 讨论,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在一开始似乎就赚足了眼球 媒体早期的关注也许还只在于潜能教育实验让那些学困生获得了“新生” ,但宋戈和她的潜 能教育实验的兴趣似乎远不止于此——潜能教育实验更大的目标是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当许多人抱着这样的名言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时,宋戈和 她的潜能教育实验已经摸索着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仅关注每一个学困生, 也关注每一个优秀生和普通生——在宋戈眼里,每一个孩子背后都藏着巨大的潜能,而这些潜能 需要挖掘,否则很容易被埋没。
“潜能班”的故事 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一开始其实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 宋戈是 1996 年年底开始任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校长的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当时学校的状况: 当时招生,附近家长只要觉得孩子“还有培养前途”就不愿送到他们学校读书由于招生困难, 他们只好买了辆面包车到处“拉”学生 到 2002 年,经过宋戈大刀阔斧的一系列改革,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各方面工作步入正轨, 甚至已经小有名气但由于宋戈对附近学龄孩子入学不拘条件, “一个都不能少” ,加之“历史生 源基础差” ,有不少学生到初二时就不愿学习了于是有的年级组长找到宋戈,建议学校放宽一 点政策,干脆就别让这些孩子来了,省得影响其他孩子学习,也影响学校的成绩,并且说家长也 接受了这种建议 宋戈一听就火了: “学校怎么能随便把孩子往外推呢!”但冷静下来一想,这些学生怎么对 待处理确实也是个问题思虑再三,宋戈决定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授课 “我当时想,我看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孩子‘研究’明白了,即使不成功,也比流失到社会上 要好得多 ” 受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影响,宋戈给这个班级起了个名字: “潜能班” 经过反复商量,宋 戈拟定了几个原则:第一,学生自愿选择,征得家长同意;第二,学生自愿选择老师;第三,学校 对这个班级采取单独的评价方式。
起初,潜能班只有 7 个学生,但很快就变成了十几个人,然后二十多人,最后到 28 人的时 候,学校由于条件所限不得不让这个班停止“扩容” “潜能班”28 个孩子的“结局”足可以解释门庭冷落的“潜能班”最后炙手可热的原因:26 个孩子上了高中,2 个上了中专;这些孩子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些 孩子的成绩在年级排名中进了前 20 名 宋戈总结“潜能班”成功的原因时说:“学生选择老师,这是很困难的,过去的学困生学习困第 2 页 共 4 页 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老师 ‘潜能班’在恰当的时间,选择了恰当的老师 再一个就是平等的心态,学困生在新的班级里有了一个新的起跑线有恰当的教育环境,没有教 不好的学生 ” 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需要挖掘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潜能班”在 2002 年 12 月成立,不久就被学生家长反映到了当地媒 体上,随后《中国青年报》 、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班”经媒体争先恐后报道之后,除了数不清的赞誉,也有众多的 质疑有专家怀疑说这是典型的差生集中放任自流,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变相歧视尽管最后这些 质疑随着“潜能班”的“教育现实”和成功而烟消云散,但“潜能班”还是只办了一届后就被宋 戈出乎意料地给停掉了。
宋戈停办“潜能班”并不是因为什么闲话和质疑带来的压力,而是因为她在这一过程中一直 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宋戈说,她办“潜能班”之初想的就是做一个实验,研究研究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都有什么 特点,怎么才能把他们教育好,但“潜能班”的成功让她忽然发现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那么 大的潜能世界,如果能把这样一个潜能世界通过合适的教育方式挖掘出来,所有孩子都将会呈现 出一个让我们惊讶的状态 我们平时经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句话主要是对学困生的关注,其实它在很多时候 遮蔽了我们对学困生之外学生能力拓展的关注比如,近年来呼吁甚多的“中间生”问题的出现 就是这一遮蔽的反映教育工作者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只是学困生,也不只是优秀生,我们 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发展 从关注学困生的潜能到关注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宋戈的视角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她不再 只想着怎么把学困生的潜能挖掘出来,而是开始琢磨怎么把所有孩子的潜能都尽量地开掘出来 基于“潜能班”的实践,宋戈带领一些老师以《潜能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题做了一个省 级研究课题,很快研究课题又发展成了《潜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积累 了大量的材料,还找大学里的教授对课题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对一些孩子的材料进行跟踪分析。
挖掘潜能从“班”扩到了“校” ,所有孩子都被“编”进了潜能教育体系, “潜能班”自 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挖掘潜能从“心理”开始 宋戈说,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心态其实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很多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 题就是因为自我定位和心理状态出了偏差 正因为对“心态”的重视,宋戈把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作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充 分把握学生成长的心理趋势,采用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他们这种对学生心理的调动主要有四个部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激活自我、激励学 生磨砺自我、促进学生完善自我 宋戈说: “中学时代是‘迷惘’和‘困惑’最多的时代,学生身上明显体现着许多矛盾和冲 突,他们经常会自问‘我是谁’ 、 ‘我要成为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校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专业手段,专业心理测试、专题讲座、心理游 戏、朋辈咨询一个都不少;心理课程,以常规课为主体,心理剧、个体咨询、团体和心理广 播等形式也是活泼多样 引导学生激活自我学校的做法是“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提供安全、自由的成长空间,创 设轻松、愉悦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学会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
