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争议都在科学之外.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4230678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争议都在科学之外在央视话筒前念获奖感言的时候,屠呦呦脸上并没有兴苗的神情, 对于一位85岁的老人来说,应付蜂拥而至媒体的疲劳感恐怕早就掩盖了 获奖的激动记者们挤进家门的前一个晩上,屠呦呦在口己清静的家里,从电视上 听到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名单,她与口本及爱尔兰学 者一起分享今年的奖项原本普通的夜晚,必然会被载入中国科学史的史 册,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获得科学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中国人期待一枚自 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章已经太久太久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 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提取的 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 区约2. 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刀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 导致的死亡至今青蒿素还是中国政府援助南非洲受疟疾影响国家的重要 “礼物”按照屠呦呦感言里的说法,青蒿素的获奖本应“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 国科学家的骄傲”,然而获奖消息刚一落地,新媒体儿乎以无缝链接的速 度,将围绕屠呦呦的各种争议也推到了前台争议集中在两点一个是青蒿索研究有多家单位多个团队参与,屠呦呦为何可以作为青蒿素研究的代表?第二个争议是,青蒿素的获奖可以说 明中医药的科学性吗?网络上纷纷扰扰的信息铺天盖地,但身处漩涡中心的屠呦呦似乎未受 影响。

      10月8 口,获奖后屠呦呦出席了获奖后的第一个正式活动,在中国 科协的座谈会上发言发言的最示,她说:“我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形成 一个新的激励机制我们国家要深化体制改革,正好这个诺贝尔奖来了, 在中国是第一次,零的突破,怎么让年轻同志发挥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实 力,这是我的心愿屠呦呦关心的是未来,而非过去青蒿索的价值毋容萱疑,青蒿素研究者们的贡献也已经通过诺贝尔奖 得到国际科学界的肯定,眼下所有的所谓“争议”,其实都在科学之外 中国人获得第一个科学诺贝尔奖,应该是重塑科研工作尊严、鼓励科学家 潜心科学的时机,一地鸡毛式的“争议”,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第二块诺贝 尔奖牌文革”中的特殊任务因为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早年一张黑白照片被挖掘出来照片上的 她不到30岁的样子,坐在实验台前这是“文革” Z前相对平静的年代, 屠呦呦是中医研究院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屠呦呦是宇波人,1951年从宁波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只有大学本科学历屠呦呦的名字来自《诗经?小雅? 鹿鸣》,其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两句中的“苹” 和"蒿”,都有艾蒿、蒿草的意思,如今看来,因青蒿素获奖正符合中国 人“冥冥之中”的说法。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真正加入青蒿素的研 究,是在1969年时值中国“文革”,科学研究停滞,屠呦呦被召集加入 一项特殊的科研任务中她曾谈及,在一个科研被荒废的环境中,被征集 到科研任务里算是一种“幸运”这一年屠呦呦年近不惑,她与中医研究院的其他儿位研究人员一道加 入“523任务”"523任务”的背景是,越南战争期间,疟疾在美军和越军军队中流 行,“这个病的死亡率远远胜过战死的数冃”之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主 要是奎宁,但一些病人由于(疟疾)产生了耐药性,因此急需开发新的药 物523任务”分为儿部分: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 药、制造驱蚊剂等越南和我们是兄弟,所以他们总理就提出來,希望我们(中国)帮 助他们当时)军科院牵的头,后来有七个省市联合起来,做了大量的 工作,实际上中医药也做了工作,但是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按照研究青蒿索研发历史的科学家饶毅的说法,“当时的研究人员, 因为文革的原因,一般年资都比较低,屠呦呦作为研究小组负责人仅为'实 习研究员',文革后才晋升为副研究员这为后來一些人质疑屠呦呦在整 个研发中的作用埋下了伏笔屠呦呦所在的小组是研究中药中可用于治疗疟疾的办法。

