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重点总结.docx
24页第一章绪论♦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l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 其预防和治疗♦ 错合畸形malocclusion: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 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 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 个别牙齿错位:唇向、舌向、腭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2. 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①牙弓狭窄、腭盖高拱②牙列拥挤③牙列间隙3. 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①前牙反合②前牙反合,近中错合,骨性下颌前突③前牙深 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④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⑤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⑥前牙深覆 合,面下1/3高度不足⑦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 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碍者,都可列入 正常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 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 错合畸形的危害 P6(一) 局部危害性1. 影响牙合面的发育2. 影响口腔的健康3. 影响口腔的功能4. 影响容貌外观(二) 全身危害:咀嚼功能不良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 和精神障碍♦ 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1.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在牙合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 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 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
2. 阻断矫治 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 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方向发展,将牙合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3. 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合面畸形采用各 类矫治器,如活动、固定、功能矫治器等4. 外科矫治 orthognathic surgery 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 术的方法来矫治其错合♦ 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 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个别正常合♦ 矫治目标: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美观aesthetic平衡应包括形态和功能两方面:①形态方面,上下牙弓形态正常,牙齿排列整齐,上下前牙、 后牙覆合、覆盖正常,尖牙、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间位置及与颅面位置关系基本正常;②咬 合运动正常,咬合运动时无早接触及合干扰;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合位关系正常原来有因错合 造成的颞下颌关节功能、下颌运动、吞咽运动等异常,均应恢复正常♦ 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公元一世纪罗马医师Celsus教人用手指推牙矫治错位牙-----最原始的矫治技术1728法国医师Fauchard首先报道使用机械性矫治器1771英国Lfunter出版了第一本具有口腔正畸内容的书籍“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eeth”1961澳大利亚Begg以差动力作理论基础提出了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1976 美国 Andrews 发表的预成序列弯曲方丝弓矫治技术1936挪威Andresen和Houpl首先提出的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第二章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活体的组织、器官等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数量、形态变化,是细胞分裂增殖、细胞体积 增大及其间质增加的结果,是可用测量值来表示的量的变化。
♦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的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遗传为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亲子代之间存在着形态和结构上的相似性,但又非完全相同, 这就是由遗传和变异造成的一般来说遗传对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是指生物体出生后,对机体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种条件,也包括各种疾病、机体运动给生 物体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等其他如地区差异、生活方式也会对生长发育产生综合性的影响♦ 生长发育型1. 一般型(I型)肌、骨骼、身高、体重、颌面部,S状生长曲线2. 神经系型(II型)脑、脊神经系统、颅底的生长发育6岁达成人90%3. 性器官型(III型)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4. 淋巴系型(W型)胸腺、淋巴等组织,12岁达高峰以后下降20岁达成人水平♦ 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1.生长发育区(growth或te,简称生长区)是指生长发育变化的区域生长发育中心(growth center,简称生长中心)是指生长能自主地、独立德、有遗传控制 地发生的部位,或者是指对某个部位整体生长发育过程起着控制作用的区域 所有的生长中心都是生长区,但生长区不一定是生长中心2. 生长型:反应随时间推移,身体各部分空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同一个体,不同年龄阶段, 面部生长型基本 一致且有其连续性3. 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 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4. 生长期growth timing:在正常颅颌面生长过程中,并不是按同一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而是在一个时期快速生长,在另一个时期速度减缓,这种现象所对应的时段称~♦颅面部划分标准1. 