激励学生磨炼自我针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的问题,学校将 意志磨炼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设计了系列体验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锤炼其坚韧意志品质 第 3 页 共 4 页 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学生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学校有的放 矢地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通过开展一系列自律、感恩、责任意识等特色活动来培养学生健 康的心理品质 宋戈说: “开发心理潜能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它保证的是学生安然、快乐、顺利地 度过心理断乳期和生理危险期,使学生能够悦纳自我,能与人沟通分享,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 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自省、自立、自觉、自主!” 潜能教育的“课程”支撑 “潜能教育” 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深层变革, 它不像很多学校的特色教育, 只需 “绿叶衬红花” , 它是要在课程体系中“渗透”和“充分表达”的, “量身打造”一套适合潜能教育的“课程” 必不可少 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重头戏”外,宋戈把着力点放到了课程的立体和丰富上,建立 了以常规课、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兴趣活动课构成的多层次、交叉性、立体化的课程 体系。
如:语文学科常规课和活动课的结合、数学学科常规课和建模课的统一、外语学科常规课和 实践课的相互渗透等 这种“变化”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不再是老师“一厢情愿” 的“独奏” ,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的“和弦” 社会实践活动课也是他们挖掘潜能的“大金矿” 学校实践活动主题的设置以学生的现实生 活和成长需要为主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道德教育状态,变硬性灌输为自主建构如在感 恩教育中让学生“读懂亲情” 、 “学会感恩” 、 “温暖校园” ;在军训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服从,体验 艰辛,体验严肃,体验守纪;在教师节开展“以声声真诚的问候表达对老师的爱,以堂堂专注的 学习表达对老师的爱,以次次认真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爱,以天天文明守纪表达对老师的爱”活 动,让孩子们在细化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热爱老师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和超越 用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延伸和扩展课程也是“妙招” 如语文学科的“新 语文学社”在长春市初中生中都是小有名气的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科课程的延伸和扩展,也给学 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 潜能教育的“评价”保障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教育实验中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评价” 。
“考试作为学校教育的评价手段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经历,它具有激励性,同时也会起到反激 励的作用潜能教育的重点是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宋戈 说 宋戈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多元化,避免单一性;在评价的形式 上注重过程化,避免只看结果;在评价的方法上注重多样化,避免仅凭一次考试决定成败在评 价过程中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理解的心态看教师,用和谐的心态看集体,用战略的目光 看评价 她的理念很“到位” ,做法也很“实在”: 增设各个学科调控分学校每个学期都将一部分分数交给教师掌握,教师根据学生在本学科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堂中的实际表现予以评分,并记入期末的总成绩 设立综合性的考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校不仅组织每学期的期中期末的统一考试,同时 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基本要素的考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平时表 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施奖励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施展学校在学期末的评定中,对在各类各级竞赛 中获奖的学生,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给予学期单科满分或不同程度的单科加分的评价 对音乐、美术、体育等三个科目增加选择性考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单科中 擅长的项目参加考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第 4 页 共 4 页 这些针对个体的综合性、发展性、开放性的评价方便了教师的因材施教,更方便了学生的个 性成长和潜能的发挥 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无疑是成功的学校从实施潜能教育以来,连续在长春市中考中名 列前茅;以无“流失生”的教育效果获得长春市教育局多次褒奖;长春最好的高中之一东北师大 附属中学连续五届学生会主席都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毕业生;家长说“把什么孩子送到‘省 二实验’都放心”⋯⋯ 在长春,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现在已经成了家长们挤破头皮都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名校,但有 谁能想到只是在十几年前的 1996 年,宋戈刚任校长时,因为招生困难还要专门购买一辆班车到 郊区农村去“拉”学生? 宋戈和她的潜能教育实验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也挖出了一个学校的潜能 宋戈,特级教师,吉林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千名骨干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特聘教授、吉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科研型名校长、 全国 “巾帼建功” 标兵、 中国少年先锋队一级星星火炬奖章、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诸多荣誉。
2004 年被评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2005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长春市人民满意校长,吉林省第一 届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吉林省第二批高级专家 宋戈的教育思维 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有爱心,大家都肯付出,我们就可以教育好每个孩子,挖掘每个孩子的 潜能 教师不同于售货员,售货员只要把东西卖出去不差钱就行了但教师不能这样,教师面对的 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