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意义.pdf
3页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意义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在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 资本主 义工商业以及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 大改造的重点从 1953 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 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 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 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 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 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 月,中华全国工商 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 1954 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 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 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 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 年下 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 月,中共中央召集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基本经验主要是:(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了 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对农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实现的合 作化分为三个步骤:互助组、初 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互助组是劳动协作组织;初级合 作社是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组织;高级合作社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也分为三个步骤: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到 1956 年,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 87.8,入社手 工业者占从业人数的 91.7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 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全 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最后 实现 了马克思和列宁曾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二)把制度的改造 同人的改造 相结合在涉及到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十 分注意对所有制的改造同对 人的改造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自愿摆脱小私有制, 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把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人民内部问题对待,保持和发展同民族资 产阶级的统 一战线关系,使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和社会主 义改 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为 社会主义服务。
三) 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方 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一化三 改造”这是一条建设与改造同时并 举的路线,它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 起来,以改造推动建 设,以建设保证改造,使中国在整个过渡时期不仅没有因激烈的社会 经济 关系变动而影响经济建设, 而且工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增长, 人民生活得 到较大改善中 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偏差主要是犯了急于 求成,急于求纯的错误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 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以致 在长时期遗留了一些问 题1955 年夏季以后,农村过早地从初级社转到高级社;而高级社 主要是 效仿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模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期步子也过 快,公私 合营面过宽,大批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也卷入了全行业公私 合营但整个说来,在一 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深刻 和复杂的社会变革,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 历史性胜利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进行得比较顺利, 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和平赎买之路。
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 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第二,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 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逐步把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我国已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 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 景实现了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的确立.社会主 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 个重要里程牌.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我国今后 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 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 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 求。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 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 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 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 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 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