      屠呦呦在学 校是学药学的,属于西方医学理论,工作后又学习了中医,因此兼备了两 种思维方式屠呦呦开始带领团队从民间、传统的药方中寻找资源当然, 这样做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发明”,“那时军科院为主的(研究I才I队)也 搞了很多,后来得到了 640味药为主的一个油卬册子” o正值中西医结 合理论盛行的年代,研究人员们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寻找灵感并不是奇怪的 事各个团队尝试了成百上千的中药,大海捞针一般的探寻后,屠呦呦的 团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青蒿这种传统草药上距今一千多年的东晋时 期,《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的用法,“青蒿一把,加水研磨一下,压出 来的水喝下去”中国内地山区,青蒿是常见的植物,民间一直用它入药, 对药效的说法各有不同原因很简单,菊科、蒿属下有很多种类,古人所 说对疟疾有疗效的到底是什么蒿,没有人说得清这也是青蒿素发现的困 难所在中国的科研人员必须克服两个难关,一个是确定到底哪个品种的蒿、 蒿的哪个部位是有抗疟疾药用价值的;二是如何从植物中提取到青蒿索饶毅认为,将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研发的代表,主耍的原因就是她解决 了提取青蒿素这一技术难题中药的服法一般都是水煎口服,但当研究者们水煎青蒿后,却提取不 到青蒿素。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本人提出用乙瞇提取青蒿,其提取物 抗疟作用达95%到100%,这一方法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 饶毅撰文指出 贡献世界却没有“成名”青蒿素成功提取后,还需要做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在社会运行混乱的 “文革”中,很难找到单位配合,早期,包括屠呦呦在内的科研人员自己服药以确认毒性后来的临床试验证明,青蒿素是一种毒性低、疗效明显 的抗疟疾药物到了 1981年,中国人研发的青蒿素第一次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赞扬 屠呦呦回忆说:“世界卫生组织(WIIO) 了解了这些情况,要求卫生部在中 国召开首次青蒿素国际会议,他们来了 7位专家,英国、美国、法国的, 我们就全部做了报告他们很赞赏,说中国人能够用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 结合起来,找出來这么一个特色的抗疟新药,而且结构完全是新的,他们 对我们表示祝贺他们说青蒿素增加了一个抗疟新药,它的化学结构还有 作用方式都和以往的抗疟药不一样,这些专家说这个药今后的发展前景比 较好,而且可以由此推出来新的抗疟药标题尽管学术界对青蒿素的发现赞赏有加,但一般公众对这一里程碑式的 事件少有耳闻时间又过去了 30年,2011年,美国拉斯克奖将2011年临 床研究奖授予屠呦呦,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 获得这一奖项的科学家。

      拉斯克奖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经过媒体报道,屠呦呦的名字才第一次被公众看到在研发青蒿素的同一时期,中国科学史上还有另外两个大事件一个 是“两弹一星”工程,参与者后来被授予“元勋”荣誉,经过大力的宣传,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元勋”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偶像另一个大事 件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索这一成果当时被认为有望冲击诺贝尔奖,人工合 成牛胰岛素写进了中学生的课本,被普通人所熟知唯有青蒿素的研发,多年来默默无闻饶毅的分析是,在特殊年代, 学术制度混乱,强调集体劳动而忽略个人贡献,这些原因导致了青蒿索研 发没能在国际学术界和公众中产生应有的影响起初他们在关门会议上 报告,等到1977年才发表第一篇中文论文,而且还是以'青蒿素协作组' 的集体笔名英文论文更滞后到1982年,用'青蒿素及其衍生抗疟药合 作组'的集体笔名饶毅评论说:“不标明作者对以后确定科研工作的功劳带来较大困难, 这也是青蒿素成就归属有争论的原因之一为了平等而取消标明作者,带 来其后更多争论,颇具讽刺意味商业化落入外国公司青蒿素是中国人独立研发的全新药物,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如今 全球青蒿素药物主耍的生产商,却是美国制药公司,这是关于青蒿素的另 一个遗憾。