颅底线(平面)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鼻额缝正中点)至Bolton点(枕骨髁后 切迹)的连线(平面),或Bolton-鼻根点平面此平面大致可代表颅部和面部的分界面 上为颅部,下为面部2. 面横平面也称 Frankfort 平面,指颅骨上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 线形成一个平面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 颅颌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1. 人体测量法 通过颅颌面某些固定点进行测量,用来研究颅、面、合、牙等的生长发育2. 组织切片法 通过组织切片,对出生前胚胎颅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3. X线头影测量法拍摄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定位X线片,进行横向或纵向研究,测量比较和 分析其点、线、面、角等测量项目在生长过程中得衍变情况及发育规律,为诊断分析病例 提供依据4. 放射性核素法 用放射线自显影术或显微照相术研究骨生长的体内标记方法5. 种植体法将种植体植入生长期的颌骨中,定期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以此作为测量分析的 参照点,用以研究颌骨的生长发育。
♦ 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期第一快速期:3 周~7 个月——乳牙萌出 第二快速期:4~7 岁——第一恒磨牙萌出 第三快速期:11~13 岁——第二恒磨牙萌出 第四快速期:16~19 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第二三快速期在正畸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颅面部骨骼的发育方式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3. 骨的表面增生♦ 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特点(1) 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确定(2) 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 4)由蝶鞍中心通过上颌 6 到颏部所画的直线—面部的生长方向( 5)上颌 6 的位置比较恒定( 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颅部的生长发育( 1)颅部的生长发育: 前后径增长,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颅骨的骨缝的生长前后径增长〉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2)颅底的生长发育: 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蝶筛软骨在出生后 7 年钙化,颅底 中央部分基本上不进行生长发育颅底的前方有额骨的生长发育,而蝶枕骨结合在18〜20岁还可以有所活动,颅底的后部有生长 发育。
♦ 面部的生长发育1. 面宽度:出生时面宽度和成人各相应部分是接近的下面宽比上面宽的增加略大2. 面高度:后部比前部增长量大3. 面深度:面下部较面中部增长较多,面中部较面上部增长较多♦ 上颌骨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 乳牙萌出顺序:下I、上I、下II、上II、W、III、下V、上V♦ 生长间隙:乳牙列间隙一般在3~6岁时出现在儿童的前牙部分,称~,主要是由于颌骨的生长发 育使得牙量相对少于骨量♦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出现在上颌乳尖牙近、远中的间隙♦ 上下第二乳磨牙终末平面的关系:终末平面平齐、近中阶梯、远中阶梯♦ 正常乳牙合的特征:• 前牙的合关系:覆盖很浅,覆合较深• 前牙部分具有生长间隙和灵长间隙• 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对恒牙合建立正常的合关系有影响• 上颌的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6 1 2 4 5 3 7 下颌:6 1 2 3 4 5 7上颌:6 1 2 4 3 5 7 下颌:6 1 2 4 3 5 7♦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的意义及作用:乳尖牙及第一、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大于替换后 的恒尖牙和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总和,即替牙间隙=(III+W+V) — (3+4+5),在上颌单侧 约为0.9~1mm,在下颌单侧约为1.7~2mm。
当乳磨牙脱落后,上下第一恒磨牙均向近中移动, 下颌第一恒磨牙像近中移动较上颌为多,即便乳磨牙终末平面为垂直型,也能够建立恒磨牙的 中性合关系♦恒牙列与乳牙列牙量的补偿:1. 乳牙间的间隙2. 恒牙萌出的唇(颊)向位3. 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4. 恒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6. 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1. 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2.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3. 恒牙初萌时暂时性拥挤4. 上下颌第一磨牙建合为尖对尖关系5.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的暂时性深覆合♦ 生理龄 physiological 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 年龄等更客观的反映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简称~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错合畸形的病因一、 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二、 环境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一)种族演化 错合畸形的根本原因机制如下:1. 颅面比例和形态因生存环境变迁发生改变2. 咀嚼器官因食物结构变化出现退化3.咀嚼器官的退化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最后(二)个体发育: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是指从受孕后到出生前,胎儿在生长发育中,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1. 母体因素 母体的营养不良、妊娠初期患病2. 胎儿因素子宫内异常压力 胎儿本身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 孕期或分娩时损伤3、 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额外牙:中切牙多生牙最多见(2)先天性缺失牙:各段牙齿序列的远中牙齿 顺序为上下颌第三恒磨牙、下颌切牙、上颌第二前 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颌侧切牙(3)牙大小形态异常:牙齿巨大 牙齿过小(4)牙齿形态异常:巨舌症易造成间隙、反合、开合 小舌症造成牙弓狭窄、牙列拥挤(5)唇系带异常:附丽过低易造成上合中切牙间隙(二) 后天因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