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善民俗风情.docx
2页嘉善民俗风情嘉善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境内沃土平川,河荡密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 有"鱼米之乡"、"银嘉善"的美誉,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嘉善历史悠久,人文资源 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了解,嘉善历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俗风情嘉善田歌和农民画享誉海 内外,踏白船、掼火把、开秧门、春牛会、网船会等民间习俗土风浓郁,荡湖船、打莲厢、 手马灯、马灯舞、蚌壳舞、旗伞舞、树灯舞等民间表演乡情洋溢这是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 遗产,是嘉善本土文化的个性所在、底蕴所在一、嘉善地区所独特的文化习俗 嘉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原真性地保存了嘉善人的生活脉络 嘉善田歌田歌又称吴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 毗邻地区,是太湖流域水乡农村生活的历史写照田歌是中国地方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 旋律特征:一是自由,因为嘉善地处水乡平原,河网交错,船行水上,对酒当歌,抒以情怀; 二是清亮,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内容多反映民间故事、农事活动,如落秧歌、放鸭歌、送 粮嘉善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清亮优美,富有江南水 乡韵味,是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嘉善田歌作为嘉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在历史文 化价值上,特别是在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二.嘉善地区所特有的庙会习俗 七老爷庙会七老爷庙里供奉的是七老爷,他是嘉善民间的一个地方神其中有一个真实的 故事: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饥荒,饥民累累,当时七老爷督运皇粮经过,看到饿殍遍地 而不忍,竟将皇粮尽施于民,他自己知道私自将皇粮散发给民众是死罪,于是就在雁塔湾河 里投水自尽,附近一带的老百姓得救了,他们为感念这个清官,而集资为他盖了一座庙—— 七老爷庙,香火很旺,人们还在每年的农历 4 月初 3 举行七老爷庙会,庙会把七老爷的神像 抬出庙门,从晚上11 时许出发,经过既定的路线走,每到一处,都会迎来很热烈的欢迎, 一路上旌旗飘飘,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直到第2 天下午,才回到庙 中安歇,于是开始演戏,连演三天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摇燥船,荡湖船,踏白船等民 间文艺活动三.寻嘉善地区独特的饮食习俗 中国各地民俗丰富多彩,各地习惯亦各不相同因此很难全面归纳总结,所以我只能粗略的 对嘉善的生活习俗进行描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在“吴侬软语”地区的嘉善人崇尚简单朴素而自 然的生活,小桥流水,古弄人家,随处可见吴越文化特有的积淀:水文化、桥文化、瓦当文 化、酒文化、船文化。
正因为这样的环境,嘉善人在饮食方面比较偏爱酸甜的,香甜、可口、 美味的食物总的来讲嘉善人的饮食追求的是平淡、谦和、清静嘉善特产丰饶:善酿黄酒、 八珍糕、荷叶粉蒸肉、六月红河蟹、水豆腐、青团子、立夏塌饼、馄饨鸭、狮子球、面筋汤 等名优特产、风味小吃和菜肴这些特产令人大快朵颐,从而领略到另一种水乡的风情 四、窥探嘉善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嘉善的现保留的民居大都是明清建筑,民居之间形成众多长弄暗弄往往是深宅大院的 陪弄,上盖瓦片,两侧高墙,静谧深幽有的一直到底,但更多的是转弯抹角地穿过一进又 一进,这一条条长长的弄,设有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和一扇扇厚重的板门明弄是两个大院之 间的露天弄堂,头上无遮无拦,看得见一线阳光明弄是两个大院之间的露天弄堂,头上无 遮无拦,看得见一线阳光这些弄,一般宽一二米,石板铺成,一直到底,作为公众交通要 道西塘古镇是嘉善古建筑现有保留最完善的五、享嘉善地区独特的生活风俗嘉善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深受吴越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现如今的嘉善文化生态原 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休憩于如斯的水墨画之中,是人生一大乐趣与背靠古老的庭院 聆听着江南丝竹音乐;漫步河畔,弯腰放水灯,千百只千姿百态的水灯点缀在水面上,与弯 延的千米廊棚下星星点点的红灯笼交相辉映,是夜色嘉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至黑夜降临, “水上舞台”将会上演江南传统的一些戏曲节目,内容精彩纷呈,隔河而观让人留连忘返 屋檐下,临时搭建了一个小棚,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下,一杯杯香茗,情由境生,境由茶来嘉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是当地民风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也是嘉善人民智慧的结晶。
有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嘉善当地特色的风俗,从嘉 善的风俗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嘉善的水乡风情。