      1977年开始,青蒿素研究人员以集体名义陆续发表多篇论文,公布了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但在发表这些论文前,并没有巾请国际专利在1985 年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之前,国人对专利保护概念模糊,使得青蒿素这 一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处于“不设防”状态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在福布斯中文网撰 文称,中国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拥有复方药物“蒿甲瞇-苯茹醇”的专利, 1994年与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Novartis)签署开发许可协议,诺 华同意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合作伙伴一一昆明制药厂(现昆药集团)采购 原料药,并且每年向其支付该药海外销售收入4%诺华公司拿到青蒿素后对药物进行了优化,投入资金进一步研究验证 药物的毒性和疗效,最后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报道称,2001年,世卫组织(WHO)建议以复方青蒿素抗疟药物代替 单方青蒿素药物,诺华是当时唯一合格的供应商,同时乂形成了自身的复 方青蒿素衍生专利,现在诺华供应的青蒿素药物占全球80%国产青蒿素药物市场占有率很低,借着中国卫生医疗援非项目,中国 向非洲国家赠送了一批国产青蒿素药物,让国产青蒿素药物逐渐有了一定 的知名度但直至2007年,国产青蒿索药物才拿到世卫标准认证,因而 难以进入世卫组织和政府采购视线,成本上也与诺华不相上下,在国际竞 争中没有优势。

      因为不熟悉国际专利保护规则,因为缺少有竞争力的药企,中国错失 几-1 •亿美元市场规模的青蒿素药物市场植物变药并非中医药独仓'J围绕这次屠呦呦获奖的另一个争议,是中医药的科学问题近几年,“中医药是否是科学”是一个热闹的话题,这一次青蒿素获 奖,更是引发一番争论一些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与传统中医药没有关系,因为传统药方记载 的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根本就不含有青蒿索,而且,中药的煎服方法, 也不可能获得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对于这一点,屠呦呦本人的解读更加准确屠呦呦首先肯定“青蒿素 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她同时表示,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 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我做了大概200多种中药, 提取方法加起来380多种,全部没成功做到191次实验以后才发现这是 一个有效的部位在诺贝尔奖公布消息后的发布会上,也有记者问到了相关问题记者 问诺贝尔奖委员会,屠呦呦获奖是否是对中药的一次奖励,诺贝尔奖委员 会称,屠呦呦获奖是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药的启发”下对一种药物的寻 找过程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医药典籍和民间药方无意中为研究者提供了灵 感和资源,但从关键的技术环节来讲,主要依靠的是现代生物技术和西方 医学理论。

      在青蒿素诞生这一事件上,菲薄中医药和赞颂中医药显然都不 够止确事实上,即便是现代西药,很多也是从植物中获得的四川人学华西 药学院教授徐正曾撰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英文药物drug的本意就是指 晒干的用于治病的草人们直接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熬水, 或经过一些调配成药膏、药丸、药酒,服用治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 世纪初,世界各民族都是如此 青蒿索药物出现之前,用于疟疾治疗的奎宁,也是一种来自植物的药物1820年,两位法国化学家从金鸡 纳树皮中分离出奎宁,名称来自印加土语的树名,1850年左右开始大规 模使用1815年至1820年间,法国药剂师Jean Francois Deroshe从罂粟 种子中得到了那可丁,德国的药房学徒Serlurner从鸦片中得到了吗啡, 开启了提取药用植物成分的先河研究结果发表后,引起社会的轰动,成 为当时研究的热点以后又报道了从催吐药吐根中得到吐根碱,从马钱子 种子中得到马钱子碱徐正的文中说:“现在人们把这些提取物叫做药物的有效成分或活性 成分提取物经过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后,成为早期的现代药物,取 代了原先直接使用的植物干货,传到中国就被称为西药后来由于从植物中提取成本高或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研究人员开始 寻找人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